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大学之路:社区服务,科学竞赛和体育运动如何帮助孩子进入理想大学

你来过,我走过,我们是否相遇过? 也许是某一个场景,也许是某一个人,也许是某一首歌,也许是某一段文字, 曾经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感动,记录下这些生命的痕迹,在岁月静静流逝的长河里,让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这样活过。—— 晓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From: “相约晓霜”公众号 

通向大学之路:社区服务,科学竞赛和体育运动如何帮助孩子进入理想大学

APAPA-PNC 理事会主席 Irene Li  在 5/4/2019 分享会致辞(照片由晓霜拍摄)

 

 

写在前面】在充满变化和竞争的今天,您是否会为如何引导孩子进入理想的大学感到困惑? 面对诸多的补习班和课外活动的选择感到素手无策,压力山大?您是否希望孩子成为独特有主见的自己,又觉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您希望及早了解和避免华人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常常犯的错误吗? APAPA PNC 在 5月4日邀请了下面三位嘉宾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育儿经验。

 

 

三位嘉宾

 

从左到右:Vicky Huang, Arre Shao, Henry Yen

 

Vicky Huang(黄玫儿), 是个智慧妈妈,育有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儿。大女儿目前在耶鲁读大一。大女儿高中时参加 Science Olympiad Competition, 打羽毛球,是个非常独立有个性的孩子。Vicky 会分享教育两个不同孩子过程中的经验和挣扎。她的经验会帮助父母们避免华人父母常犯的错误。

 

Arre Shao(邵怡蕾), 毕业于上海交大和普林斯顿大学,是计算机系博士,在华尔街工作过,也自己创过业,目前专注在投资领域。家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今年11年级,小儿子6年级,志向非常不同。大女儿想做工程师,小儿子想做 Comedian。她会从未来社会是怎样的角度和大家探讨未来孩子的 career 规划和如何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

 

Henry Yen(颜希成),  26岁在修车厂工作几年后入学康奈尔大学读学士学位。他育儿有方,三个孩子(Dental School, Stanford, Harvard 毕业) 都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并体育加分帮助他们进入心仪的学校。Henry 将分享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运动兴趣,并从中培养孩子的毅力、自律和领导力。

 

主持人:张旗东(Kelly Zhang Steele), 从亊新闻传媒工作多年的资深媒体人。曾担任新华社北京国际部记者和编辑,1987年来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得阿肯色州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南加大电视新闻硕士。曾任美国公司营销市场开发高管,中国日报美西副总经理。现任好莱坞影视公司剧评,亚太公众事务联盟中半岛分会副会长。 

 

*  *  * 

主持人 Grant Chang 在 5/4/2019 分享会现场 (照片由晓霜拍摄)

分享会主持人 Grant Chang,欢迎大家星期天下午来史坦福参加 APAPA 半岛分会的讲座。  APAPA 半岛分会理事会主席, Irene Li 致辞, 并介绍了 APAPA 和它的活动。

*  *  * 

 

讲座主持人 Kelly: 首先介绍了三位嘉宾。从父母到孩子,他们都非常有意思,我们今天会听到很多精彩的故事,第一个问题是科学竞赛的重要性。我们请 Vicky 分享,她女儿是 Science Olympiad竞赛的得主。

 

Vicky:   我的两个女儿都是在 Palo Alto 出生长大的,一路上公校,老大去年在Paly (Palo Alto High School) 毕业,现在是耶鲁大一的学生。 说实话她并不是一个学霸型的孩子,没有 4.0 (GPA) 的成绩,也没有选一堆的APs,但是她从小就非常喜欢生物。

 

记得一次女儿上 pre-school 回到家对我说:“妈妈,我看到 roly-poly了 (一种小虫子)。”  我问她:”在哪里?”   她指着口袋说:“在这里。”

 

和孩子小时候一起出去旅游,我们看到的是古迹,但她看到都是昆虫、小鸟。她从小就对小动物、小虫子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每次出去旅游都会留一天带孩子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女儿会看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志。我们作为家长的贡献,就是在夏天的大太阳底下一整天陪着孩子逛动物园。

 

她在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次 Science Olympiad,一下子发现了新天地,像是打开了她的新世界。

 

我这里先介绍一下,一般走科学这条路的孩子通常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加 Intel 这类比赛,这是 Research 类的。

 

第二条是参加奥数那样的科学比赛,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又分两类:(1) 个人的比赛,像奥数,它有各个科目;(2) 团体比赛。这是女儿最喜欢的。它是以学校为单位的,由10 – 15学生作为一个团队。基本上六年级开始,Science Olympiad 有23个项目的比赛。 一般来说是几个孩子一起参加,完全是团队活动(team work)。你学校的团队能否取得好成绩,能否往前走,全都靠团队的共同努力。

 

女儿在这里交到了很多跟她有共同兴趣的好朋友。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她在课堂外深入地学习她感兴趣的科目。妑在课外阅读了很多东西,自己找书看,我们家长都不知道。她六、七年级的时候开始在外面找资料学习,相当于AP 生物课的内容。她有时会一边读一边哈哈大笑起来,她说终于弄明白了什么问题。

 

我觉得这种兴趣一半是天生的,还有一半就是找到了对的 Channel (途径),给了她继续发展这种兴趣的环境。学校不让学生直接上AP 生物,  但是这些内容女儿都学过了,她还会上课跟老师说:这里讲得不对。第2年学校还是没能让她上AP 生物,因为要先上AP 化学,所以她就到外面去考了一个AP 生物。

 

老二和姐姐不同,不像她姐姐那样对生物感兴趣,但她对科学也有兴趣,也参加一些 science projects,这是她七年级时做的一个木塔(Vicky 展示老二的作品)。

 

Vicky 老二的作品(照片由 Vicky 提供)

这个塔是老二用木头一小块一小块拼凑起来制作的。它自身的重量是 10 -11 克,但它能承受11公斤的重量,相当于自身重量的 1000 倍。

 

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地一块块切割木条,然后粘黏在一起。测重量的时候很可能那个塔就倒塌了,完全破坏了,又要重新开始。制作的过程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这些项目锻炼了孩子的毅力和抗压能力。

 

我孩子除了参加 Science Olympiad 的比赛,他们也参加跳舞,别的活动。我大女儿自栩是 Stylish Biologist (时尚的生物学家)。

 

我不是说参加 Science Olympiad 比赛就是为了对考大学有什么好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同时也交到了特别好的朋友。比赛总是有赢有输,比赛多了孩子就发现,输了没什么,可以再来。他们的承受力就会比较强。在整个过程中,只要他们真有兴趣,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是特别好的一个经历。

 

主持人:谢谢 Vicky 的分享。第二个问题是体育运动。我们请 Henry来分享一下体育运动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大学选择。

 

Henry 是《追赶跑跳进名校》一书的作者,书中谈到 500 强公司的 CEO,95%以上在大学、高中时代都是学校的运动员,这里有个很长的名单。Henry 的三个孩子从小也都是通过运动开始培养,后来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老大是太平洋大学毕业的牙医,健美比赛冠军。老二是摔跤远动员,进了斯坦福大学;女儿打网球进了哈佛(曾经是北加州18岁以下女子网球单打第一名)。

 

请分享一下你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选择各种各样的运动?

 

Henry: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 “CEO sports”,就可以看到很多人。还有美国总统那个不是 sports 出生,这也是一个大题目。中国家长到美国,都让孩子读书,都很辛苦。其实进大学的方法很多,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兴趣(Passion),运动和学习一样。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运动。

 

最近我们看到一些运动生进名校的大丑闻。我开始没有想到孩子运动是为了进大学。直到我老二在高二时被史坦福大学相中,靠摔跤进了斯坦福。哇,我感觉到,她不是4.0的学生,也能靠摔跤进斯坦福。后来小女儿打网球进了哈佛, 也不是4.0 的学生。

 

我们知道所有的名校中,不都是 4.0 的学生。满分不能保证你能进最好的大学,还要看读书以外的东西。美国的高中有3万所,每个学校第一,第二名的学生,毕竟还是有限的,但是这几万学生看着都差不多,学习成绩和SAT都是高分,都是顶尖的。哈佛、斯坦福每年只找 1-2千名学生,怎么在这些学生中找到与别人不同的东西,那就要看有没有第三项了,我觉得那就是你的 Passion 和专长, 包括运动特长,如果没有的话,这些孩子长得都很像,无法区别。

 

在美国运动是个很大的项目,美国大学每年要招20 万运动员。藤校8个学校,一年至少找2千名运动生。一方面是校队比赛的需要,另外运动员有他们的特性,大学非常喜欢他们这些特性,当然成绩要到达学校的标准。名校招收不是成绩越高越好,要看学生的 Passion 和专长。

 

如果一个学生每天读书10个小时,得了100分;另一个学生每天读书4个小时,得了90分,哪个学生更厉害?他们谁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更高?运动员每天需要很多时间训练、比赛,如果成绩 90分,他很厉害,学习效率很高。

 

体育的项目非常多,大概有150项。但是数学、生物只是一项。我想这些科学竞赛你要在全国前20名左右,才可能被大学特招。但是体育,全国排名200-400名就有可能通过运动特长进大学。

 

哈佛大学每八个大学生中有一个是运动生;斯坦佛六个大学生中有一个是运动员生;普林斯顿五个大学生中有一个是运动生。看这个比率,20% 的学生是通过体育特招进来的,除去国际学生;名人和有影响人的孩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其他才艺生; diversity 的学生,真正靠学习成绩进名校的可能只有40% 或者更少。

 

你如果凭专科竞赛成绩进名校,那一般要在全国前几名到前20名左右才有希望,但是运动员的话,它的项目非常大。

 

主持人:运动要达到全美国前 200~400名也不容易。 孩子是参加单项个人运动好?还是参加团体项目(team sports)比较好? 如果不参加 competitive sports 是不是不算专长?孩子选什么项目好?

 

Henry:  体育生是不容易。奥数、科学也不容易,而且人数少。 你的孩子参加单项运动,还是团体项目,当然还是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决定。我想说的是,大学运动生的比例很大,比我们想象的大。如果孩子找到 Passion,他们就会有劲头和冲劲。

 

我想可以从 3~5 岁的小孩子开始培训,如扔球、跑步;5岁能够做到一些动作,10岁能够做到一些动作,追赶跑跳;到12岁进学校的校队,一直到高中校队,那就很有希望了。

 

美国有2700多所大学,有50个好学校,每个学校至少招收 200个体育生,运动项目各种各样,机会很多。

 

如果你打网球4年,即使全国 800名,也有可能进大学校队,如果你参加科学比赛全国800名,你不知道要去什么学校了。

 

主持人:谢谢 Henry 的分享。下一个我们来谈一谈社区服务,这往往是很多华人家长忽视的的方面。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新闻,哈佛在中国学生录取的 Scandal 后, 要重新考虑招收学生的标准,将来招生大学生要把社区服务作为杠杆,以后要求高中生每年要有 1000 小时以上的社区服务时间,因为这包含着奉献精神。这方面是我们华人社区可能并不是特别注意的。

 

我们请 Arre来谈一下,如何用“社区服务”作为申请某些大学的杠杆。

 

Arre: 大家好,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11岁,以后想当工程师;一个6岁,想当 comedian(喜剧演员),他们个性非常不同。我自己是普林斯顿PHD毕业。在普大毕业10年后,也是很希望能回馈母校,所以我一直在中国大华东地区作为普大校友面试学生,帮助普大的校友捐赠活动等等。

 

这些年我面试了很多学生,主要是大中华地区申请普大的高中生。我接触到很多不同背景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些中国学生他们在简历和 paper上看着很好,但是往往他们不知道怎么跟我交谈一个小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是很平衡。面试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有些孩子可以侃侃而谈;一些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呆板。

 

面试时,我一般问一个问题:What's your biggest accomplishment in your life so far? 这个问题很简单, 但是能够看到你是什么样的人。十七、八年中什么是你最大的成就?什么是你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有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如何回答,也许从未想过。然后过了一会儿,他就开始拼凑答案,告诉你,他得过什么奖,参加了什么比赛,取得过什么成绩。

 

一些有思想,非常自信的孩子,他们的回答就会非常有意思。他们会谈一些课外的活动,而不只是讲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如学生说:我一直喜欢写作,从没有间断过。有人说,他每年去边远地区支教,教英文,一直没间断。有学生说,他想解决一个数学理论问题,花了三年的时间,最后找出了答案。

 

这些成绩单以外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不是以 GPA 4.0 作为最大成就的东西,往往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告诉我们你是怎样的人。

 

做什么事情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是否坚持做了什么,并从中学到什么。

 

主持人:你有没有遇到一些学生做社区服务方面做得特别好的。

 

Arre:有的。一位韩国籍的女生,在上海读国际学校,因为她妈妈工作的缘故,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搬家。他们去了很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她看到一些贫穷地区的人,一直做在做义工,一直在帮助当地的人。

 

我问她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做这些事情的过程给了她什么经验。她说:这些过程让她知道了什么叫做贫穷。这个过程中她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她对政府和国际机构如何帮助贫穷地区的政策特别感兴趣,她知道普林斯顿有一个Woodrow Wilson School, 想读 public policy专业,她希望能够去那里学习。她在生活中看到贫穷,从而激发了她想读 public policy的兴趣。她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帮助政府、国际机构制定更好的政策,能够更好地帮助贫穷地区的人。 她的故事说得非常圆。

 

不只是在学校里面学习东西,其实所有的经历都是在学习,有时我们家长过于焦虑,忘了这些。

 

主持人:   谢谢 Arre。 其实社区服务,在任何学校,无论是公校,还是私校,都有专门负责的人,从政府到地方,到社区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来参与社区服务。家长不妨去了解一下这些资源。

 

下一个问题,从你们个人的经验看,你们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条适合他们大学的路。

 

Vicky:刚才讲过,我老大就这样成为 Biologist (生物学家),拉都拉不回来。我们发现她很小对生物感兴趣,所做的事就是每次旅行,到任何地方,都会安排一天带孩子去动物园。

 

Palo Alto 有个 JR. Museum (小动物园),有很多课。我们孩子上学前,听不懂英文(家里有意这样做的,让他们从小讲中文,他们的英文都是在学校学的,所以没有我们的口音),我们到JR. Museum 上课,我坐在边上给孩子当翻译,和孩子一起上课。我们把所有的课都上了。我基本上是个 full-time 妈妈, 可以做一点自己的事情,陪孩子的时间多一些。和孩子一起成大的好处是,你知道孩子真正的反应是什么,他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等孩子大了,功课多了,时间已经忙不过来了,父母可能忘了或者没有注意到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热情。如果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动力,如果他们能保持那种兴趣和动力,不管学什么,都没关系,以后做什么都可以。

 

谈到社区服务,我老大上高中时,回到中学办Club, 帮助年轻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这算是她的社区服务和贡献。她还参加韩国的一种流行舞蹈,3年内,她从不会跳舞,到很喜欢,后来当了队长(Capitan)到处去比赛,参加公益筹款演出。这是孩子的突破。我家孩子参加社区服务的活动也是从自己的兴趣开始,对小朋友来说比较容易,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Arre:我家两个孩子还小,还没有到申请大学的年龄,只是分享一下我们的教育理念。我家比较散养。大女儿上初中时,我告诉她,你可以偏课。以前老师要求门门功课都好,我说你可以有自己喜欢的课目,可以偏课,而且越早偏课越好。她很惊讶。

 

我家小儿子11 岁,在他6岁时就喜欢讲相声,想当喜剧演员,不管孩子喜欢什么, 我们都支持,不会因为这不是“conventional”的事情就拒绝。现在的小孩信息很多,和我们长大不同,我们要让孩子更早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越早越好。要容忍孩子与我们的想法不同。如果孩子的想法和我们一样,那他们不就是40岁了吗;如果他们的想法和爷爷奶奶一样,那他们不是60岁了吗?我们要往前看,孩子往往代表新的东西,孩子现在和以后的世界一定和我们不同。

 

主持人:  你讲的是“Respect and accept”(尊重和接受),做妈妈非常难做到。我儿子小时候想打拳,他是真喜欢,我怕打拳打成脑震荡。最后我还是让孩子去了一学期,但是冲突很大。

 

Henry:真正的兴趣和热爱,是一生学习的动力,那是来自生命的感动。孩子一旦找到 Passion,不论几岁都没关系。孩子找到就好,他们会拼命地学习。讲我自己的例子,我从小喜欢运动,从不读书,没有考上大学,就去当兵了,后来去修汽车,24岁发现找女朋友有问题,后来想上大学了。

 

我进了大学,发现读书其实不难吗。当然,我的成长环境不同,小时候没读书。不论任何时候,找到一个方向,任何时候都不晚。我到社区大学学习了两年,后来申请转到康奈尔大学,他们要我高中的成绩单,我说,那太难看了,因为全部是C-。我写了一封信给学校:对不起,那是8年前的事。后来我还是被录取了。 我问他们为什么录取我。学校告诉我,你修汽车还想上学,表示你真的想上学。毕业后,教授让我读博士,我说年纪大了,去工作了。

 

我的老大手很巧很细,比较喜欢做东西,我们觉得做牙医不错,他后来去做了牙医。

 

老二,6岁时出了一件事,一次他生病肚子疼,一看医生就好了,那么神奇,后来他想长大后当医生。他对生物也很感兴趣,大学后去读医学院。

 

小孩子会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但大部分家长会问为什么啊,不一定能接受。

 

主持人:   这里大部分是新移民,作为新移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过哪些挣扎?美国文化没有“师道尊严”,讲究个人权利和隐私, 中国家长的尊严和权利都得到挑战。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痛苦。请三位分享一下。

 

Vicky:  我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长大,我先生也是ABC, 但是他很长时间在台湾念书, 所以我意识到孩子长大跟我们不一样。我在史坦福大学念MBA时,看到一位美国白人同学带10个月的小 baby,他刚刚开始走路,他们关注孩子,让孩子自己练习,父母的角色只是保护孩子不发生危险。仅仅在10个月,他们让孩子去决定,这与我们长大很不同,孩子要乖,听话,我看到白人同学对待小孩子的态度。

 

后来,我发现白人家长虽然让小孩自由发展,但他们有一定的框框,有些事情他们很严格,例如睡觉的时间,三餐。我们中国人很不一样,有些地方很松,但对有些东西又很坚持。我们家有一些基本的规矩,如对长辈的尊重,绝对不叫大人名字, 孩子的兴趣我们都支持。

 

Palo Alto 长大的孩子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会从小给他们一些观念,例如,我家cleaning lady (打扫卫生的阿姨)向我借钱,孩子问:她在干什么?我会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人需要借钱。这是“机会教育”。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你总能遇到一些事,如何去带领孩子。

 

主持人: 你们遇到过冲突吗?举个例子。听说,你女儿初中时就把头发染成粉色了。

 

Vicky:  有过冲突啦。女儿把头发染成粉色,并不是冲突,是我鼓励的结果。我对孩子说,如果你染头发的话,我不在乎,因为头发可以洗,而且很快就会长出来,但是如果你要在身上刻 tattoo (刺青)的话,你自己要想好,因为它不容易去掉。 刺青去掉会非常痛,要磨掉一层皮。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你要想明白。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的角色是帮助孩子分析利弊,因为他们不知道每做一件事的后果。 最后还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我对他们说,你不管做什么决定都要对自己负责。你自己要做的事,就要好好去做。

 

我是个讲话很大声的人,有时孩子就会觉得我一点都不温柔。我的小女儿曾经对我说过,为什么你不能像我的钢琴老师那么nice。我家小孩说,“You are not mean, but you are not nice. ” 他们会很诚实地跟我讲话。

 

大女儿有一次在高中十年级还是十一年级时对我说,妈妈,如果我不上大学了去韩国跳舞,你觉得怎么样?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会跟她分析,让她看到这些学生面对的是什么选择,他们放弃了什么。那些专业跳舞的,并不只是你看到他们穿得漂漂亮亮去演出,他们每天需要10到15个小时练习。以后他们可以做什么,什么年龄能做什么事情。他们有很好的基本条件,身材又瘦又高 。 我女儿跟我个子一样,5尺高,不得不承认你没有一些天生的优势条件,但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你要弄明白那到底是不是你想做的事情。女儿想一想说,也许我还是做生物吧。

 

开始我用比较传统的方法带老大,一直到生了老二,她完全不听我的。如果你对她凶,她比你更凶,传统的方法根本行不通。我没想到,两个孩子可以这样不一样。做父母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和孩子交流中,慢慢地磨合。

 

大女儿在高中11年级时对我说,“Mom, you are not mean, but you are strict and you are reasonable." (妈妈你不刻薄,但是很严格,也很通情达理。) 

 

主持人:同样的问题请 Arre分享。

 

Arre: 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不是一个新移民的问题,爸爸妈妈多少都会与孩子有冲突。我认为主要是家长的变化太慢,小孩的变化太大,你会觉得不平衡。

 

我在美国待了11年,现在我在中国,香港来回跑,接触的生活不同,所以感觉也不一样。我觉得在美国的生活非常稳定,即使是在华尔街工作时,除了工作,生活是非常稳定的,没有太大变化的。我回到普大,发现马路口加油站上面3年前的广告牌都没有变。在美国大人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孩子的变化的确很大,你作为一个Role Model 越来越难。

 

如果你的生活没有太大的 Growth (成长),你仍然是3年前广告词的想法,而孩子在改变和成长,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你让自己改变,让自己往前走,让自己的生活更加 exciting。否则孩子可能十几岁就超过你了。这与华人新移民没有关系, 美国家长也是一样。在这个社会,如果你不跟上,孩子很快会比你厉害。

 

Henry: 我认为我们的文化和美国的文化很不同。刚才Vicky也讲了,孩子听话乖,不要吵。孩子说:让我来,让我来。大人说:不要做这个那个。 就这几个字,会害了小孩。美国孩子什么都会做一点,中国家长把小孩照顾得不知道要做什么东西。在外面遇到一个朋友,问孩子什么名字,几岁了,玩什么东西。小孩子没有机会讲话,爸爸妈妈全帮着讲完了。

 

我觉得应该让小孩子多做事。譬如就说扫地,扫地也是有学问的, 从边上开始扫,还是中间开始扫,孩子都可以学习。我会让孩子帮助倒垃圾,整理一下东西,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好。学习一下换轮胎,遇到问题不会紧张, 知道怎么处理。 不要让孩子除了读书,别的什么都不会。 另外孩子大一点,可以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项运动,马上可以有很多朋友。

 

我观察好学生都可以自己学习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高中的时候,第一年只有30-40%的人考上大学,第二年都考上了,现在都是60 多岁的人了,高中那些功课没那么好的人,不少人事业发展得很好,现在都退休了。当年读书好的人,现在还大多在上班,所以大家要放松一点(笑声)。

 

怎么教育孩子? 让他们找得自己的兴趣热爱最重要, 他们就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冲劲。

 

主持人:  谢谢 Henry,你已经回答了我下一个问题,华人家长常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Arre, 华人父母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太传统。什么东西都有范式,常识有1,2,3,只要搞定 1,2,3,出来结果一定好。其实,成功的标准没有范式。很简单,一个学生敢不敢给普林斯顿的校长写Email, 很多中国学生不敢,觉得超出了自己的 boundaries (边界)。 其实没有边界,它都是你自己设置的。你给校长写个邮件,会发生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华人家长常常给孩子预设一个东西,成功的孩子应该是竞赛第一名,成绩要4.0,其他的都不是成功。华人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会让孩子过于胆小。

 

我面试时,见到一些华人的孩子明明非常优秀,做过一些很有深度的项目,但是他讲不出来。比他差一个等级的学生,往往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这两个学生,你觉得我会推荐哪一个?

 

中国学生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认为老师不是人。他们不觉得坐在你前面,这个比你年长一些的人, 是一个人, 把你当作机器,不能用与人交流的方式与你交谈,不能让我看到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能告诉我你的真实Passion, 也许是唱歌,也许是跳舞,why not? 很多外国学生可以沟通,随便聊天,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就会害怕,觉得对面的是权威人物,自己不能答错一句话。 最后就是没有真正的交流。这不仅仅是面试了。 我们有些中国学生有Top的GPA, 但是没有 communication的能力。

 

在普林斯顿这样的大学,有很多诺贝尔奖的得主,他们会给本科生去上101的基础课。 最好的大学往往都把最好的资源放在本科生上,本科生可以到奖主教授的办公室去问问题,去答疑,但是很少华人学生会到诺主的办公室去敲门,询问问题。

 

在普林斯顿有一个真善本的图书馆,比如有一些敦煌的艺术品,你可以去借出来看,但是一些华人学生都不敢这样做。

 

不仅是在面试的过程中,包括上学后,这些华人学生缺乏胆量,给自己设立了很多框框。 应该做哪些事儿,不该做哪些事儿。而且中国孩子不擅长求助于外界的帮助,其实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来帮助你的。

 

孩子从小一直受到保护,胆子就小,这样也失去很多机会。很多事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去沟通,比如说在华尔街,很多中国人也不知道怎么跟老板去Social,这是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影响,家庭的影响。

 

主持人:   请 Vicky 谈谈,华人家长普遍存在什么问题?

 

Vicky:第一点,普遍问题就是太紧张,其实每一个人都没有问题,都会有很好的学校上,美国那么多大学。

 

中国家长有一个误会,觉得每个大学都要招全面发展的(well rounded)的学生。什么是全面发展的孩子呢?大家有误会,以为就是什么都要做。功课要4.0;  SAT要满分; 要参加体育运动,要学习音乐等等。 看到别的孩子做什么, 自己的孩子都要去做,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一样东西。孩子没有任何时间去想他是谁,喜欢做什么事情。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像我女儿那样,三岁就知道自己喜欢生物,孩子需要时间去发现自己的兴趣。

 

我鼓励一些家长让孩子花时间去尝试、去寻找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小朋友告诉我,她妈妈听了我的建议,刚给她报名参加 5 - 6门课。OMG, 这根本不是我建议的事情。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去explore 不同的东西,但绝对不是说同时报10个兴趣班,让他们去试,这样的话孩子累,家长更累! 一般来说,我会选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去试试那个兴趣班,如果半年她没有兴趣了,那就不去了,你可以尝试别的。有的时候是碰到一个老师或者碰到一个机会,孩子忽然发现了她喜欢什么。 

 

全面发展的孩子, 并不是说他什么都学。 当然孩子在别的方面学习也不要太差。我女儿,前两、三个月在耶鲁做了一件事情,她要求看自己的大学录取档案。我女儿不是4.0的学生,但是她非常Social。

 

他高中的生物老师是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 他的老师在推荐信中说:这是他 top 1% 的学生, 他教了十几年书了。女儿并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是老师在推荐信里面写到她的热爱,说他是top 1%的学生,这是非常强的推荐信。 面试她的校友说,女儿在面试时能把非常复杂的生物问题讲得特别简单,让面试她的人都觉得生物非常兴趣,自己都想学了。这些都表现出孩子的热爱。

 

在申请大学的公共申请表(Common APP)中,7个问题一直都没有变的,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没有要求你写很长的 laundry list。 主题就是围绕着你是谁? 你要做什么? 这对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问题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只能写 650个字,非常不容易。你只能选一、两个问题深入地谈谈你自己。

 

家长不要太紧张,不要做太多,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高中的生活就会非常快乐,上大学后他们也会很快乐。我们希望孩子上好的学校,不也是希望他们快乐吗?

 

Henry: 我儿子申请斯坦福的时候,有一篇作文问,你会怎样与你的同室友相处。

 

作为家长有时我也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比如说我喜欢打篮球,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训练孩子打球,我会给她指正,觉得她的方法不对,动作难看。后来我女儿换了三个运动,到了八年级,她决定打网球,因为她非常喜欢。我女儿以前跑田径,她有自己的个性。我看她打球的样子难看,但是她能赢球。建议不懂的家长,最好还是找一个教练,不要自己去训练自己的孩子。

 

运动员有他们的个性,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想做的事情会坚持。运动要有一种强烈的想赢的心态,他们不怕苦,他们有毅力,运动还能培养团队精神,社交技巧。

 

犹太人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13岁的成年礼,小孩子要准备半年。他们训练孩子讲话,帮助孩子过渡到成年人,有一系列的训练,我们没有这个。

 

大家可能听说过科学界是成绩C领导成绩A的人。成绩A的人非常专注,不爱讲话,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成绩C 的可以当 project manager。 想想如果你做一个project的话,你需要有几个技术特别好的成绩A的人,你也需要一个人来管理这个project, 那成绩C的人(不是设计最好的)但有沟通能力的就成为了manager。

 

做销售也是一样,我们以前的技术人员看不上,他们觉得销售人员不懂技术,技术好的人都去做R&D(技术研发)。但是销售人员说,我是不懂,但是这是客人要的东西啊,所以他就变成老大了。你看所以好学生不一定就成为混得好的人(笑声)。

 

大家要改变一下观念,不要以为成绩4.0在社会上就一定是成功的。成绩好不一定到社会上工作就好,生活就好。到社会上混得好的并不是成绩最好的人,而是能够沟通交流,能够讲话的人。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爬藤“。是不是应该爬,如果应该,如何爬? 如果不应该,为什么?

 

Vicky:  我女儿现在耶鲁大学,但是爬藤并不是我们的目标。事实上,她只申请了耶鲁一所爬藤,她寻找的是理想的、适合她的学校,希望跟她的高中Paly 一样,有多元化的文化和各种学生。女儿觉得能够直接跟教授联系和交流非常重要,这是她的学习style。 她很怕冷,申请了很多南部和加州的学校。 

 

女儿觉得,耶鲁的学生,不管孩子学什么专业,除了学习外,还都有别的东西。女儿除了看专业的信誉,学校和学生的多元化非常重要,学校的环境要能够 support她的学习方式。  她写了7页纸分析各个学校的利和弊,最后决定去耶鲁大学。

 

当然孩子申请大学时,要考虑申请最理想的(wish school), 适合的(fit school)还有保底的(safety school)学校。

 

藤校的好处是network强,support多。 藤校到底要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寻找的是 future leader of the nations(未来各个领域的领袖)。 除了功课之外,这里也包括眼界和报负,他们希望改变世界。

 

如果你只想将来有份好工作,那也没有关系,那你不一定要去藤校。

 

我就认识有学生选择去 Santa Clara 大学,以后想当工程师,离家近,学校很适合,support 也非常好,毕业后找工作也很容易,那也很好。

 

学校差异很大,藤校还是要去看,最主要的还是看孩子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Arre:  要不要爬藤?要!因为藤校毕业出来,你可以得到任何 interview的机会。藤校是一块敲门敲,它会给你机会,但是你做得好不好就靠你自己了。如果你是Top 5% 的学生,你可以try。如果差很多,你进了藤校也会很痛苦。藤校要找什么样的学生,它是要找适合的学生,像其他校友那样的学生。

 

每个学校的风格不同,普林斯顿主要是强调基础学科,没有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但是它每门基础学科,都是top的。 它更加注重人文,注重理论,出更多的教授。学校是否适合很重要,如果适合的话就是能量的叠加,不适合的话你进去后也读不好,学校和孩子都痛苦。家长和孩子要自己决定,你适合什么学校。

 

Henry:  能进藤校当然好,但是藤校的选择性很大,能选择的学生很多,除非你有特殊的地方,进去不容易。另外我们要知道,藤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要培养改变世界的人。我在工业界40年看到很多,孩子不一定要进藤校, 也有一些藤校出来的学生不行的。孩子不只是一条路。

 

 

 

 

5/4/2019 讲座现场(照片由晓霜拍摄)

注:本文根据讲座录音整理成文

5/4/2019 讲座现场(照片由晓霜拍摄)

* *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