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佐拉 / 自由探戈
1974 Polydor
阿斯托爾·潘塔萊昂·皮亞佐拉(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於1921年3月11日在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出生,祖籍意大利普利亞大區巴里省特拉尼鎮。他是家中的獨子,父親名叫維森特·諾尼諾· 皮亞佐拉(Vicente Nonino Piazzolla),母親叫亞森塔·麥維蒂(Asunta Maiwetti)。 1925年皮亞佐拉隨家人來到美國並在紐約長大。和大多數移民一樣,初到美國的皮亞佐拉家境非常一般,生活是何等的艱難。 1934年,在紐約拍攝的電影的加德爾需要一位演奏手風琴的孩子在電影中擔任配角和伴奏,於是13歲的皮亞佐拉來到了大師身邊,正是與加德爾共度的這段美好時光使皮亞佐拉體會到了探戈音樂的魅力。於是皮亞佐開始發奮苦練手風琴。 1979年皮亞佐拉為班多鈕手風琴寫了《手風琴與管弦樂隊的協奏曲》。這部協奏曲的樂隊部分皮亞佐拉沒有用銅管樂器與《再會羅里羅》的整個樂隊編配一樣,由弦樂和鋼琴、豎琴、打擊樂器組成。這樣的樂隊編制與交響樂和室內樂的編制有所不同,它的組合更類似皮亞佐拉探戈樂隊即興、零散的編制。在阿根廷的音樂史上,這部協奏曲應該是一部西方作曲技法與民族意識進行深層次交融的代表作。它和皮亞佐拉的其他作品一樣,都具有皮亞佐拉式的獨特性格,同時這部協奏曲又遵循了古典協奏曲的規則,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第一樂章“快板”要求“清晰的”。樂曲一開始樂隊由弦樂和打擊樂隊以亢奮、激昂、強勁的節奏全奏進入,音樂激烈的盲目、豐盛的頹靡。音樂的基調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獨奏手風琴的旋律凸現,使音樂更加孤獨,幽怨,放縱。第二樂章“中板”,這個樂章從弦樂淒冷優美的獨奏開始,像回憶、懷念。第三樂章“急板”是整個協奏曲的高潮,在打擊樂器有力的拍點中,整個協奏曲在嘈雜喧鬧直至人聲鼎沸的集體狂歡中結束。這部協奏曲你能從中體會到手風琴簧片發出的聲音帶給你的那種世俗力量的震撼同樣感人肺腑。這就是他,探戈之父-------阿斯托爾·皮亞佐拉。
Libertango是皮亞佐拉的創作,於1974年在米蘭錄製並出版。標題是一個混成詞合併“利伯塔德”(西班牙語為自由)和“探戈”,象徵著皮亞佐拉的突破,從古典探戈到新探戈。
Libertango is a composition by tango composer Astor Piazzolla, recorded and published in 1974 in Milan. The title is a portmanteau merging "Libertad" (Spanish for liberty) and "Tango", symbolizing Piazzolla's break from Classical Tango to Tango Nue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