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肆虐以来,“亲自”一词从天而降,隆重回归华夏大地。老夫略有诧异,特别注意了一下美国本土。只见各级官员(一把手们)“亲自”倾巢而出。各类媒体的头版,电视的Breaking News,几乎天天都是他们在交代现状,公布计划,回答问题,抽空不忘表演一轮花式甩锅。他们常用“我们,我”,却绝少用“亲自Personally or in person” 。这绝不是生僻的词。一般人也常用。像是跟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某某事办得没问题时,常拍出“亲自Personally or in person”。透着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气。当然,同时也拍上了自己的信用和能力。看来还是政客们狡猾, 说是说,做是做,任何时候留有余地。这里不得不提一位政坛奇葩,顶着一头跟川总相近的金色秀发,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老哥领导英国抗疫新冠,可谓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又亲自染病,再亲自痊愈。放眼世界各国政要,目前唯其一人。能文能武,宜帅宜兵,可上天揽月可下洋捉鳖。敢对欧盟说拜拜,敢进ICU探究竟。大有英国骑士贵族派头,性情中人风茂。至于用没用过“亲自”,原谅老夫失察,敬请旅英的朋友们指教。
老夫最早亲自学到“亲自”这个词,应该是在文革。那时年纪还小,基本是懵懵懂懂地尽情吃瓜。听过“解放军是主席亲手缔造,副帅亲自指挥”一说。对于吃瓜群众,这很合逻辑呀。忽一日,消息传来,说副帅“仓皇出逃,葬身沙漠,死有余辜”。惊得所有吃瓜,种瓜,捧瓜,献瓜的张口结舌傻了眼,各种瓜掉了一地。再一日,上面来人收拾。传达说主席其实早已识破副帅狼子野心,曾放话,“缔造者就不能亲自指挥吗?”一问见血。吓得副帅灵魂出窍,闹出个9-13. 彼时对中国对世界的震撼,“TNT当量”上,跟后来美国的9-11似有一拼。
文革结束,“亲自”一词好像亲自消失了。不知是否因为主事的邓公,被主席亲自提拔,亲自打倒了多次,亲自被玩弄于股掌的屈辱刻骨铭心,而对“亲自”心有余悸。尽管邓公后来确实亲自操办了几件堪称惊天的大事,也是绝口不提“亲自”的。
自古以来,两军对垒,阵势拉开。帅旗之下,大帐之中,必有主帅亲自压阵督战。唯此身先士卒方可震慑敌威,安己军心。故交手策略必是先斩对方主将主帅,以乱敌营。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丢了主帅,必遭掩杀。只剩主帅,倒有可能出奇制胜。诸葛孔明的“空城计”便是千古一例(演义情节,姑且信之)。在在彰显了主帅亲自亲临的重要。
现代语境中,凡用“亲自”时,无非告诉人们两点。一是“亲自”者,为该特定环境中的老大。非“一把手”不敢用不配用。二是被“亲自”者,必属事关重大。然而,事关是否重大,完全由“亲自”者圈定。所以,只剩下一个简单的等式:“亲自”= 老大。再看文革,只有主席才用“亲自发动,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总理事必躬亲,亲自了多少大事,却从未碰“亲自”一手指头。而副帅对(大概是)别人冠之的“亲自”甘之如饴,结果悲惨。鲜活的教训历历在目。
“亲自”者享受一呼百应的尊贵,同时也背负了“亲自”的风险。重大事物的发展通常会受诸多因素制约,需要各级老大的亲力亲为,普通民众的齐心协力,外加天时地利的眷顾。忽略制度的设计,看淡团队的力量,藐视集体的智慧,嘲笑对天地的敬畏,定会放大个人的弱点。如此放飞“亲自”的后面,潜伏着指数型的不可预知性,诸如同僚下属的畏惧观望,消极怠工,敷衍拆台,高级红低级黑,等等。以致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亲自”者也只能靠甩锅脱身了。
另外,许多重大事物的技术成分庞杂,需要专业的力量。而“亲自”者往往不具备如此招之即来的知识储备。在重大事物的紧要关头,只凭热血激情,如何能够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往往只能换来“一声叹息”。老夫仔细看了几遍孙杨亲赴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为自己辩护的视频,慷慨激昂的结果是亲自领到八年禁赛顶格判罚的悲剧(2月28日生效,目前仍可上诉)。除此之外,这位游泳天才赢得了山呼海啸般的叹息。
总之, “亲自”从来都是门高风险的技术活儿,需要胆量智慧,远见卓识。老大们宜谨慎用之。滥用以刻意抬高“亲自”者或被“亲自”者,甚至当做宣传自家的招牌,只会画蛇添足,得不偿失。如“亲自”出席,“亲自”接见,“亲自” 登门,难不成还有不“亲自”的出席,接见,登门?而且,人在做,天在看,网在传。说了“亲自”而不真去亲自或亲自不够。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亲自”自己。
最后,想起“亲”的繁体(正体)原型“親”,以及“爱”的原型“愛”。“不见之亲,无心之爱”,寓意深刻,也成了汉字简化“大跃进”而为人诟病的例子。那么,当年汉字简化是否被“亲自”了呢?既然“亲”舍弃了“见”,那么今天的“亲自”,是否也就心安理得地不用亲眼见见了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