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是靠反共起家的极右翼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尼克松是靠反共起家的极右翼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是个首要问题。分清敌我就是个定位问题。

1949年新中国如同新生婴儿刚出世,美帝国的杜鲁门政府就以意识形态画线,把新中国定位为敌人。虽然美国住延安的外交使团曾经给出了不同意见,更有西欧国家的学者和领导人指出毛泽东的独立性,但是杜鲁门固执己见,坚持把新中国定位为敌人,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封锁禁运围堵的政策。不得不说这一定位含有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因素:在美国领导人的眼里,当时的中国没有美国和西方的援助施舍,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庞大人口。而新中国想要依靠的苏联自顾不暇。所以中国充其量是个虚弱的敌人。即便在朝鲜战场上感受到志愿军的强悍,已能明显感觉到新中国领导人的卓越领导力,杜鲁门政府仍然未能放下自己的傲慢和偏见,寄望用封锁孤立政策摧垮新中国。

这种种族主义傲慢在前总统肯尼迪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他居然选择与苏联联手阻止中国获得核武器。对有色人种拥有核武器的恐惧超过了对最大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手的恐惧。正是因为美国前几届总统延续把中国视为主要敌人的这一定位,肯尼迪以及继任的约翰逊在遏制中国的冲动下,把美国带进了越战泥淖。

而就是被封锁孤立下在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靠自力更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中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不但养活了建国时继承的已有人口,还实现了人口总数的大幅度增长,结束了从满清晚期开始、包括整个民国时代的人口总数徘徊不增的局面,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不仅没有在美国和西方的封锁禁运下崩溃,反而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六大工业大国之一,并且有能力支持援助北越反抗美国的霸权,直接导致美国陷入二次大战后最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危机。美国的国力遭受重创,在与苏联的争霸中退据守势。美国为轻率将中国定位敌人的错误付出沉痛代价。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靠反共起家的极右翼政治人物,他曾以副总统身份访问台湾,与蒋介石成为朋友。据他自己说,他曾经深信蒋介石的判断,即大陆共产党政权会很快垮台,所以长期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立场。尼克松以副总统身份参与了美中对抗的大部分年月,包括两次台海危机。新中国不但没有在美国的禁运封锁下垮掉,反而在与美国的对峙中成长为掌握核武器的大国。切身经历迫使尼克松改变了先前对新中国的看法。他曾为此写到,虽然他仍然愿意相信蒋介石的判断,但是他自己所作的现实分析告诉他,蒋介石是错的。中苏分裂证明了之前对中国定位所依据的认知错误,尼克松体认到需要对中国进行重新定位。由于中国仍是美国的主要敌人,为避免让人感觉仅仅是为了中国而作的重新定位,尼克松搞了个障眼法,公开提出世界上现实存在着五大力量: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明眼人一看便知,西欧和日本并非独立的力量。这是尼克松对中国是一支独立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的承认,是他重新审视中国之后的一个基本认知。从此以后,世人对冷战的叙述从美苏两极变成了美苏中三角。

尼克松是打着结束越战的旗号当选美国总统的。他深知要结束越战,绕不开中国。这是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北越发起了统一祖国的动员。随着美国的介入,衍变发展为抗美救国战争。中国从一开始就全力支持北越,而苏联则是在1964年美国升级越南战争之后的第二年,也即1965年才加入援越行列。美国和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北越的主要援助国。没有中国的援助,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一天也撑不下去。如果美国没有获胜就从越南撤军,无疑等同于被中国击败,美国的国际信用将会遭受重创。第二个方面是第一个方面的延长。1954年,美国挑头组建了《东南亚条约组织》,把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纳入军事保护范围。美国干预越南统一依据的就是这一条约。美国公开宣称,该条约针对的就是中国。副总统尼克松当年为条约的签订跑了不少腿。美国为了结束越战而从越南撤军,就是把南越和老挝柬埔寨丢给了红色政权。这还没完。毛泽东在援助印支三国的时候,还同时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组织起共产党游击队,开始了小规模的武装斗争。如果美国单方面从越南撤军,失去美国保护的这三个国家就像利刀砍瓜切菜一般落入由红色中国支持的各国共产党之手。那样的话,美国跟输掉底裤的赌徒也没什么区别了。在东南亚输给中国之后,还将面临士气大振的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美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孤注一掷,出兵攻占北越,从根子上断绝北越统一南越的能力。但是这必定与中国直接冲突。毛泽东早就公开声明,如果美军越过17度线进攻北越,中国军队已经准备好与美国再来一场朝鲜战争式的交战。“我们的军队想打仗了,”毛泽东对北越领导人做出了出兵的承诺。为预防美国孤注一掷,毛泽东在美国升级越战之后,于1964年着手推动三线建设,为一旦与美国开战,在美国大规模轰炸中国的大工业城市时,能够依靠转移的军事工业保持中国继续作战的能力。毛泽东对越战志在必胜。然而,美国已然没有意愿,更没有斗志与中国开战了。所以,美国只剩下另一个选择:与中国和解。越战是针对中国的,东南亚条约也是针对中国的,如果能够与中国达成和解,理论上越战就没必要打了,撤军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东南亚条约也没用了,就让条约自行作废吧。美国能因此保全一点面子,进而保全一点信用。这是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动机。尼克松必须在第一任期内为结束越战做点什么,否则他的连任就要落空。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上任总统的第二个月就告诉他的助手亨利.基辛格,他打算在总统任期结束前访问中国。

想要访问中国的美国政治人物不止尼克松一个人。1969年6月底,美国参议院民主党议员、多数党领袖曼斯菲尔德通过西哈努克亲王给周恩来带信,希望中国能接受他访华。这表明,美国各派政治势力已经共同意识到中国是美国结束越战的关键。周恩来置之不理。道理很简单:曼斯菲尔德除了用共同对抗苏联威胁换取与中国和解之外,并不能代表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做出承诺。

长期身为美国高层领导人的尼克松深知,与中国和解的关键是台湾问题。由于是美国为结束越战而有求于中国,势必要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做出让步,这是要改变美国长期坚持的国策,是另一个事关美国信用和面子的大事。但是,美国士兵正在越南流血,台湾和越南孰轻孰重,尼克松心里自然清楚。

基辛格于7月9日秘密到达北京,当天下午与周恩来会谈伊始便亮出自己来北京的两个目的:首要的是议定尼克松访华事宜,其次还将讨论中美间共同关心的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亚洲和国际问题。然而,周恩来一上来就给出中方对解决两国关系问题的原则:中方认为“只有首先解决根本性问题,才能最终解决所有问题”,接着周恩来单刀直入,谈起了台湾问题。摆明了中方的立场:台湾问题才是根本性问题,国际问题只是次要问题。周恩来提出的中美之间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是:美国从台湾撤出所有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废除美台防御协定;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这就是后来简称的撤军、废约、断交。

这完全出乎基辛格的预料。他试图转移谈话方向,对周恩来说:中方的陈述超出了双方此前的交流范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施加压力的方法:如果中方的确害怕苏联、想要依靠美国,那么此前的表述不过是色厉内荏,在基辛格此话的压力下就会顺风转舵。但是,周恩来顶了回去,对基辛格说:要交换意见就要把全部想法说出来。至此,基辛格才确信中方仍旧视台湾问题为中美之间的首要问题,并没有因为苏联因素而改变。尼克松叮嘱的”迫不得已“时刻在谈判一开始就被周恩来推到了基辛格面前。于是基辛格不得不交出了底线,向周恩来保证:美国不支持把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可以预测的是(台湾的)未来将会沿着周总理刚才向我指出的方向而行。

基辛格间接承认了此前美方做法的实质是分离台湾。周恩来回应说:看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和我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景是有希望的。谈判时坐在基辛格身旁的美方代表霍德里奇事后认为,如果不是基辛格对周总理的这一席话,谈判就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基辛格的使命将在那一刻归于失败。会谈继续进行。双方也具体谈了一些国际问题。基辛格和周恩来的第一次会谈持续了七个多小时。当天深夜会谈结束后,周恩来去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不要跟基辛格多谈具体的国际问题,就告诉他我们准备好天下大乱,哪怕苏联从北边打进来,美国从南边打进来,日本从东边打进来,我们将会用人民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周恩来便在第二天的会谈中对基辛格如此这般说了一大通。这话在基辛格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传出的信号其实极其简洁明了,基辛格是听懂了:如果美国不改变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中美之间就不可能和解。中国会继续把美国当成与苏联一样的敌人。毛泽东对尼克松基辛格的心理了如指掌,跟他们就国际问题谈得太多,他们难免会再次幻想中国在安全上有求于美国。只有彻底打掉他们的幻想,他们才会爽快地在台湾问题上让步。毛泽东在此显示了不畏美苏的巨大魄力。尼克松和基辛格总算理解了中国的立场,但是他们的下属还没能理解。譬如基辛格的助手黑格在次年一月到达北京,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期间向中方人员表示,美国将维护中国的独立及其生存能力。毛泽东立刻责成中方人员回击,告诉黑格中国自己能够维护独立和生存能力,不需要美国的保护,不给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留下任何幻想的余地。很多年后,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说:“毛泽东为强权政治添加了一个据我所知是前所未有的新层面。按照传统的均势理论,他该寻求其中一个超级大国的保护,但他却特立独行,利用苏美彼此的戒惧来同时反抗它们两国。”基辛格终于彻底相信毛泽东对美苏两个超级霸权都不惧怕,而且承认当他第一次去中国时以为中国在期待美国的保护,结果毛泽东的战略处于一个他当时尚无从认知的“前所未有的新层面”。

接下来的谈判沿着中方设定的轨道进行,即如何在尼克松的访华之行中表明美国承认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如果美国不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作出让步,尼克松来也是白来。不用指望通过访问一次中国而给予世人与中国和解的假象。中国将继续把美国当作头号敌人,不但把美国从印支三国赶出去,还将继续把《东南亚条约》扯碎。这句话是整个谈判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句话,促成基辛格代表尼克松总统承诺,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不支持一个中国、一个台湾,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尼克松将在大选后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基于这些承诺与中国建交。正是在这一谈判结果的基础上,尼克松实现了访华。尼克松到访第一天,毛泽东与他举行了会谈。看似随意的交谈中包含了最重要的一句话:”你们想撤一些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从越南撤军,我们也不出兵与你们打仗了。毛泽东一言九鼎,为中美敌对划上句号。

毛泽东接着潇洒地说,具体问题你们与周总理接着去谈,我就不参与了。跟周总理谈什么呢?中国要与美国谈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台湾未来的地位。周恩来与基辛格已经谈好了,就等着尼克松前来签字。尼克松访华最后一天,借美国国务院有人反对为名,美方想对已经成稿的《中美上海公报》做修改。周恩来拿不定主意,请示毛泽东。毛泽东一锤定音:关于台湾部分,一个字也不能改,其它部分可以商量。毛泽东宽慰周恩来:尼克松来都来了,他还能空着手回去?果然,周恩来把毛泽东的话传给美方之后,美方仅仅在不涉及台湾的部分做了几个象征性的改动,上海公报得以定稿,中美实现和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