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一 吴越春秋 之三 附自序摘录

泰伯井  二首
 
《吴地记》云“吴筑城梅里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
 
(一)
 
  泰伯开闾井¹ 冬温九夏清²
 
  千秋甘冽水 明净寄深情
 
 
(二)
 
至德何为证 让王遗古井
 
泉甘品味醇 洁净飘云影
【注】
1.闾井:房屋、水井等建筑物。南朝•宋•何承天《安边论》:“猋骑蚁聚,轻兵鸟集,竝践禾稼,焚爇閭井,虽边将多略,未审何以御之。”唐 •王维《淇上田园即事》诗:“日隐桑柘外,河明閭井间。” 唐•韩愈《唐正议大义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古之老於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屨来往也。”
2.冬温九夏清:“冬温夏清”,意为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九夏--夏季三个月共90天,遂名“九夏”。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句。
 
【背景材料】
  泰伯井又名让王井,在梅村泰伯庙中至德大殿东后侧。相传是吴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虽经三千多年,井水依旧清冽甘甜。刘昭《后汉书·注》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
《泰伯井》         
唐•李绅
至德今何在  平墟井有泉 
梁鸿重浚后  又历几千年 
 
《泰伯井》           元•王逢
不生细浪不长流  只为当年采药留 
闲坐平墟林下望  影摇星斗落滩头 
 
《和泰伯庙》         唐•陆龟蒙
故国城荒德未荒   年年椒奠湿中堂¹ 
迩来父子争天下²  不信人间有让王 
【注】
1 椒奠,以酒洒地以祭。
2 迩来,意思是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部份自序摘录:
自序
 
    从小听伍子胥过昭关、专诸刺王僚、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听得如醉如痴,津津有味;尔后忙于学业,忙于事业,也就不再思量了。定居无锡后,游览名胜古迹,发现当年吴越争霸的核心地区,就在身旁,不由吃惊。原先只知吴都在苏州,吴越争霸核心地区怎么会在无锡呢?
 
    请看吴国历史大事记:
吴国史 年份 活动中心
泰伯奔吴                前1150∽1130                                        无锡梅里
伍子过昭关             前521年                                           伍子胥吹箫乞吴市
专诸刺王僚 前515年 无锡泰伯城 阖闾开始掌权
水淹徐国                前512年                                            无锡泰伯城 孙武用谋
柏举之战 前506年 无锡 击败楚国 开始建阖闾城
槜李之战 前496年 无锡苏州  阖闾死 夫差登王位
扶椒之战 前494年 无锡苏州——在无锡马山破越
黄池会盟 前484年                                     苏州越国袭破吴都杀太子友
围城之战 前473年                                       苏州  灭吴
 
    从列表可知,泰伯奔吴、落脚梅里,经600余年,延至春秋末期,公元前515年,吴主阖闾掌权,重用伍子胥、孙武、被离等贤臣,国力日强,前506年,破楚、始建阖闾城;尔后,吴国政治重心,才可能东移苏州古城,直到公元前473年越国沼吴,吴都城破亡国。在吴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政治重心长时间在无锡境内,仅仅吴国最为兴盛的最后20多年中,才移向苏州;吴国强盛时期,不仅战败楚国、越国,还在艾陵之战中全歼十万齐军,震惊中原。时人只知吴都苏州、不知无锡梅里,就不足为怪了。
 
   吴越争霸,在江南这一带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内容极为丰富。如何不因袭前人的套路,介绍这段历史?笔者选择了诗词—中华文化的瑰宝,来承担这一任务。一面考察每个古迹、每个历史事件,一面创作了相关的诗词,或则叙述历史,或则对景吟咏,积数年之久,同吴越争霸相关的文章,累计竟达五十余篇。除了大家熟知的故事,内容还包括疲楚计、误楚计、柏举之战、扶椒之战、伍子盟顶、战鼓墩等几十个、大家不大熟悉的历史事件或古迹。主要有:
 
 1.泰伯奔吴,立国有关史料和遗迹;北有黄帝陵,南有泰伯墓 。泰伯,江南人文始祖。
 2.春秋贤人,时称“南季北孔”吴国王族季札遗迹;季即季札,孔即孔子。
 3.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孙子及著名刺客专诸有关遗迹;
 4.以三万孤军打败二十万大军的吴楚柏举之战有关历史;
 5.吴越历次关键战争欈李之战、扶椒之战、会稽包围战等;
 6.吴王夫差有关史料和遗迹吴王避暑宫、东亭鸭城等;
 7.黄池会盟、吴鲁联军对齐国发动的艾陵之战; 
 8.范蠡、西施有关遗迹如养鱼经、伴奴湾、西施墩等;
 
   本书意在使吴越争霸的一些历史片段、古迹,不至于湮没无闻,为无锡发展旅游文化,作一些资料性补充,如果能对读者有所裨益,从中得到启迪,那作者就不胜荣幸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