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随笔】那年,初遇狄金森 --
【随笔】那年,初遇狄金森 --
那年,初遇狄金森 --
舒啸
今年夏天在北美漫游时,再访马萨诸塞州西部的 Amherst 镇(安默斯特),也再度参观了艾米莉·狄金森故居。
(二楼西南角是狄金森的房间,即此侧二楼右边两个窗子)
又想起了很多年前上大学时,在电化教室里观看带字幕的英文录像《苏菲的选择》,初遇狄金森。
电影里,在二战结束不久的纽约,给一班波兰新移民们上英语课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韵味,给他们读了一首英文诗的片段。那就是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狄金森诗句: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
And Immortality.
(艾米莉·狄金森,1830 - 1886)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 -
他好心地停下来把我等待 -
马车上装载的只有我们两个 -
还有长生永在。
从波兰到达美国不久的苏菲问同学:老师说诗作者的名字是什么?差不多一样听得懵懂的同学告诉她是“Emile Dickens" (埃米尔·狄更斯)。
在图书馆,苏菲带了浓重的口音询问哪里能找到美国19世纪诗人”Emile Dickens“的诗集目录。厚厚的近视镜片后,图书馆管理员傲慢无礼地教训她说没有什么美国诗人狄更斯,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与现在大不相同,在故事发生的1947年,狄金森还远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也是为什么就连这位图书管理员也没有意识到“美国19世纪诗人Emile Dickens“应该指的是谁。)
心力交瘁的苏菲因贫血晕倒,为男主角内森救起。后来在内森那里,见到一本写着“Property of Nathan Landau”(“内森·兰道藏书”)的诗集,才知道她要找的诗人名字是Emily Dickinson(艾米莉·狄金森)。
这本收在“现代图书馆”丛书中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选》是狄金森诗歌出版史上的众多著名版本之一。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美国诗人Conrad Aiken (康拉德·艾肯,1889 - 1973)为本书写的介绍,是最早认识到狄金森诗歌卓越价值的评论文章,对此后几十年慢慢确立起狄金森伟大诗人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现在,狄金森的手稿主要由哈佛大学和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所有,权威的狄金森诗集为哈佛大学出版。
内森随后为苏菲读的“Ample Make This Bed"(《宽宽裕裕地备好这张床》) 就是我知道的第一首完整狄金森。今日也依旧要“感叹”:为什么当时内森翻来翻去会选到这首诗 -- 这首描写坟墓的诗。尽管平和而安详,依旧是首关于死亡的诗。而毕竟三分之二的狄金森诗作与死亡无关。
Ample make this bed.
Make this bed with awe;
In it wait till judgment break
Excellent and fair.
Be its mattress straight,
Be its pillow round;
Let no sunrise’ yellow noise
Interrupt this ground.
(该诗译文请见:狄金森(Dickinson)《宽宽裕裕地备好这张床》)
《苏菲的选择》我后来至少又看过四、五遍。这部影片情节曲折深刻、感人至深,主题音乐随着故事展开愈来愈觉得凄美绯恻,初上银幕的 Kevin Kline (凯文·克莱恩)大获好评,而 Meryl Streep(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其中的精湛表演更是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
当年看罢《苏菲的选择》,我立即去书店寻找狄金森,找到的是“诗苑译林”丛书中江枫译的《狄金森诗选》,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刚刚注意到一版一印印数竟然仅有10,100。)
这个选译本中有《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但是没有电影中两度出现的那首《宽宽裕裕地备好这张床》。八五年自是没有网络,找到那首诗费了些时间。
从那时起,狄金森成为我喜爱阅读的诗人,从中译到终于品味原文。
(R.W. Franklin编辑的狄金森诗全集,汇编本)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是啊。她在《Sophie's Choice》中的演出真是一位伟大艺术家的一次伟大创作。说到这里,又想要第不知多少次地再去看这部电影了。
仅就口音而言,Meryl Streep在其它电影中还模仿过丹麦口音、意大利口音、爱尔兰口音、澳大利亚口音、英国口音、美国多处...
PeonyInJuly 发表评论于
刚好在油管上找到高清的视频,一口气看完了。大段的德语对话我一句不懂,剧中Meryl Streep 模仿的带东欧口音的英语,手势,眼神,简直绝了!不愧是个“老戏骨”。
PeonyInJul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同感!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是啊。两年多前,当某名人“推”说 Meryl Streep 是 “one of the most overrated actresses” 时,一大串电影在我脑子里浮现,这部电影首当其冲。:-)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是啊。两年多前,当某名人“推”说 Meryl Streep 是 “one of the most overrated actresses” 时,一大串电影在我脑子里浮现,这部电影首当其冲。:-)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很了不起的一个演员,很欣赏她的演技,回去看了让她“选择要儿还是要女时?”时的撕心裂肺,怕这部片时她真年轻。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富春江南' 的评论 : 谢谢富春江南光临。祝周末愉快!
富春江南 发表评论于
同样喜欢这位诗人的作品
yy5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太谢谢了。
我收藏了!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y56' 的评论 : 握手同感!谢谢闻香鼓励。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 我曾经匆匆试译过,未经琢磨。抄在下面了:
“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
栖息在灵魂里 -
唱着没有歌词的歌曲 -
永远也不会 - 停止 -
它最甜蜜的歌声 - 是在狂风中 - 听到 -
要有何等凶恶的风暴 -
才能困扰温暖了这么多人的
这只小鸟 -
我曾听到它 - 在那最寒冷的陆地 -
和那最奇异的海域 -
然而 - 它从来没有 - 向我索取
甚至 - 一颗面包碎粒。
(J254/Fr314)
yy56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用一座房子,一首诗歌,一部电影让我经历一次心的旅行。
Emily Dickinso 的诗常会提到死。在101 Great American Poems 里收录了她的10首诗其中题目里提到死的就有三首。
我喜欢她的这首诗“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不知你翻译过没有。
看《苏菲的选择》,人就像坐在有风浪的小船上,心忽悠忽悠的,战争和精神病都是很极端的现象,可是苏菲就像那朵出污泥的荷花,让人看到在极端状态下的人性中的纯和美。
你对结尾的形容让我有共鸣。我又去听了听马勒的第六交响曲。
希望能看到你的更多的随笔。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y56' 的评论 : 谢谢闻香光临。“剧透”一下:这部电影层层展开。后半部令人想起马勒第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里的三下重击。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是了,记得你好像说过,喜欢 Sophie 这个名字。
再啰嗦两句 Streep:表演天才之外,她还是位语言(音)天才。这部电影里,她讲了波兰语、德语、一点点法语、和波兰口音的英语。而且那波兰口音,还分极重和后来略轻两种。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也是在国内,全靠了字幕。
Meryl Streep 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可以说是覆盖了大多数人类所具有的情感:快乐、幸福、友善、骄傲(真心的与装扮的)、感激、期待、庆幸、淡然、坦然、自卑、错愕、懊恼、悲哀、愤怒、屈辱、痛苦、恐惧、绝望......
yy56 发表评论于
先占个地。
昨晚看了你的文,找来了电影还没看完。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我也要再去看一遍,这个名字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很喜欢这篇文的形式,多谢介绍!
ziqiao123 发表评论于
第一次看《苏菲的选择》还是在国内,那个时候英文的听力不够好,这部片子的对话又特别多,能听个半懂就不错了,不过Meryl Streep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美国来之后又看了一遍,也没全听懂。看了舒兄的评论,觉得有必要再去看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