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善用你的情绪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善用你的情绪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咏给明珠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善用你的情绪

 

  我们无需感到自己完全被情绪主宰。

  ——卡卢仁波切,《温言细语》(Gently Whispered)

  由于情绪大多很?晰且持续,因此它们是比念头更有用的禅修助缘。我父亲和老师们教我,情绪基本上分为三大类: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以及中性情绪。

  正面的情绪,诸如爱、慈悲、友谊、忠诚等,可以强化我们的心智,培养我们的信心,并提高我们帮助他人的能力。有些佛典的英译将这些情绪及相关行为统称为“virtuous(善)”。至少就我对西方听众的观察而言,这样的译法看起来多少跟道德观有些关联。事实上,这些行为和情绪跟伦理道德一点关系也没有。我的一个学生的英文造诣还不错,他告诉我,由藏文“gewa(善)”译为英文的“virtue”,其实比较接近“virtue”最早的意义,就疗愈力而言是“具有效能的、有效的”。

  负面的情绪,诸如恐惧、瞋恨、悲伤、嫉妒、哀恸或羡慕等,通常被译为“不善”(non?virtuous,藏文mi?gewa)。这些情绪通常会削弱我们的心智,破坏我们的信心,也会增加我们的恐惧感。

  另外则是中性的情绪。中性的情绪基本上是非善非恶的反应,也就是非正面,亦非负面的感受,就像我们对铅笔、纸张或钉书机的感受。你可以试试看,要对铅笔生起正面或负面的感受可不容易!

  利用情绪作为禅修助缘的方法,端视你正在经历的情绪类别而有所不同。倘若你现在的感受是正面的、会强化心智的情绪,那么你就可以专注在那个感受和感受的对境上。比方说,假使你感受到对小孩子的爱,那么你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这孩子身上,以及你对这个孩子的爱。倘若你对遭遇困难的人感到悲悯,那么你就可以专注在那个需要帮助的人和你悲悯的感受上。如此一来,这个情绪的对境就会成为情绪本身的助缘,而情绪本身同样也成为一种助缘,让你能够专注在启发情绪的那个对境上。

  相对而言,倘若我们一直专注在负面情绪的对境上,通常就会在内心强化那个人、那个状态,或那个事物“本身很坏”的印象。无论你多么尽力试着生起慈悲心、信心或其他正面的感受,你的心几乎还是会自动对那个对境生起这样的负面情绪:“哇!那个真的很坏,要想办法除掉它,跟它拼了,或者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面对负面情绪时,比较建设性的办法跟禅修负面念头的方法很像,要把注意力安住在情绪本身,而不是安住在对境上。就这样看着情绪,不要用头脑去分析,不要紧抓着个这情绪,也不要阻挡它,只要观看着它即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情绪就不会像一开始所感受的那么巨大强烈了。

  我第一年闭关时,由于突然要跟许多人相处,这使我内心生起了恐惧和焦虑,逼得我不得不跑回自己房间独自禅修,当时我所用的方法就跟这个差不多。一旦开始单纯地观看自己的恐惧感之后,我便看清楚它们并非是坚固无法拆解的,并非我永远也无法战胜的怪物。事实上,它们只不过是一连串小而短暂的生理感受和印象,由于它们在觉性中跳进跳出的速度非常快,因而看起来好像很坚实完整。(我稍后也发现,这就如同一堆快速旋转的亚原子微粒制造了看似无法分割且坚实的显相一样。)这样觉察我的恐惧感之后,我开始想道:“嗯,太好玩了,这恐惧感根本没有这么强烈啊!事实上,它还没有伤害性的,而且只是一堆短暂的感受,显现之后,停留个一两秒钟也就消失无踪了。”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就发生的,我花了好几个星期时间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就像狂热的科学家埋头在一个实验当中一样,而且我还得益于多年的训练支撑。

  从这个体验中,我对佛陀在几世纪以前所教导的种种方法更生敬佩之心,因为这些方法竟然能够帮助他根本不认识的人克服种种困难。当我开始学到更多关于脑部的构造与功能,以及现代物理学家对实相本质所阐述的洞见之后,对于佛陀透过内审而发展出的禅修技巧,以及科学家透过客观性观察获知这些技巧,为什么有效解释两者之间的相符一致,着实令我诧异不已。

  不过,这些跟负面情绪有关的对境——无论是人、地或事件,有时是如此清晰深刻,让我们实在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阻挡,而是要善加利用它们,把你的注意力安住在色相、气味、味道,或者先前学到禅修所用的对境上,如此,情绪的对境本身就能成为强而有力的禅修助缘。

  这些方法在你开始直接面对本书第一部分所提及的根本烦恼时特别有用。刚开始学习有关烦恼的课题时,我心想:“糟了,我充满缺点,我很愚痴,我有很深的贪着和瞋恨,我一辈子都得这样痛苦下去了。”不过,后来我听到一个古老的谚语,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内容大概是说:“孔雀会吃一种有毒的植物,利用其中的毒素增进羽毛的光彩艳丽。”

  由于童年时期曾被恐惧和焦虑逼得缩成一团,因此我很了解烦恼的强大威力。有13年的时间,我每天都觉得自己会死去,而且为了从恐惧中解脱,有时也真的希望赶快一死百了。直到我去闭关,不得不正视这些烦恼时才知道,愚痴、贪着和瞋恨其实都是禅修功课的生命素材,就像是孔雀吃的毒草一样,会转变为强大加持的源泉。

  每一种烦恼都是智慧的基础,倘若我们深陷烦恼之中,或者试图压抑这些烦恼,最后就会作茧自缚,为自己制造更多问题。如果能够反过来看着这些烦恼,那么,那些我们深恐会伤害自己的事物,就会逐渐转化为我们所能期待的最有力禅修助缘。

  烦恼不是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这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但每当你退缩、无法认同时,请想想孔雀的例子。毒草并不好吃,但孔雀如果真的吞下它,就能转毒草为炫丽的羽毛。

  在这个修持的最后一课,我们看到面对最可怕、最痛苦的经验时,可以运用什么样的禅修对治法。细查这些修持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任何使我们退缩、惊恐或脆弱的烦恼,也具有同等的力量,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壮、更有信心、更开放,且更有能力接受自身佛性的无限可能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