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58) 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教育随笔(58)

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2年11月22日上午,办公室曾主任通知我,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论坛》活动。到会的有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幼儿园园长、各科室主任约五六十人。上午校长发言休息时间,张局长让我点评校长们的发言并讲话。

尊敬的张局长、各位校长、园长,上午好!

应甘副市长和张局长的邀请,我来五指山已经一个多月了,在曾主任的陪同下,先后到六所中小学“调研”。主要是听课,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与老师们接触多一些。刚才听了十几个校长的发言,感触很深。不敢点评,只说两点感想。第一,大家在这个《校长讲坛》上交流思想,观念碰撞,必将产生巨大的能量。第二,各位的发言,观点鲜明,事例生动,非常精彩。我初来乍到,本不该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但是,张局长一定要我讲一讲,却之不恭,只好班门弄斧了。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基础教育的两个文件精神,我们全市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今天在这里相聚;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我们来培训班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研讨。可不可以这样说,这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

现在五指山市所有校长和园长,不论是老校长,还是新校长;也不论是市区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在迎接2013年新开局的过程中,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这次机遇,共同努力,迎接挑战,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习总书记在18大新一届常委的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了人民的期盼之首,而且明确表示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是鼓舞,是鞭策,更是压力和挑战。

“更好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

我看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选择性和个性化。目前只有发达国家基本达到这两个标准。仅从班额看就能说明问题:中国54人;美国23人;英国19人;法国25人;欧洲各国平均21人。我们五指山要在未来7年内达到这个标准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现在能享受“更好的教育”的只有出国留学生。据统计,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28.5万人,其中15.75万人去美国,有6万多是初中毕业去读高中的小留学生。而且这些小留学生基本上都是自费,也就是说,他们的家长具备了相当的经济能力,为孩子进行“选择性”和“个性化”教育,选择了“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在国内的的中小学生如何才能逐步实现“更好的教育”呢?这也是我们这次校长培训班要研讨的主题。

第一,“更好的教育”就是抓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对我们五指山市的校长园长来说“更好的教育”,就是抓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说到底就是要看学校的管理是否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而衡量办学规范与否、教育教学质量高不高的重要标准之一还是要看升学率。我们现在离总书记说的“更好的教育”还有相当的距离,必须从最基本的抓起,我们不必遮遮掩掩,没有必要说空话大话套话,说实话就是作为校长,你打算怎么把你那个学校的升学率抓上来。而且抓升学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培养学生的素质并不矛盾。

在座各位校长都非常清楚,只有学生的高考和中考成绩上去了,五指山的基础教育才谈得上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

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潜意识”导向成功的作用;从幼儿园抓起,从每一个学段的起始年级抓起,再过三到六年必见成效!

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经常激励自己,百折不挠,坚持到最后;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上,保证我们的学生将在一个老师熟悉他,他也喜欢的老师带领下,从初一读到初三,从高一读到高三。中途不随意换老师。

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时刻保持一颗专注的心,抗拒诱惑干扰;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建议所有学校都实施班教导会制度,就是由班主任主持,召集科任老师定期研究班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学习状况。要求班主任全面负责,每个科任老师具体负责几个学生教育管理,这项工作是否纳入绩效管理,请大家讨论。

第二,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习惯、掌握正确学法、学会科学思维

一、更新观念,学会学习。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大家只要想一想,你是怎样学会游泳的?你是怎样学会骑自行车的?就可以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会学习。因此,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我们的教师指导学生勤于动口、动手、动脑。一定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

二、养成习惯,认真学习。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

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

“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

“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上幼儿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小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中学特别要注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等。习惯可以在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我在训练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时,要求学生都能背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凡是我教过的学生都喜欢问老师问题,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问题就敢问(敢问、多问、会问)。现在我的那些学生已经成才了,在美国的能自立于世界人才之林;在国内的也是出类拔萃。他们共同的感受,是感谢母校和老师们,教育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掌握学法,主动学习。

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要求老师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予以指导。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所有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尽管不完全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预习和复习,每天晚上都要预习明天老师要上课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天听课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效率就能提高。每天晚上在做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做作业。

预习、听课、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这一套学习方法的关键在于“序”,先后顺序的“序”。为什么预习在前,听课在后;复习在前,作业在后?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从宏观来说,天体运动、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从微观来说,电子运动也是有规律的。但是,宏观是大到我们看不见,微观又小到我们看不见。我们感觉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但不一定完全理解。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到它。”为了帮助大家能深刻地理解它,我在这里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有被蚊子叮后抓痒的经历,但不知道是否有人观察、研究过抓痒的特征。请大家看:(边讲边表演)如果蚊子叮的是颈部以上,是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慢动作)抓痒;如果蚊子叮的是颈部以下腹部以上,是按从左到右或者是从右到左(慢动作)抓痒;如果蚊子叮的是腹部以下,那就是从下往上抓痒了。抓痒动作的规律性,是人的本能反应,只是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去看,看了也没有去认真地想一想,也许想了一下,但没有把它与自己的学习、工作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它与我们的学习、工作联系起来,研究各科知识、各项工作的“序”,按照这个“序”去学习去做事,是自然的,是符合规律的,诗曰:“执柯伐柯,其则不远”。因此也就可能比别人学得、做得更好一些,更有效一些。

四、科学思维,有效学习。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关于思维科学的理论,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培养人才是思维科学应用领域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科学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教育的竞争,但归根到底却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钱学森先生把人的有意识的思维细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个组成部分。把这三种思维形式再细分,又有许多种思维形式,我们只要求中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求异思维、整体思维和相似思维。掌握了辩证思维,我们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凡事有其利必有其敝。求异思维告诉我们,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希望大家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

第三、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决定事业成功的驱动力

我们当校长的责任是使优秀的成为出类拔萃的,一般的成为优秀的!为此,我们要求老师要明确一个宗旨,做到两个负责,实施三个“不准”,坚持四个原则,落实五个环节。

一个“宗旨”,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两个“负责”,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生负责;服务全体学生,对学生一家负责。。

三个“不准”: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用言语伤害学生;不准在情感上冷落学生。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国家早已明令禁止,但是,这种现象在学校仍然时有发生,有时还有非常漂亮的借口,我是恨铁不成钢啊。我们必须强调指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各种借口都是错误的,在我们五指山所有学校都是严格禁止的。

如果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那么,言语伤害学生则是对学生的精神伤害,同样是必须禁止的。有些老师也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学生和孩子的过程中,并不是故意用语言去伤害学生和孩子,而是没有很强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师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

在情感上冷落学生是比用语言伤害学生更为严重的错误教育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故意犯罪。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因学生的顶撞或冒犯,而在情感上产生报复学生的情绪,表现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冷落学生,是绝对不允许的。

四个“原则”,是指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知识传授体系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视为教学的附庸,使得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实施新课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的主体性,便不会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去积极地主动学,也是不能从根本上奏效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原则。

所谓激励性原则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搞活课堂教学。搞活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想法或说法看来有点幼稚,甚至完全错了,也不可训斥,更不能嘲讽。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产生“开窍反应”的教学环境。“开窍反应是在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时所使用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第426页)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样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学生要敢于质疑问难。

所谓启发性原则,不言而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最后,讲一讲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秀学生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优秀学生成绩好而过分宠爱,更不能因学生暂时落后而冷落他们。这不仅仅是教育艺术和教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师德问题。

这也是我要强调的,所有的教育原则,归根到底是要爱学生的原则。

落实五个“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程序: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和考试评价。

备课的第一要求是备《教学大纲》和教材。

备课的第二要求是备学生,教师必须在两、三周,最迟不得超过四周时间内对所教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备课的第三要求是备教学法,教师不仅要明确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才能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上课必须遵循前面已经说过的课堂教学的四个原则。

批改作业一定要做到“精批细改”,对特别优秀的和一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要“面批”。

课后辅导要“点面结合”,既要及时解决全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又要重点辅导特别优秀的和一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考试评价一定要明确两基本概念,中考和高考是选拔考试,只讲淘汰率,不讲及格率;期中期末考试是成就考试,只讲及格率,不讲淘汰率。因此,学校的考试评价,一定要“纵横比较”,纵向比较是学生自己的现在与以前比,引导学生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要比出自信心;横向比较是学生与别人(全班、全校和全市)比,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出差距,要比出前进的动力。

明确一个“宗旨”,做到两个“负责”,实施三个“不准”,坚持四个“原则”,落实五个“环节”应该是我们校长管理学校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完全能够做到的。

各位校长园长,一个小时前应张局长的要求,匆匆忙忙准备了一个发言提纲,我刚才讲的这些内容,一直是我长期思考的结果。感谢张局长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梳理成篇;感谢各位校长发言,给我许多启示,激发了我思维的兴奋点。即席发言,难免错漏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