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杂看杂写,不经意看到了崔璟的《黄鹤楼》,由而想起三两事,拿来一叙。
相传李白四处游走,到处题诗。这一日,他来到黄鹤楼,见到很多文人墨客在此抒怀斗诗,就站在一边观看,希望能看到一两句像样的诗,但左看右看,写出来的都很垃圾,不禁连连摇头,面带耻笑。
一位自以为了得的士绅看到了,上下打量李白,见李白破衣烂衫,皱皱巴巴,像个穷酸,料定不会有什么学问,便开口问道:“这里都是此地的名流才俊,各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写出的诗文字字珠玑,段段华彩,就连皇帝看了都点头,你何敢耻笑,难道你也会作诗?”李白听了,嘴角翘了翘,面露微笑,说道:“这有何难,作一首你们看看。”展纸舒笔,一只脚踏在凳上,将袖子卷了卷,唰唰几笔,龙飞凤舞,写出了第一句:
一爬爬上黄鹤楼
众人一看,各个笑得前仰后合:“这也叫诗,简直就是大粪!”“走都不会了,还来写诗?”一片哄笑中,李白的第二句写好了:
唯见长江天际流
众人看后道:“这句吗,还有些诗的味道。”有的点头,有的琢磨找毛病。哄笑声没有了。李白略一思索,写出了第三句:
不是对面蛇山挡
众人看后有些不明白了,各个瞪着眼睛,屏住呼吸,等着李白的下句。李白看到众人的样子,有意卖个关子,连道墨太干,上不了笔。有人赶紧上前加水研墨,毕恭毕敬,生怕李白嫌墨不好不写了。李白再次提笔,向上伸伸胳膊,一字一顿地写出末句:
望尽江南十六州
最后一个字写完,叫好声连连,各个佩服得五体投地。皆称此诗可与诗仙李白的诗一比。
一爬爬上黄鹤楼,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是对面蛇山挡,
望尽江南十六州。
李白一篇嬉作倾倒四座,令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视若诗仙。可李白自己心知肚明,想到此番到黄鹤楼是与好友作别,不由心神凝重,面色渐冷。半举着毫笔踱到楼栏前,只见临江春色如涛,花海如云,一江碧水浩浩荡荡,不由心潮澎湃,诗意再起。掉头向西一望,惊得自己瞠目张口,半天回不过神来,但见:滔天的大水闪着粼粼白光,从天地交合的远方滚滚而下,碧空尽处隐隐约约可见一只小帆,摇摇晃晃在大水中前行……
李白疾步回到桌旁,悬腕转豪,尽吐胸臆,唰唰数笔,一气呵成,一篇千古流传的别情诗落于纸上。众人聚前一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诗罢兴尽,抬腿准备下楼。众人见状,齐齐上前挽留,一位老者开口道:“贤俊诗风飘逸,即来黄鹤楼,何不为此楼题诗,以作千古之不朽?”李白闻言止步,对呀,哪有到此名胜不留诗的道理。众人见李白有意留诗,各个大喜,领着李白四处观看,尽其所能讲些黄鹤楼的古事今闻。李白手端酒杯,摇摇晃晃,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路看过来。猛抬头,但见迎面照壁上,如炭般的几排大字洋洋洒洒夺人眼目:
《黄鹤楼》崔璟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读罢,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幸好没有随笔题诗。此诗已把黄鹤楼写尽,无人再有超越。酒醒人乏,已无意再观再看,遂将手中酒杯换成豪笔,在照壁下方写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李诗仙贵有自知之明,虽狂不燥,虽傲不骄,由此才得以成就万世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