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哥就是公子哥,虽说在歌馆楼台常出常入,大把的使银子玩了命的捧角,那都是早年间的事。早年间奉山的爹也算是独霸一方,哪有人敢拦着他使性子玩儿票,江湖上的事跟他不相干,没有罗乱的事扰他,老何为什么发愁他一点都不明白。
旁的事老何不说,只说一条奉山就傻了。老何说自己几年前在北平因故得罪人,不能再进书馆说书,奉山这个场子他挑不起来,往后的事自己也参与不上。
老何这么好的玩意儿却常年摆场子撂地,奉山早就想问问,每次都给老何岔过去,今天可得问个明白。跟老何一提这茬儿,老何知道敷衍不过去了,也是把奉山当知己朋友,便把前因后果讲了一遍。
三年前何君然在北平说书,五十出头正是艺成的好时候。拜的师傅名气大,四九城天津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何也给师傅长脸,掌着一手好买卖。那几年火成什么样,京城几大书馆得求着老何登台,俩月换一个地方,捧他的客人满北平城追着听。
老何有真玩意儿,两本大书只要他架出水牌满城可就没同行敢同时开讲,一本是汉册子,就是《东西汉》,另一本叫黄脸儿,就是《隋唐传》。这两本书得了师傅真传,老何人又聪明勤奋,天生说书的料,这套活让他使的,前无古人是后无来者。
老话说同行是冤家,老何买卖好了,旁人可就有挨饿的。听书的都跟着老何走,全城总是仅有一家书馆生意兴隆,何君然就开始遭人恨了。
正是那句话,得饶人处且饶人,行里的钱不能让你一个人都挣了,你得给同行留点。老何的师傅劝过他几次,何君然仗着活儿好万儿响,没把老爷子的话当回事。自己靠本事吃饭,卧薪藏胆几十年,近几年才进京闯荡,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哪肯收手避让,这一来引出了一场祸事。
那一年师傅过世,老何给师傅守孝不能登台。这下京城里各个书馆的买卖都好起来,老何不出来,听书的用不着四处跟着跑,找就近的书馆凑合听。几个月下来同行和书馆老板都明白了,还是那句老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要是把老何挤兑出北京城大伙就都不愁买卖清淡,个个有好日子过。
守孝的规矩不能娱乐,不能登台,为期一年。老何在家憋的够呛,您想想,那么火的角在家里闷着,换谁谁也受不了。这一年里来请老何的不少,老何全都是一口回绝,京城这地方可不敢犯错。明的有行会,暗的有同行,只要自己敢出去一张口,饭碗就算砸了。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整年即将到头就差那么十来天,这一天忽然行会会长到访,先说了些恭维话,而后跟老何说了件事,这事让老何犯难。
会长说京城九门提督的额娘八十大寿,这位提督镶黄旗人跟皇上是本家,也是位王爷。老太太就爱听老何说书,经常把他请到王府说几段,老何认识这家人。这次王爷家里办堂会,梨园行的,唱大鼓的,变魔术的,说相声的……各种玩意都齐了,只缺个说大书的,点名非何君然不可。
府上的人跟老太太解释了几天,说了万般理由,老太太也知道老何守孝,连这都不忌讳非听不可。王爷没辙派人找会长办这事,会长也明白这事办不成。老何只要进王府一张嘴,再出来可就没脸在北平城呆了,忤逆不孝这是行里的大忌,哪个书馆也不敢请他了。
但这事不办还不行,最后会长给老何写了份保书,进王府堂会这事算是行会请老何搭救全北平城里的团柴(说书人),老何属于舍身取义,有会长保书保着,没人敢挑老何的毛病。九门提督放出话了,老何不进府说书,满北平城的书馆都得关门,说书人全部滚出京城。
何君然见会长说的恳切,还有保书,况且离守孝期满也没几天了。堂会是在府里,影响不太大,自己也是快一年没登台了,早就憋不住想出去说上一回。
事就这么定了,老何说只能说一段,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守孝的人。会长说没问题,就按老何说的办,又代京城的同行感谢了老何。老何以为这是件小事,自己也是为了搭救同行,还有保书,应该没什么隐患,被人家找后账的事不会出现。
要么说老何为人实在,虽说才高自傲,但没有诡计。北平城的同行都知道老何守孝期要满了,只要他一出来大家还得没饭吃,就有人谋划给老何挖坑,摆他一道。
正日子那天老何悄悄出家门,王府派车把他接走。何君然没敢穿长衫,只穿了件对襟褂子,长衫和纸扇毛巾醒木都裹在一个包里夹着,不敢张扬。
进了王府脱去褂子换上长衫,等轮到他出场那褂子可就放杂物房里了。一上场先给老太太磕头,老太太一看何君然高兴,给了赏钱。老何也卖力气,说了段《麻姑献寿》,这段书是老何自己编的,都是大段贯口吉祥话,别说老太太没听过,院子里的人都没听过。玩意儿是真好,一开口就满堂彩,期间掌声不断。堂会上不许叫好,要不然院子都得掀翻了。
说完这段老何又给老太太磕头,说了一堆吉祥话,老太太又打赏一次,这趟活儿就算完了。何君然起身回去换衣服准备回家,有府里的仆人陪着,王爷看额娘高兴,也赏了老何点东西,本来是皆大欢喜。
可偏偏老何换衣服的时候出差头了。
进杂物房,老何脱下长衫叠好,又拿起褂子准备换上。那褂子卷成一个卷,老何记得是叠好的,这是自己多年的习惯,本来几年也做不上一件褂子,那都是稀罕物,不可能就那么随便一卷扔在那里。老何还以为自己一时着急忘了叠了,拿起来抖一下好披身上伸袖子,就这一抖可坏了,只听见当啷一声,有个物件掉地上了。
老何听声低头一看,地下有几个碎片。屋外的仆人也听见响动,推门进屋来看,两个人蹲地下捡起碎片,往一对合却是一片翡翠。仆人问怎么回事,老何如实相告,仆人让老何呆在屋里别动,他拿着碎片往前院去了。
不一会仆人带着几名官兵回来就把老何拿了,说他偷盗五姨太的首饰。老何一下就明白了,这种栽赃陷害的故事书里多的是,自己这是进人家下的套了。
老何被押进顺天府,人赃俱获要判他充军。他一艺人哪是当兵的料,行会会长一得信儿就托人救他,谁都明白有人想要他的命。最后还是那做寿的老太太说了句话,算是把老何救了,王府不追究这事,老何无罪释放。可有一样,那块翡翠得赔给人家,纹银两千两。
这下算是完了,老何的积蓄都给人家赔翡翠,京城里都传开了何君然在王府偷东西,同行也责怪老何不守规矩,守孝未满就出去挣钱,不孝顺不说还品行不端给同行丢脸。最后会长也保不了他,跟他把那份保书要回去,不管他了。
真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何君然在京城名声臭了,哪个书馆也不敢请他,想在庙会撂地都不行。积蓄没了,连饭辙都成问题,虽说有师兄弟周济不是长久之计,最后找了几个行会里的长辈跟会长求情,会长也明白里面有人作梗,给老何约法三章放他出京谋生路。
第一,老何即日离京不许回来。第二,不许在书馆说书。老何的活儿好,在哪登场都能响了万儿,到时候人家一打听是原来混京城的那位,北平府的同行跟他丢不起人。最后一规矩是说书不许收徒,不许自报家门。老何这身玩意儿就此绝了。
老何说他这些石奉山明白了,老何成年累月糗一个地儿说书是因为有这么多规矩绑着,既然唠到这儿了还真不能为难老何,开书馆这事恐怕要黄。
过了三天与那壁君在泰峰茶馆会面,说开书馆这事恐怕不成了。把老何的事一说,奉山和那小姐都是外行,没有明白人在其中经管这买卖做不了,几天前的满腔热情就此散了。
那小姐对老何的事忿忿不平,说都什么年代了,满清时定的规矩到民国还做什么数,何君然有本事不能埋没,开书馆的事儿搁一边不说,得帮老何进书馆说书,这种文化艺术不能在他这断了。
铁鹰安抚好文澜,出了旅馆找人出那尊金佛。他跟文澜说在古玩行有朋友,这不是假话,可一出门就改主意了。这金佛是好东西,能值万八块大洋,虽然文澜说要跟自己分帐,那还是分的少,要是都归了自己那可发了大财。
一边走一边想主意,走着走着撞上个人,抬头一看是北市场的混混大头和二头哥俩,大头一看是铁鹰乐了,瞧着他那瘸腿:“行啊,朱八爷挺疼你呀,你怎么还能走呢?”铁鹰明白这哥俩恨他没被打死,也是因为从前没少骗此二人,今天撞见也是缘分,铁大爷瞧瞧这二位,心生了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