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伦之旅》观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天伦之旅》

 

朋友推荐电影《天伦之旅》(Everybody's Fine) ,我应邀上网大致看了。我很少看电影,才发现原来这不是部新电影,而是9九年之前的,并且是翻拍自1990年的一部同名影片。但想想“炒剩饭”还是有原因的: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在电影男主角的年纪了,且老美一年一度的最大的感恩/圣诞节将至,这个故事让老家伙们同病相怜。

首先值得点赞的是片名的翻译,几近完美。否则僵硬地直译为《每个人都好》,肯定让老中们满头雾水。电影的主角是年迈的弗兰克(罗伯特·德尼罗)。在妻子去世的8个月的时间里,他发觉自己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这年的圣诞节,所有的孩子竟然全部爽约,第一次不回家团聚。为此,爱子心切的弗兰克不顾医生的告戒,独自踏上了拜访那四个让他骄傲的孩子 - 画家,指挥家,舞蹈家和成功的广告人的天伦之旅。但这次旅行让他不得不面对沉重的事实:所寄予厚望的孩子们其实各有各的烦恼,他们都在善意的撒谎,试图安慰父亲。弗兰克恍然大悟,决定象妻子一样理解孩子们,不再给他们压力。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在本片中的出色表演,让他荣获了第13届好莱坞电影节年度男主角奖。

上大三的小儿子放寒假了,感恩节当天下午四点到家。没呆一个小时,就与高中的同学相约去“黑五”(black Friday)血拼。因为现在大部分商店“黑五”的开门时间不再是星期五的早上了,比如沃玛特(Walmart)就改到感恩节当天下午6点开门。本来老美的感恩节类似老中的春节,是全家相聚一堂吃团圆饭的日子。这么早,不是不让人家团圆了吗?我们请了一些朋友在家聚餐,共度节日。可他饭也不吃,晚上十点左右才满载而归 - 一个最新款的游戏机和不少游戏光盘。。。看到我们略有微词,他解释到:上个学期特别忙,都没有时间玩。咳,快22岁的人了,怎么就长不大呀。。。

第二天早上,同学开车接他,他们去芝加哥城里继续血拼。第三天晚上,一帮人去同学家PARTY,快12点才回。第四天(星期天)早上蹭同学车,去了伊州大,开车约2 - 3 小时。说要在那里和同学呆一个星期,说好后日回。他妈那份失落就别提了 - 儿子好不容易盼回家了,可这个节假日在家里没呆三天!

他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临时工,下个月8号就走。这家公司是做GPS软件开发的,他准备在那里干三个月左右。孩子大了,他做的决定我们只能支持。我们能做的只是“强行”买了的波士顿往返芝加哥的机票,让他回家过圣诞节。他说他不想回家过圣诞的理由是刚去工作两个星期就再回家,浪费机票钱。他妈开导他说,你的工资是$20/小时,足够你回家的。其实,这“半逼”着人家回来的机票钱,我们哪能让他付呢?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40 年前,那是我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考虑到自己基础知识差,我和同宿舍的朱刚约定,都不回家过春节,就在学校利用假期多补习一下。开始,父母没有反对,但到离春节只有两天的时候,妈妈发来电报(那时打电话不方便),近乎央求,让我速赶回家和他们过年。并保证不会打扰,我照样可以在家很好地复习功课。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痴情。

看过这部电影,父母们应该有所醒悟。他们期望孩子们长大出人头地是人之常情,但千万不要对他们期望过高。社会是残酷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当孩子们面对没有你们期望的成功的事实时,他们只好和父母保持距离,相处的时间越少越好。这个电影要说明的就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儿孙自有儿孙福”,作父母的应该学会放下。绝大多数的子女注定就是平凡之人,过多的唠叨也会是孩子们宁愿与我们保持距离的原因。或许有一天,他们真的让你失望了,但只要他们尽力了,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眼中想要的生活就好。快乐和幸福才是我们生命中值得追求的,平安健康比什么都强。儿子,抛弃世俗的成功标准,做你想成为的人吧。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得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在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