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类似youtube的Bilibili上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拍的三季“Nazi megastructures",权当意译为”纳粹武备“吧。看完后,让我理解了很多武器的原理,特别对一个国家的军备建设,有了个比较生动的context。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观后感,并就此分析一下当下中国的军备的情况。
把美国誉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我是一直不服的。但看了这部”纳粹武备“,更加强我的看法。至少在二战中,美国在技术上并不比德国先进,虽然毫无疑问比日本要先进得多。能打败德国,确实是靠了俄国的血和美国的工业,而且同盟国最终还是依赖数量,而不是质量取胜的。
从本片来看,希特勒不是个不学无术的独裁者,他不但非常知人善任,而且本人非常爱好科技,也有很渊博的科技知识和能力。是他敏锐地觉察了军事发展的方向,破格提拔主张闪击战的古德里安,让其主持军事改革,并依据古德里安的要求,组织了各种的兵器的研究和生产。希特勒具体地参与了很多兵器的设计,定型和生产,甚至自己设计过图纸,在不同意见纷争时,他能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最后乾坤定夺,他的大多数决策都是正确的。
二战刚发动时,德国已有的武器相当管用,还有战术的突然性。闪击战的特点,就是集中使用坦克,广泛使用无线电通讯,协同空中打击力量。坦克,步兵,空军的无缝协同,连续不间断的打击,迅速击溃了波兰和英法。德国的武器,从步兵轻武器,如MG38通用机枪,到飞机,斯图卡87,都有创新,并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德国在开战前,就同时发展了很多新式武器,其中包括原子弹,弹道导弹(V2),巡航导弹和无人机(V1), 喷气飞机,突击步枪等。当希特勒认为战争可能很快就会胜利时,就集中资源生产已有的武器,将有些项目暂停了。
德军在苏联遇挫后,希特勒意识到战争将是长期的。他首先决定在西线沿欧洲大西洋海岸建设防卫工事。这些工事耗费了巨大资源,但客观上阻碍了英美从这些地点登陆的企图,避免德国更早地进入两面作战。其次,希特勒有先见地建设了大量地下或坚固的防空设施,以后在英美大规模轰炸下,德国能保持工业生产持续,还有所增长,与希特勒的未雨绸缪很有关系。
德国资源缺乏,无法承受同时针对苏英美三大强国的长期的战争,要想取胜,只有依靠神奇武器。这时候,希特勒同时开放了多个新项目。时间已经是1943年中,德国在苏联消耗了大量力量,已经处于守势,而空军也消耗待尽,无法抵挡英美的疯狂空袭。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德国居然还能既保持住了常规武器的生产,运输,训练和装备,也在多项新武器研究上取得突破,并达到量产,使用的状态,确实是令人惊叹的。
V1和V2火箭研究成功时,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了。但其后的十个月内,德国成功发射了15000枚V1和3000枚V2, 造成了敌方30000余人死亡。考虑到这是前所未有的技术,特别是V2弹道导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那么多技术问题,在猛烈的轰炸下生产出来,装配起来,训练和装备,最后发射出去,真是不可思议。以后美国和苏联光是把V2结果重复出来,就花了好几年,那还是有德国的资料和德国技术人员指导下的。
德国造出了可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 新式长潜潜艇XXI型,并使用于实战。这些都开创了一个时代,现在的飞机和潜艇都是延续着同样的技术路线。德国也在二战中首先造出了实用型的直升机。
轻武器方面,德国也有了不少革命性的创新。如德国的Stg44突击步枪,结合了步枪的准确性,冲锋枪的速度,又比机枪轻便,成了未来统治步兵轻武器的AK47等突击步枪的鼻祖。德国改进的空心装药的反坦克火箭”铁拳“,成了未来RPG一类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的鼻祖。还有跳发的反步兵地雷,板状的反坦克地雷,也是德国的发明。
德国在制空权上输给英美,在坦克战上输给苏联。但从纯技术角度,德国的飞机不比英美差,坦克也不比苏联差。德国过于考虑技术的先进,制作的精良,但战争最后拼的是量。德国的虎式坦克可以以一对十干掉T34, 但德国一共就生产了一千多辆虎式,而苏联战争期间生产了五万辆T34。技术的先进性只有能抵消量的优势时才有意义,就像虎式坦克,或能达到T34类似的生产量,或生产量小,但有原子弹的威力,那才有意义。
对比当前,中美对峙已成定局,但别想当然地觉得这一定是冷战。当时苏美一直保持冷战,是因为苏联具有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能力,中国并没有MAD的能力。而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中国比当时的苏联更差。要说到自力更生的能力,苏联可是什么资源都有,什么技术都会,还有一大堆盟国,甚至包括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冷战中,印度始终是苏联的盟国,而中国反而长时间是苏联的敌人,美国的盟国)。原来认为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是两国关系的定海神针,现在看来非也,脱钩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
别以为美国不会灭了中国。如果美国觉得进攻中国利益极大,损失极小,它为什么不?如果以反共为名,一半的中国人都不会反对,当然,窃以为,反共的结果如果是中国的失败,不损害中国人的利益是不可能的。就像德国被打败了,德国的领土被割去,祖祖辈辈住在波兰的德国人就要背井离乡。如果中国败了,崩溃了,新疆独立了,那住在新疆的汉人就得背井离乡了。因此,让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利益,从军事的角度,考虑中国该如何军备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有还手之力!
美国如果进攻,不太可能以全面入侵的方法。最有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封锁制裁造成中国的经济困难,煽动起内部不满;通过承认台湾,而中国政府不敢干预激起中国人民对中共不满;在南海挑起事端,使得中国海军失败,打击中共的威信;让中国和印度冲突,美国和印度一起封锁印度洋航路,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因此,从军事角度,中国需要具有以下几个能力:1,围困台湾,并有吓阻美国和日本援助的能力。2,保证在印度洋护航的能力。3,能吓阻美国在南海攻击的能力。4,有限对美核报复的能力。
以反舰弹道导弹为核心的反介入武器是中国目前军备的重中之重。从最近向南海试射的反映来看,美国的评价认为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系统可能具有实用性。弹道导弹重入后制导的技术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中国有了北斗系统,只要能定位航母,导弹从发射到抵达用时不到十分钟,航母的位移不会很大,如果能多发同时攻击,再加上潜艇,巡航导弹等联合攻击,分散掉航母防守力量,乱中取胜还是可能的。因此,需要大力生产足够的导弹,并加强演练,威慑美国,并在一旦美国企图在南海或台湾挑事,有足够数量用于实战。
大力发展潜艇生产。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面舰艇受到了第一岛链的封锁,无法出远洋作战。为了防止美国印度拦截通过印度洋的航船,中国需要用潜艇进行保护。中国需要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伊朗等建立印度洋港口,避免通过美国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战略潜艇通过印度洋港口深潜大海,对美国保持核威慑。
中国在科技能力上无法与美国相比,只能以量取胜,因此无论导弹还是潜艇,都要保证成本相对低廉,容易生产,潜艇可以借鉴德国的狼群,以量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