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耶鲁新闻,称耶鲁有六位教授当选今年的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我便习惯性去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情况,因为每年都有,但是今年榜上无名。今天传出同济校友明国莉是两位当选院士的华裔科学家之一,她为宾大今年当选的六位院士之一。她和丈夫曾经长期在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当教授,几年前转到属于常春藤盟校的宾大任教授。
明国莉为神经科学家,她成为继哈佛营养系主任胡丙长教授之后,同济培养的第二位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我在群里说“这样同济终于有位做硬科学的院士了[Grin][Chuckle][Chuckle]”,说这句玩笑话的原因是希望胡丙长在教我们怎么吃饭的同时,也玩些基因和蛋白的Hardcore Science。其实上次在芝加哥聚会时,我们开始看到他的实验室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最早的新闻误传明国莉是上医本科,同济博士,然后于2002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得到博士学位。现在明国莉的同学和班主任出来确认她是同济本科89级的学生,原来是妇幼班的MD。我们这些前期毕业的校友不知道这专业,她简历里弄出个OBGYN的MD把我们弄糊涂了,我以前只知道同济除医学专业外,还有儿科、放射或卫生。这样明国莉更有资格研究Zika病毒感染后的胎儿小脑综合症了,她也确实在此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领域贡献不小。
来自学校官网:
Minglab Website
Guo-li Ming, M.D., Ph.D.
Education:
M.D. (Medicine (OBGYN)) 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P. R. China, 1994.
Ph.D.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California, 2002.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Expertise
Neurobiology of mental disorders
Neural development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ell signallin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我一直认为同济医学院应该精简其专业的设置,这样就不会造成今天的误解了,现在把我以前在文章中的建议再帖一遍:
“第四。作为精减机构的措施之一,同济应该考虑撤销现有基础医学院的行政框架。基础医学院自己不授予医学本科学位,里面各系是医学生教学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其他发达国家设有这样的机构。北医首先创立基础医学院并授予分开的学位,结果造成他们的毕业生连在美国考行医执照的资格都不行。当时的考虑是希望培养既懂医又能从事科研的人才,这显然是中国当时没有医生科学家概念的时代局限造成的。大家不用太担心,这里只是建议同济撤销基础医学院学院的行政建制,各学科仍然会保留。这样相反会加强基础医学院现在各系的功能和它们主任的权力,因为他们直接向医学院院长汇报。基础科系可以是非医学背景的博士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的地方,也应该鼓励学医出身的人才就职。国内的清华大学医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的院长分别为学生物和学农学出身的人士担任,这在任何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这现象解释为中国高水准的医生科学家缺乏的表现之一。”
又到调侃一番自称江南剑桥的浙江大学了。武汉同济作为一所医学院,培养了二位美国院士,使得同济医学院的美国院士数量比整个浙江大学还多,请读这里:“这是我写在朋友圈的,无人反驳,应该靠谱。浙大校友解释是他们处于商业发达区域,出国人数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我一跳:以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美国校友为例,浙大校友无人成为美国科学院(NAS), 美国医学科学院(NAM)和美国工程院(NAE)院士,没有一位,这纪录还赶不上一个小的同济医大。[呲牙][偷笑]。但愿我没出错,欢迎补正。华中理工至少有二位NAE院士,加上同济一位NAM院士。””
美国宾大今年当选的院士。
耶鲁当选的院士,包括在Baltimore实验室克隆RAG的David Schatz。
我以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