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真谛在理外

理性真谛在理外

理性作为哲学认识论概念,在东西方文明中都不陌生。哲学家普遍都认同,理性中有两部分,即理性真谛与理性活动。西方人将这种与智慧相关的理性真谛归结于神性。由于上帝的概念,这神性[理性真谛]在西方文化中就是外来之物。因此,西方文明中,什么是理性真谛一直是个谜。西方十七和十八世纪被称作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那时的哲学家分成两派,即:唯理论哲学与经验论哲学。前者认为可靠的知识来源是理性; 而后者认为知识的来源是经验。但这两者都没有给出理性真谛的内涵。作者曾经写过一篇“理性的浮躁”[1] 来说明唯理论的局限。因为,唯理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1. 理论上因寻求理性真谛不得,从而将其归于虚无。2. 将能够进行理性活动的能力当成理性真谛。但是线性逻辑思维中的理往往停留在局部理念;从而形成“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社会现像。2020年美国大选的左右对立就是这样的现实反照。另一方面,经验论者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深入到自身精神深处,因此他们不了解经验本质;从而无法说明理性真谛。然而,理性真谛与理性活动从来都不是分裂的,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因此,本文从儒家的理学与心学来探讨这两者的融合。为了深入探讨,我们以当代社会严重的两极对立为例子;也就是非黑即白的对立。人们看到,此对立的本质是:双方都极力地否定对方的道理;并且宣称自身道理绝对正确。进而将对方妖魔化。这里,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理性活动的极端倾向;即理的极端化与神圣化。如果我们仔细地,客观地分析自身思维过程,可以看到其根本原因是:逻辑判断的线性局限。也就是说,逻辑分析依赖于从因到果的连接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是线性的。在人的头脑中,不可能同时开展多个逻辑分析过程。即使是现实需要多重线性分析,也只能一个个的分析执行。因此,理性活动本身仅反映局部因果关系,而不是整体道理。然而存在真谛永远是整体性与非线性的。因此将人自身理念神圣化是多荒诞的;而那些只讲公理,或者只讲婆理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如果线性逻辑能被绝对化,神圣化,那么人类早就搞清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但如此不靠谱的东西又是怎么成为当下时髦呢。这正如佛教的唯识理论所说明的那样;即,经验认知的因果联系在某个局部细节上会成为“识”,并累积于潜意识从而成为一种习性。一些局部认知的“识”与自我(EGO)相结合就产生了所谓的立场。这个立场就决定了人的行为。显然这种认知循环中不存在理性真谛,它仅是局部理性活动产生的意识惯性。这种惯性使得他们无法接受与此相反的理念,所以这就是浮躁的根源。那么,在中华文明中,人们是如何探索摆脱这类浮躁的呢?

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人讲理的开始。其后儒家渐渐成为其主流;到宋明时期,儒家已经与佛道深度融合成一体;从而产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前者是理的哲学体系,后者是理的实践把握。以下让我们分开探讨。理学就是理的本质与理的体系;它包含理的本体论整体论两者。本体论就是理的本质;或者说存在真谛。在哲学上,它属于形而上(包含伦理真谛)。程朱理学融合老子的“道法自然”;提出先于天地而存在;它指向存在的内在秩序。存在真谛无法以线性的局部逻辑来表达;所以就必须引出了理的整体性。也就是建立一个理的完全集,从而最大程度地逼近存在真谛程朱理学在此运用易经当作体系来表达理的完整性,以及理的抽象性。随着问题的复杂,八卦不够可以转换成六十四卦来表达理念体系。简单地说,要讲理,就不能光讲公理或者婆理;而是要融合全部的理念。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根源。真理仅存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各种理之间的上。这才是程朱理学的根本。那么,人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这中庸之呢?这就是陆王心学要表述的内容。因为把握理的线性逻辑是“思”的功能,而把握理的非线性融合却是“心”的功能。首先,心学不属于理论体系,而是经验表述;或者说是直觉经验的总结。不认清这点,就会对心学产生误解。作者在2013年写了一篇题目为“什么是哲学的内在经验”的文章 [2] 来描写“心”是什么。如果用简单的科学语言来说,“心”是一种经过长期静虑实践而产生的高灵敏度与高空灵性的直觉觉知。用英文来说,即 MINDFUL AWARENESS。在心学里,这个状态被形容为“良知”。这种状态普通人通常不具备,它必须通过修身而获得。于是在修身的基础上,儒释道融为一体。儒生可通过佛教或者道家的方法修行。这种“心”的敏锐程度能觉察到自身非常细微的起意动念;即心学中的“格物致知”。通常人在格物时,常常是致“思”。他们的觉知被紧紧地束缚于头脑概念流的SENSE上;而不是存在整体上(isotropic)。完善的心是觉察存在整体的,而不仅仅限于“思”这样的局部细节。这样的“心”才是把握理的非线性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王阳明说“心外无理”的原因。在这里有两层意思。1. 真理不存在于价值理念上,即使是最完整的价值概念集;因为概念仅仅是真理的符号。这符号只有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并在掌握各种价值概念之间恰当的上,真理性才能体现出来。2. 只有“心”才能把握这种实践所要求的。具备的MINDFUL AWARENESS的人在这样的实践中,如果偏离恰当的度,“心”会产生直觉不安;它使得人能及时纠正自身错误。这就是成语“心安理得”的来源。只不过,要达到这样“心”的状态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儒家的“修齐治平”道路中,将修身作为一切的前提; “不宁静,无以致其远”。这样的“心”虽然不易得,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可见。大家只要从佛像的表情上,揣摩佛陀的心态就能感知一二。这是佛像传世的原因之一。

结论:理性真谛不是指人的逻辑理解与分析能力,而是指圆融,圆润各种局部线性道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在逻辑本身;而在逻辑之外。所以,理性真谛在理外。没有理性真谛,就会陷入唯意识形态。当年就是这些唯意识形态者们无法用“心”来感受基督,从而将基督钉在十字架上。书圣王羲之在苦求书法真谛而不得之时,有人告诉他,书法真谛在书外;这才使得他潜心修道,从而在书法上有了突破。这与理性真谛在理外是一个道理。

 

心不大兮术不顺;

心不大兮艺不润;

心不大兮志不

心不大兮情不深;

心不大兮德不

心不大兮道不成。

留不住心的文明,找不到神的原因。

 

[1]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593/201812/36594.html

[2]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593/201302/22240.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