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 对待老人的态度并不一致。
中国人在传统上“养儿防老”, 老人一般在丧失生活能力之后, 由儿孙照顾。 进养老院常常会被亲戚朋友认为儿孙不尽孝道。我的一位姐姐已经88岁, 住在保定,自理生活已有困难, 我多次催促她儿子送她进养老院,他儿子不肯, 不是为了怕花钱, 而是怕周围人说闲话。 其实, 在现今的中国, 儿孙忙于工作, 赚钱,也很难照料老人。
美国父子之间的关系不如中国那样紧密,老人比较独立,从年轻时候起很少要求父母支助, 年老之后也同样自力更生。 一旦感到生活自理有困难, 常常主动住进养老院。 子女们也非常乐意, 常常通个电话询问询问, 以示关心。
不过, 尽管中美两国文化上的不同, 常常因为涉及遗产而引起纠纷, 这种例子层出不穷, 司空见惯。 我近日在网上浏览,看到一则“油管”(YouTube) 故事, 叙述了一位智睿父亲如何将遗产传给了孝顺儿子的, 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住在农村,妻室早亡,两个儿子都在县城工作。 老人有点残疾,但生活能够自理, 还能做些简单劳动。 日复一日, 渐渐老去。 一日, 请乡亲给儿子一个电话,希望能够回来见最后一面,两个儿子都从县城回到乡下来看望父亲。
父亲已处于弥留之际,对两个儿子说:“我对不住你们, 没有留下遗产给你们, 倒是有一笔20万的欠账, 希望你们帮我还清。” 他还说明这笔欠账是帮助大儿子买房子时候欠下的帐。 然后, 从枕头底下模出一张发皱了的纸张, 写明20万的欠账, 纸张的背面有借钱给他人的姓名和地址,说完就撒手人寰了。
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后, 大儿子表态, 现在他的儿子正在上学, 手头经济十分紧张, 无法还钱。 小儿子回到家中, 把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 共6万元。 他带上这6万元按照字条上的地址, 找到了父亲纸条上的人。 告诉他父亲去世了, 带来了6万元先还一部分的债。
那老者一听哭了起来说:“你父亲病了也不告诉我一声, 好让我们再见一面啊!”随手就将借条撕了。小儿子诧异问起缘由, 老汉告诉他:“你父亲是我在部队时的班长,一次训练中我出事故, 是你父亲救了我的命,让你父亲终身残废。后来,我想做点买卖, 缺钱, 你父亲又借给我钱。 到我的事业开展起来, 把钱还他时他又坚决不收。 我就把他的钱入股, 赚到的钱就按比例给他分红。 现在在他账户上有80万。 他曾经有过遗嘱,到他去世之后,哪个儿子到你这儿来还账, 就把这个账户的钱传给他。”
随后,老汉就地请这位小儿子吃饭,饭后就把一个80万的账户给了他。
中国的传统,“百善孝为先”,虽然两个都是他的儿子,人心隔肚皮,有谁能说清楚? 老汉就用考验儿子的办法将他的遗产传给了孝顺的那个儿子。 以避免了两个儿子为了遗产而引起不愉快,甚至吵架隔阂。 其实, 在国外也有这样的智慧老人, 以前看到过相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