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文字说到日本的进步

我的感想可以从日语说起。

 

隋唐某年某月之前,日本没有书写文字。对话应该也不丰富,因为他们的文字里有大量的汉语,之前就没那么多词汇。

 

所以从文字上说,日本之前很落后。但大概是因为造船技术稍有进步,也许是因为佛教交流,也许因为隋唐太发达了,一些人或物传到了日本,于是日本有人到中国来。这些人来之前,我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在哪里开始的,也许,就像后来他们看到欧洲的先进一样,看到了中国的先进,极为震惊,于是几个有志之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这是我的猜测,我没有做过研究,但应当差不多。

 

这些人来了之后,学习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之后其中的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决定要为日本创造文字。

 

首先就是创造用于记录发声的文字。因为是为了发声,就需要简单,也就是要有字母那样的东西。那时没有罗马字母,他们知道的最好的文化就是中国,于是,字母只能来自中文。于是他们基于汉字,创造了假名,即简化了的汉字,实际上是汉字的一部分。开始的几个字母是:

 

あいうえお

 

也许,造字的过程中有中国人加入,谁知道呢!是在中国造好拿回去的,还是回到日本再造的,对我来说,是个很值得探索的谜。

 

说到这,我拐一下题。就是和也是后来造的西夏字来做一下对比。

 

 

这样的文字,真是像天书一样。一般老百姓肯定学不会。

 

据说西夏的文字是某个汉人书生帮着造的,不仅复杂,而且迂腐,没有美感。大概这也是西夏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对比之下,日本字简单啊,老百姓就很容易学。我觉得啊,这个文字造的好,所以这个蛮荒之地的蛮荒之民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日本最有名的文化遗产,应该是小说《源氏物语》(日语: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 Genji Monogatari),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說,据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代表了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成书在长保三年至宽弘五年(1001年至1008年)间。此时,中国是宋朝,是宋真宗咸平年间。

 

之后他们在文字中逐渐加入中国字。那些汉字发音很像是中文,但又不一样,我后来发现它们与广东话发音更接近,也就是说日语的汉语发音更接近中国古话。汉语发音后来变成普通话的发音,日语没有变。比如“世界”,… 当然大部分发音还是服从日语发音有所改变的吧。

 

随着文字,他们也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化。首先是佛教,有奈良的东大寺,与鉴真有关吧,宏伟壮观美丽,让我想像唐朝的画面,和服,等等。

 

 

然后,他们潜心学佛,把佛教的禅宗发扬光大,成为日本特色的佛教。他们喜欢的是浙江天台山的一支。

 

 

 

我要说什么呢,就是这个民族要认为你优秀的话,就会五体投地的膜拜你,跟你学。不怕改变自己的文字,文化,比如,他们在正式场合可以全部用汉字。比如:

 

 

当然自己的特色也保存的很好。自己好的东西当然也不能丢,或者不容易丢。既保持自己的特色,又完全学习别人的长处,是有些矛盾。这个矛盾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一直存在。比如他们是“东洋”,不仅别人说,自己也这么说,又是东又是洋。矛盾吗?也许不矛盾。

 

有一段时间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学的儒家最地道。然后,他们发现中国被人打,发现中国文化在这现代世界里根本不顶用。于是开始了明治维新。很多儒家学者变成了兰学家即西洋学家,中国式的武士剑客拿起了手枪。

 

后来的明治维新和西化我暂时不必多说,我还是回到文字上。

 

到了现代社会,汉语不够了,日本人就开始引进西语,即英语。他们是直接引进,不是虚情假意的。比如我最近听到的一首日本歌,叫泪眼汪汪。实际上是首老歌,中文版本有,英文版本也有,头一句是:

 

古いアルバムめくり

 

这句话前面的两个字是中文,”古旧的“。

 

中间的四个字母是英文album 即”相簿/影集”的发音。

 

加上后面的日语动作词,意思是:翻着发黄的旧相片簿。

 

这句话里既有中文有英文。他们的文字就是这样的混合体。

 

 

这首歌,说是日本歌,我听着,有些像英格兰苏格兰民歌那种,就是慢慢叙说一种朴实的感情。

 

 

我还想说的是,他们就是这样把别人的东西引进来,不在乎“侵蚀”自己文字这般不断地向前发展。可以说,二战是走了错路,被打得很惨,但总的来说,他们是“义无反顾”向前发展的。

 

我用这个义无反顾的词,意思是有股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的精神,非常脚踏实地,不是为了什么主义。不谈理想,最多就是天皇。人民好就是好,为什么要在乎老祖宗说什么呢,或者什么主义呢。这种不在乎什么教条,只在乎对国民有利的想法,或者顶多,武士道神道这种精神,物哀这种美学,使得他们不断前行,不走回头路。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这个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上。福泽谕吉长篇大论,他说,必须脱离落后的亚洲,否则,他们做的,不够体面的事,别人就会认为日本人也是那样的。

 

比如孙中山鲁迅那个年代,日本像英国一样,东京像伦敦一样,成为各国流亡人士的天堂。在一定范围内,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因为骂了首相就进监狱。

 

也许这个是日本的真正进步,真正的脱亚入欧。

 

一个蛮荒的民族,使出蛮荒之力,竟然每年一个或多个诺贝尓奖获得者,确实在人类的历史上值得学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UwNTA2NA==&mid=2247484885&idx=1&sn=572e3c3a35d67bac8d8f190a0ba12a76&chksm=ea172792dd60ae84710aefdd22cea734277eee2f7c0a27a8ef51634764da46e4c3b788ce9680&token=1276008773&lang=zh_CN#rd

思想的远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tillthere' 的评论 : 谢谢
stillthere 发表评论于
是与鉴真有关。非常喜欢此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