医网情深:跟随导师夏穗生教授读博时的二、三事——社会、艺术与医学(48)

力刀,网坛上掐架论战化名“刀客”。曾插队落户。国内获外科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病理医生。美国病理医师协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国际病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医网情深:跟随导师夏穗生教授读博时的二、三事——社会、艺术与医学(48)

力刀

 

导师走了。 他享年九十五岁,其实就差十多小时,次日晨即到九十六岁生日,安详地走了……

四月十七日早晨醒来浏览微信看到同学传来这一消息。立刻订了机票回去,参加周六举行的告别仪式,为导师夏穗生教授送别。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底,我博士毕业,告别了导师夏教授,从武汉飞赴加拿大留学,自此,离别整整三十年。回首往事,与导师在一起的时候,心底涌现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无法一一道来。简述一二……

 

(一)研究生录取面试

毕业留校二附院,却未能如愿分到心胸外科,分到了普外。成为“黄家泗、吴英恺第二”的梦破灭了,但心有不甘。兢兢业业工作之余,起了二心:考研、到外地最好的单位去!考谁的?什么专业?思考浏览一遍,他!——武汉医学院夏穗生教授、器官移植外科——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外科专业、而夏教授已是中国、乃至亚洲移植外科第一人了!我既然搞不成心胸外科了,就搞器官移植去!这更新、更火的外科专业……

于是,坐门诊趁病人少的时候、病房值班空闲时间、节假日周末,火力全开,学习准备。把校图书馆里有关书籍和中英文杂志借了一大堆,阅读摘记。准备了将近两年(那时有规定:我们77级第一批留校干临床的,必须两年后才能考研究生)。

1984年初,参加研究生考试。由于准备的很充分,打开考卷,一看题目,立刻心情舒畅大悦,胸有成竹下笔千言,离交卷时间还有半小时呢,就答完考题,而且,自我感觉爆棚,觉得夏教授的题就是专门给我出的。记得最后一题是:请简述你对器官移植外科的认识?我从早年的历史传说、到上世纪实验外科、到当今进展动态、成就、问题、前瞻、等等,洋洋洒洒几乎写了近两大页,类似一篇小综述了。 余下半小时,检查一遍,自认没有任何问题。又好奇带恶作剧地把同一考卷里,武汉医学院(现改为同济医学院)心血管外科管汉屏教授的招生考题,大眼一瞄,哈哈,就是不准备,凭着当年留校前准备的那些知识底子答起来也不吃力嘛!考试后两个多月,就接到武汉医学院研究生处的面试通知书。大概也是四月中旬前后,赴武汉面试。

面试那天,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夏教授,他高高的身板,一头灰白发,面带和蔼可亲的微笑,又透着大家风度的威严,让我望而敬之。他与张应天(已故)、覃修福教授三人面试的我。几乎一个小时的面试,问的许多问题已记不得了,就记得夏教授问的:你谈一下,如何进行临床科研?哈!又是我做了准备的问题! 我从书包里拿出一份20多页的手稿交给夏教授并说到:“这是我写的有关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综述。请您过目。您知道,作为留校普外工作不到两年的住院医生,打基础阶段基本上不可能做什么临床科研。我虽然没有科研经历,但是,写这篇综述的经历让我觉得,做科研应该与此相似——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阅读过程中遇到引起兴趣的问题,要针对问题、追踪求源,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把问题的历史、现况、可能的研究方向了解清楚,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找到新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并努力实现它……”。又把自己阅读的有关他完成的亚洲第一例人肝移植和他指导下大师兄陈实完成的也是亚洲第一例成功的人胰腺移植事例作为进一步阐述回答他提的问题。得到夏教授的不断点头认可。随后,他翻看了我写的综述,发现里面有德文文献,立刻追问:你会德语?我老老实实回答:不会。但是写综述时,我觉得那些德文文献很新、内容很重要,我只看了它们的英文文摘、采用了文摘里的数据和总结结论。夏教授大笑起来:你倒会找捷径嘛!还拷问了我几个德文单词的相应英语读法并给予纠正。面试在一片祥和、快乐中结束了。临别,和夏教授、张、覃教授握手告别。

回去不久,就接到夏教授和研究生处录取通知书及信函。同年九月,我来到武汉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成为夏教授的第四届研究生。

 

赞恩师

器官移植第一刀,传世英名笑尔曹。

桃李园丁乘鹤去,同与扁鹊遨九霄!

 

(待续)

 

4/24/2019 于美国纽约 刀客聊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