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系列七:后晋之亡之十五:王清滹沱北岸血战殉国与杜重威投降契丹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开运三年即公元946年十月十四,后晋少帝石重贵任命邺都留守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都指挥使,率军北伐,想夺取幽州。十月二十五,吴越王钱弘佐派统军张筠和赵承泰带兵三万,水陆并进,去救援福州的李达。

十一月初一(戊子),少帝任命给事中卢撰为右散骑常侍;任命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和知杂事陈观为左谏议大夫。陈观因祖父名讳为“义”,请求改官,少帝很快就改授他为给事中。十一月初三(庚寅),少帝为枢密使、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冯玉加尚书右仆射;任命皇子镇宁军节度使石延煦为陕州节度使,陕州留后焦继勋为凤翔留后,前定州留后安审琦为邠州留后,右仆射和凝为左仆射。

十一月初七(甲午),少帝为两浙节度使吴越国王钱弘佐起复(中止服丧)旧任。

十一月初十(丁酉),少帝下诏,加北征兵马都监李守贞为代理幽州行府事务。

十一月十二(己亥),杜重威等人率军来到瀛州,城门洞开,静若无人。杜重威他们怀疑有诈,不敢进城。听说契丹将领高谟翰先前已带兵潜出城外,杜重威这才派马军都排阵使梁汉璋率领二千骑兵追击(《旧五代史》说派他去收复淤口关)。他与契丹五千骑兵在浮阳北界(通鉴作南阳务)遭遇,苦战了一整天,最终因众寡悬殊而战败,他自己也被流矢所中,战殁于阵。

梁汉璋字国宝,是应州人,少年时靠勇力在后来成为明宗的李嗣源手下任职,历任突骑和奉德指挥使。晋高祖即位的第二年(937),他遥领钦州刺史,并于翌年加检校司空,改任护圣都指挥使。天福七年(942),他升迁检校司徒,遥领阆州团练使。天福八年,他出任陈州防御使;跟从少帝澶州回来带着检校太保头衔出任郑州防御使,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很快又成为永清军兵马留后,接着少帝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那年,少帝下诏让他率领一千骑兵去卫戍冀州。不久杜重威北讨,少帝下诏任命梁汉璋为北面马军都排阵使,这时他战死,终年四十九岁。梁汉璋熟悉戎马,累有军功,然而当他成为藩郡长吏时,每到一处都喜好聚敛财富,毫无政绩可纪。当他出镇甘陵时,颇有荡平契丹的壮志;只是因带着一支偏师,突然遇到劲敌,所以遭到失败。也在这月,他儿子梁海荣进献梁汉璋的坐骑及器仗给朝廷,少帝十分伤感,因此追赠他为太尉。

梁汉璋有个弟弟梁汉瑭,也以善用长槊著名。天成中年,他担任魏府效节军使,参与进攻定州叛将王都的战役。梁汉瑭督领所部一军首先进入定州城,俘获王都及蕃将托诺的许多名马。当时范延光镇守常山,想得到他的骏马,而梁汉瑭不给。后来梁汉瑭驻军在赵郡时,范延光利用奏事的机会诬陷并杀了他。时人都为他感到冤枉。这是旁话。

杜重威他们得知梁汉璋战死后,急忙带兵南撤。当时束城等数县都请求归降后晋,杜重威等人反而焚烧了那里的庐舍,劫掠当地的妇女后回去。

十一月二十一(戊申)是冬至,少帝登御崇元殿接受朝贺。

十一月二十二(己酉),吴越大军来到福州,自罾浦从南面潜入州城。南唐军队则进据东武门。福建节度使李达和吴越兵共同抵御,但出师失利。自此以后,福州城跟外部的联系完全断绝,城中日益危弊。

南唐主李璟派信州刺史王建封带兵帮助攻打福州。当时南唐永安节度使王崇文虽然名义上是元帅,而重臣陈觉、冯延鲁、魏岑等人争权用事,来帮助进攻福州的泉州节度使留从效和王建封又刚愎自用,不肯卖力,各自争功,进退不能同步协调。因此将士军心无不涣散解体,一直无法攻下福州城。

南唐主任命江州观察使杜昌业为吏部尚书兼判省事。先前,杜昌业自兵部尚书兼判省事出任江州主帅。从江州回来后,他审阅了帐簿文册,拍案叹道:“还不到数年,就把费用消耗了一半。这样做岂能持久!”

再说,契丹主即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大举入寇,自易、定二州直趋恒州。杜重威他们来到武强,得知这事后,带兵自贝、冀二州南撤。彰德节度使张彦泽当时在恒州,带兵和他们会合,说明了可以打败契丹人的理由。杜重威他们于是重新回到恒州,任命张彦泽为前锋。十一月二十七(甲寅),杜重威等人抵达中渡桥。契丹已经占据了那桥,张彦泽率领骑兵和他们争夺,结果契丹焚毁了中渡桥后撤退。后晋军队与契丹军队隔着滹沱河扎营。

起初,契丹见到后晋大军蜂拥而至,自己在争夺中渡桥时又无法取胜,便很怕后晋军紧急渡过滹沱河,与恒州官军合势攻击他们,便开始讨论是否带兵撤回。当他们听说后晋军队正修筑壁垒,打算作持久之计,便不打算撤离了。

这期间,后蜀施州刺史田行皋反叛,后蜀主孟昶派供奉官耿彦带兵讨伐他。

杜重威虽然作为皇家贵戚担任主将,然而生性懦怯。因为偏裨将领都是节度使,所以他只知道天天迎合他们的意思,置酒作乐,很少商谈军事。

磁州刺史兼北面转运使李毂劝杜重威和李守贞说:“如今大军离恒州只有咫尺之遥,彼此的炊烟都能望见。如果多放些三股木在水中,在上头堆上柴薪,再撒上沙土,立刻就能修成一座浮桥。我们再秘密和城中约定,举火为号互相接应,然后招募将士在夜里砍杀进胡虏的兵营,表里合势,胡虏必将遁逃无疑。”诸将也都赞成,独独杜重威不肯,反而派李毂往南到怀、孟二州去督运军粮。

契丹让大军挡在后晋官军之前,同时暗中派将领萧翰和通事刘重进带领一百骑兵和一些羸弱士卒,沿着西山,涉过滹沱河,绕到后晋军队背后,截断后晋的粮道及归路。砍柴的民众遇到他们也全被他们强掠一空。有人逃了回来,夸张契丹兵众的强盛,因此后晋军中非常恐惧。萧翰等人到了栾城,城中一千多卫戍兵没料到他们会过来,狼狈地投降了。契丹俘获了后晋民众后,都在他们脸上刻了“奉敕不杀”四字,然后将他们放归南面。运粮的民工在路上遇到契丹兵,全都抛弃车辆惊慌地逃散。萧翰是辽太宗的舅舅。

十二月初一(丁巳),李毂自己秘密上疏给朝廷,详细谈到大军危急的局势,请求御驾临幸滑州,让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和武宁节度使符彦卿扈从,并派兵守卫澶州和河阳,防备胡虏的猛烈攻势。他派军将关勋飞马将奏折送到大梁。

十二月初三(己未),杜重威的奏折抵达朝廷,少帝才知道大军驻扎在中渡。当晚,关勋来到大梁。次日,杜重威再次上奏请求朝廷为他增兵。少帝下诏让剩下的几百守卫宫廷的禁兵也去了。同时,他任命前司农卿储延英为太子宾客,并下诏让徐州节度使符彦卿进驻澶州。当初,符彦卿虽任行营职务,但少帝被人挑拨,将他留下,让他去卫戍荆州口;这时才想到启用他。

也在这天(《旧五代史》作次日辛酉;此处以通鉴为准),少帝又下诏调发河北(包括邺都)及滑、孟(河阳)、泽、潞、邢、洺各州的五十万石军粮到中渡前线。因为地方催促得很急,各地民怨鼎沸。第二天即十二月初五(辛酉),杜重威又派部从张祚等人前来亲口奏报军前事宜,向朝廷告急(《旧五代史》说次日博野县都监张鹏又来入奏前线形势;不知是否就是通鉴说的张祚)。张祚他们回去时,在路上被契丹捉获。自此以后朝廷和前线就断了音讯。

当时宫廷的宿卫禁兵都在前方行营,朝廷人心惶惶,不知道该怎么办。开封尹桑维翰因国家危在旦夕,便求见少帝,要谈论政事。少帝正在宫苑中调试鹰隼,推辞不见。桑维翰又到执政大臣那里想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政大臣对他的意见不以为然。桑维翰退下后,跟自己的亲友说:“晋氏的宗庙将无人祭祀了!”

少帝想御驾北征,但被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给谏止了。十二月初六(壬戌),少帝下诏任命高行周为北面都部署,符彦卿为副使;让高行周也率军去帮助符彦卿卫戍澶州。他还任命西京留守景延广去卫戍河阳,并张扬声势(《旧五代史》将高行周他们的任命放在四天后,还说任命邢州节度使方太为都虞候,率领后军进驻黄河边上,防备敌骑的冲击;没提到景延广)。当时中渡寨被契丹蕃军隔绝,探报不通,朝廷非常恐慌,所以派高行周他们相继领兵守扼津要,并作为中渡的声援。

奉国都指挥使王清跟杜重威进言说:“如今大军离恒州只有五里,我们守在这里干什么!待到这座孤单的军营没了粮食,我们势必不战自溃。我请求率领二千步卒担任前锋,夺桥开道。明公可以率领诸军继后。一旦得以进入恒州,就不用担忧了。”杜重威答应了,便派王清和步军左厢都指挥使宋彦筠同时进军。王清的部队十分精锐,一出击就占领了敌兵控制的浮桥。契丹人抵挡不住,开始稍稍撤退。诸将请求率大军继后,但杜重威不肯。结果宋彦筠被契丹打败,自己游到河岸得免一死。王清独自率领麾下在滹沱河北岸布阵力战,和契丹互有伤亡。王清屡次派人向杜重威求救,杜重威竟然没派出一骑一卒去救援。王清跟他的部众说:“上将手握重兵,却坐视我们的急困而不来救援。他这必定是有异志野心。我们只能以死报国而已!”部众被他的大义感动,没人后退。到了日暮,他们还战斗不息。契丹不断有新兵跟上,而王清一个援兵都没有,直到自己和士兵全都战死为止。从此各路官军全都失去了士气。

王清字去瑕,是洺州曲周人,他父亲王度家里世代都是农民。王清少年时靠勇力和正派忠厚著称于乡里。后来成为明宗的李嗣源兼领行台时,设置步直军,王清前往应募,逐渐升为小校。同光初年(约923),他跟从后唐大军在黄河边上作战有功,被赐予忠烈功臣。明宗即位后,自天成初年直至清泰末年,王清历任严卫和宁卫指挥使,朝廷还加他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天福元年(936),晋高祖在洛阳即位,加他为检校刑部尚书,改赐扈跸忠孝功臣。天福三年,他跟从杨光远在邺都平定了范延光之乱后,改任奉国军都虞候。天福六年,襄州安从进反叛,他又跟从高行周讨伐他,但近年也无法攻下。一天,王清请求率先登城,让诸军跟在后头。刚好城里有人内应,后晋官军于是攻拔了襄阳城。王清因受了重创,晋高祖下诏褒奖慰抚他。天福七年,朝廷改赐他为推忠保运功臣,加金紫光禄大夫,领溪州刺史。天福八年,晋高祖下诏派他率领所部兵马进驻邺都。天福九年春,契丹南下,包围了他的州城。王清和张从恩带兵坚守,少帝派人飞马送蜡诏勉谕他,并赐给他一座宅第。契丹人撤退后,他因守城的功劳,升迁军职。开运二年(945)春三月,他跟从杜重威北征,解了阳城之围,因此加检校司徒。那年秋七月,少帝下诏派他和义成节度使皇甫遇运粮进入易州。十一月,他跟从杜重威收复瀛州。得知契丹大举南下时,杜重威率领诸军沿着滹水西下,准备退保常山。当到了中渡桥,契丹人已经驻扎在北岸。自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双方一直对峙。王清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他在北岸战死时终年五十三岁。契丹人很快就在那战场,用战死的后晋将士尸体修筑了一座京观(为炫耀武功用敌兵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当汉高祖刘知远即位时,派人铲平了那京观,并追赠王清为太傅。那年,王清儿子王守钧在本邑义化的一出产业里,招魂安葬了父亲,这是后话。

十二月初八(甲子),契丹大军远远地将后晋兵营包围,杜重威他们跟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军中粮食也快耗尽。杜重威与李守贞和宋彦筠密谋投降契丹,杜重威还暗中派心腹到契丹牙帐,要求得到重赏。辽太宗骗他说:“赵延寿威望历来很浅,恐怕他不能在中国称帝。你如果前来归降,我就让你为帝。”杜重威非常高兴,便下决心投降了。十二月初十(丙寅),杜重威在牙帐埋伏了甲兵,然后召诸将前来,拿出投降表章给他们看,要大家署名。诸将无不惊骇愕然,但没人胆敢公开反对,只是唯唯听命。杜重威于是派门使高勋带着降表去见契丹,辽太宗赐给他诏书,加以慰抚接纳。当天,杜重威命令军士在营外列阵,将士们无不踊跃,以为要跟契丹决战。杜重威亲自告谕大家说:“如今粮食耗尽,我们没有其他路途好走,所以只能和你们大家共求生计。”因此命令他们脱下盔甲。军士全都失声痛哭,声振原野。杜重威和李守贞于是在部众中散布说:“主上失去仁德,信任奸邪,猜忌自己的将帅。”得知这事的人无不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辽太宗派赵延寿身穿皇帝的赭袍到后晋兵营慰抚士卒,还跟他说:“他们都是你的部属了。”杜重威以下的将校都到他的马前拜谒。赵延寿也将一袭赭袍给杜重威披上,让后晋将士看,其实不过是戏弄他而已。契丹接着任命杜重威为太傅,李守贞为司徒。

也在十二月初十,定州节度使李殷的奏折抵达朝廷,说上月二十八日夜里,他率领捉生四百人前往曲阳嘉山下,遇到契丹敌军车帐,杀了他们千余人,还缴获二百匹马。

杜重威投降后,奉迎辽太宗来到恒州城下,告谕顺国节度使王周,说自己已经投降契丹。王周也出城投降。十二月十二(戊辰),辽太宗进入恒州,接着派兵袭击代州。代州刺史王晖也在州城投降。

先前,契丹屡次进攻易州,刺史郭璘坚守抗拒。辽太宗每次经过易城下,总是指着城上叹道:“我能吞并天下,却被此人扼住!”当杜重威投降后,辽太宗派通事耿崇美前往易州,劝诱郭璘的部众,他的部众也都投降。郭璘无法制止,最终被耿崇美所杀。

郭璘是邢州人,最初在后来成为明宗的李嗣源手下,逐渐升为军校。天福中年,他成为奉国指挥使,接着历任数郡刺史。开运中年,他移领易州。契丹攻打易州时,郭璘率领并激励士众,和他们同甘共苦,契丹始终无法攻克。他还带着州兵出击胡虏,多次获利。朝廷十分嘉许,就地加他为检校太保。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后,下诏追赠他为太傅。这是后话。

易州失陷后,义武节度使李殷和安国(邢州)留后方太也都投降了契丹。辽太宗任命孙方简为义武节度使,麻答为安国节度使,客省副使马崇祚暂时代理恒州事务。

契丹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张砺向辽太宗进言说:“如今大辽已得到天下,中国的将相应当启用中国人担任,不能用北方人或陛下的左右近习。如果政令失当,那将导致人心不服,即使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但辽太宗不听。他接着带兵自邢、相二州南进,杜重威率领后晋降兵跟从。辽太宗派张彦泽率领二千骑兵先去攻取大梁,并且负责安抚京师的官吏和平民,还任命通事傅住儿为都监。

十二月十三(己巳),方太的奏折抵达京师,说本月六日,契丹与王师在中渡交战,王师失利,奉国都指挥使王清战死。次日,少帝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然到沙台去射兔。

要想知道少帝的后来,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