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孔子学院、访问学者及其他
近年来,特别是大选之前,屡屡有欧洲或美国的大学终止或关闭孔子学院的报道。在美国,涉及到中国政府的一些项目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千人计划”,再比如,孔子学院。例如大选前文学城的新闻报道中有标题是:美国两党学生领袖联名签署公开信 要求永久关闭孔子学院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5/28/9504642.html
无论这些新闻的参考价值如何,从政治层面来看,这个机构在国际间已经引起持续的关注,而关注点主要是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行为。我本人接触过孔子学院,也认识了一些从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借此机会一块儿扒一下(说明一下:所聊的不涉及任何敏感领域)。
如果上网可以查到以下信息:
孔子学院是一個非营利性推广汉语、中國文化的机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属正司局级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总部设在中國北京,中國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1]。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成立于1987年7月。2002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严美华任主任,姜明宝、张国庆任副主任。汉办也是孔子学院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其宗旨是“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工作目标是“汉语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
其实美国也有类似的机构叫做Peace Corps,这个机构成立更早,属于美国政府运营,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也引起过争议,维基百科就有以下信息,特别注意一下最后一段的黑体字部分:
和平队(英語:Peace Corps),是美国政府运营的一个志愿者独立机构,旨在展开国际社会与经济援助活动。
历史:。。。
但是随着和平队的成立,对于其的怀疑和抨击就没有停止过。从1961年的尼日利亚开始,不断有国家指责和平队是“间谍”、“新殖民主义者”等等。由于中国政府长期指责和平队为美国进行文化渗透和间谍活动的组织[2],因此和平队在中国并未采用本名,而以“美中友好志愿者办公室”的名义[3]开展活动。2020年1月16日美国联邦参议员馬可·魯比歐宣布终止和平队在华活动,理由是中国已非发展中国家。
… …
别的国家也有类似的机构,比如德国的歌德学院,属于民间团体,但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
依据1976年与德国外交部签订的框架协定,歌德学院受托执行一系列对外文化政策范畴内的任务,以此为基础为国家服务,自负责任。除了框架协定中列举的任务范围,允许在事先征得外交部同意的情况下,从事其它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框架协定确定了歌德学院与外交部的关系,即在执行协定所述任务时“紧密合作”。
在例外情况下,外交部可以直接干涉歌德学院的活动,例如,德國駐外使領館可以提出反对、要求阻止外国分院的某项活动,当派驻国外的雇员有损害国家的行为时,外交部可以要求其立即停职。
===========================
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美国有意成立孔子学院的学校,首先在中国国内要有固定的合作院校,即姊妹学校,向汉办申请后经过考察,如通过方可成立。孔子学院的课程由国内合作院校派教师轮流授课,孔子学院的院长可以是从中国派来的,也可由海外当地的华人担任。至于当地院长的人选要有什么背景,或具备哪些条件,不得而知。海外有意联合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也得在各方面通过评估,如办公室,教师以及教学设备等硬件,还要看本校是否有基础,其中有一点,是否有汉语/东亚研究的专业(MAJOR)或者至少是副科(MINOR),也就是生源问题,有没有足够多的学生来修孔子学院的课。这些评估都是由中国驻当地使/领事馆教育处的人员来进行。不得不说,汉办在海外选合作院校时还是慎重的,可以说是想尽量扩大影响,所以那些名不见经传,又不具备各方面的条件的学校就不予考虑了,并不是差钱。
旧金山州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 (网上截图)
十多年前我曾在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修过孔子学院的课。这个孔子学院是跟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搞的,院长是国内派过来的,但当时不在美国。老师是北师大派过来的几位30 岁左右的年轻教师,估计岁数大的教授们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缺这点经历,不差钱,也就不想来美折腾了。
记得其中有一位老师姓陈,她之前在日本待过。开学时她晚来了三、四周,原因是她要跟她四岁的孩子一起办签证,因而耽搁了。她开的课程叫什么我忘了,内容的一部分是讲颜色、数字等在中国/东方文化中的特殊含义。一次讨论中提到韩国的总统府叫青瓦台,以及韩国的总统、前总统都命运多舛,所以我印象深刻。似乎他们的课程内容是由老师自己来定,因为教师是1 -2年轮换,而各个老师研究的重点不同,所以开设的课程也不固定。修过的那几门课我都喜欢,也没有感到政治或其他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力,但不知道其他学生感觉如何。之后我听说这个孔子学院的院长要换人,新院长的人选是当地一家中文书店的主人,当然他肯定还有别的身份,开书店可能只是表面的。之后得知,这位的确当了下一届的院长。
我所工作的另一所加州州立大学曾经也计划办孔子学院。本校人文学院的一位宗教方面的教授是国内某大学毕业的,他极力想促成两个学校合作开办孔子学院。不幸的是在筹划期间,这位教授和太太出了车祸,双双殒命。之后,另一名来自东北的老师接手继续努力。这位东北老师明言,之所以想办孔子学院,往大里说是想弘扬中国文化,说小了是想拼个人业绩。他原是英语系的教授,因竞争系主任位置跟另一位教授(也是中国人,后当选)搞得很难堪,所以调任学校国际教育部发挥才干。之后在不同场合我还听他说过:“我的手可以伸得很长”。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他曾陪同我们学院的院长访问中国,成果如何不知道,但用系主任的话是:“。。。They spent so much money that we don’t even have.”
当地中国驻美领事馆也的确派人来考察,无奈本校各方面的条件差得太远,折腾了一通,终究还是没有办成。我当时在做一个社区活动,COMMUNITY OUTREACH PROGRAM,免费教小朋友学中文并介绍中华文化。当地的家长和小朋友还很踊跃,不论是零基础的美国人还是华人家庭的孩子,学习热情很高。一次我应邀跟来考察的领馆两位工作人员(具体职务不记得了)一起吃饭。席间我借机会向他们介绍了我们那个项目的活动情况,并提出通过什么途径能给我的学生配备几个腰鼓,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两位官员对视了一下,其中一位断然地说,这事不归他们管,看来我们的“小打小闹”入不了他们的眼。虽然孔子学院没办成,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后来接手的东北老师跟汉办申请在当地的中小学开了类似“孔子课堂”。
“孔子课堂”是全球首家和教育企业合作建立的孔子课堂。课堂成立后将开展汉语教育、汉语教师培训、汉语水平考试、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汉语教材编写出版、中国留学咨询等业务。孔子课堂是由国家汉办管理,为了在外国中小学推广汉语和普及中国文化(历史、地理、书法、美食、剪纸、茶道等等)而建立的教育机构,过去一般设立在中小学校园中。(百度百科)
之所以“类似”是因为不正规,未达到汉办的要求,当然也没有协议什么的,只不过是汉办派一些“自愿者”来当地的中小学教中文。这种安排不需要国内的合作院校,派来的自愿者是在国内招募来的本科毕业生,专业不限,在汉办底下培训4周后(还是6周?),通过考核,就可以外派了。汉办每月付给他们一些生活费(听说是1,000美元)。这些年轻人在国内或者一时找不到/不想工作,或者想借此机会来美国玩儿一圈,也或者想先来美国探探路,以后再来美国。他们来美的签证一般是一年,但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许他们留在美国,不仅如此,他们期满回中国两年后才可以重新申请赴美签证。美国这边公立中小学(加州尤其如此)教师如正规上课必须有教师资格证(teaching credential),所以这些中文老师大都是做after school program。我见过其中的几位年轻老师,都是女孩儿。其中一位来美一年后又延长了3、4次,找了个美国男朋友,回国后不知道做了什么。另一位东北女孩一年到期后回国(知道她结婚生孩子),两年后又来美,在我校读硕士,2018年毕业后在校国际部那位东北老师手下工作(不知道以什么身份,据说把孩子也接出来了)。
再回头说我们学校,在申办孔子学院期间,国内的“关系学校(还不能称之为姊妹学校)”通过汉办每年派一位中文老师来教基础汉语,从拼音学起。第一位女老师据说口碑很好,工作兢兢业业,我没见过。第二位是男老师,我跟他通过email。据说是研究古汉语的,过后有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给他们讲甲骨文,应该完成的五个章节只学了两章。据他们学校后续派来的老师讲,这位男老师抱怨美国这边给的钱少(他们这种是原学校工资不变,汉办不会给他们钱,但海外的学校会给,多少因国家和学校而异),他之前曾被外派去韩国教中文。还说一年期满时这位男老师带回国几箱复印的参考资料。
男老师之后派来的是个在读博士生 A。A 原本是英语专业,读博时改为对外汉语教学。她三十刚出头,孩子三岁,出来待一年。我是在她来一个学期后开始在系里工作的。那位东北老师介绍我们认识后便提出让我去听A老师的课,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听到了一些学生反映,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她上课时说学生 “You suck”,等等。 A告诉我她跟系里其他老师没有交集,一个月一次的系工作会议她从来没参加过。我说这样恐怕不合适,虽然只呆一年,但毕竟还是系里的一员。她听了我的建议,新学期的第一次会议出现了。因为每学期可能会有新聘用的或者外系来兼课的老师,开会之前大家都要轮流自我介绍一下。轮到她介绍之后,在座的老师都鼓掌欢迎她来美国,她试图说点什么解释一下,但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很是尴尬。
学者B是我来半年后接替A 的,是国内关系学校文学院搞外国文学的副教授,40多岁,离婚有男朋友,准备提教授。系主任找到我,说让我有时间招呼B一下,因为她“交流有困难”。她租住的地方跟我家一个方向,所以时间能碰上我就搭她一程。一次忙了一天后她打电话说要搭我的车回家,除了办公室我大脑极度疲劳一时忘了把车停到哪个位置了。进了三层加顶层的停车场,我说了一句“车停到哪来着”,便得来“那怎么办?那怎么办?惨了,惨了。。。”一串反应。因为她带的班学生少,系主任让我转告她得带两个班,结果那晚她在电话上来来回回说了至少两小时,围绕的重点是多带一个班会影响她写文章。快一年头上她提出邀请我吃饭,我谢谢她说不必麻烦,当然我也没指望能吃上这顿饭。这位老师之后,国内的关系学校没再派老师来我们学校。
我跟C 老师打交道不多,她碰巧来自国内同一个城市,但跟关系学校或汉办没有任何瓜葛。C老师来我的班听过课,参加过我们会社的活动,我也邀请她到我的班讲过一次课,她还说她是带着8岁女儿来的,为她联系了当地一所小学在上课,如此而已。我们这边学校有位教授热衷于教会活动,每每从国内新来的学生和老师他都会联系,前面说的B老师就是其中一位。这位C老师也参加教会活动,并认识了我一个当地的华人朋友,其实C老师的更多情况是我从这位华人朋友那里得知的。据华人朋友说,在国内C老师跟她丈夫在同一学校工作,她的丈夫不久前因公殉职,作为补偿之一,他们学校给C老师争取到一个访问学者的机会,结果就来了我们学校。有一次去华人朋友家聚会看到了C老师和她的女儿,女孩儿胖胖的,好像有点任性,吃蛋糕的时候执意要把奶油往她妈妈胳膊上抹,妈妈一脸的无奈。过后才听说,女孩可能是她爸爸突然去世才变成这样。后来又听说C老师在我们当地相亲,还说要把国内的一套房子卖掉在美国买房子安家等,后来相亲对象怕此事靠不住,打了退堂鼓。C老师最后还是带着女儿回国了。
在校园内还看到过别的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大都是带着孩子过来的。因为搞的不是什么尖端领域,估计时间不紧任务也不重,出来度个假带个娃,体验一下美国学校和生活。肯定有抱着学习取经为目的来的学者,不过没让我碰上。新闻中报道的那位有军籍的女学者,搞尖端科学那肯定得分秒必争,但又不想把娃落下,所以把老母亲一起带来看娃。我校有一位读研的中国学生,因为实习、论文等事打过几次交道。某天她跟我说,能否我出面邀请她嫂子来美做访问学者,然后明确地告诉我:“主要是想让我小侄儿(3岁?5岁?不会再大了)来体验一下美国的学校生活”。
对于这些国内来的访问学者,我学会持着见怪不怪的态度,之所以如此源于十多年前的一次经历。D是我大学同班一男生,关系也不是特别近。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意外地收到他从国内发来的email,说他申请到国内留学基金,能出国进修半年,如果X月X日之前没有找到海外接受单位,这一笔基金就作废了。学我们专业的出国进修非常有必要,但机会少之又少。我们在国外的同学不多,估计他都跟其他同学联系了,既然他也联系到我,无论如何还是不想让他失去这个机会。当时我并不在学校工作,所以托了我老公在另一州大学工作的朋友帮忙。当时那位朋友其实行动很困难,因为一不小心(现在忘了怎么发生的了,后来医生诊断为“疲劳性骨折”)搞了个腿骨折,走路拄双拐,路远时得靠太太开车送他。我们开口请他帮忙时并不知情,一直到事情联系得差不多后他才告诉我们。这位D同学来后,我们这位朋友跟太太还去他的住处忙前忙后招呼他。
办成后我感到欣慰,也十分感谢我们这位朋友。我给D同学打过几次电话,前两次是他接的,告诉我他那边的大概情况,然后问我怎么申请SSN。我不解,问他只待半年,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他说想打工。我感到意外也很不爽,也不知道他这种情况如何申请。说实话如果事先知道他来是想打工,我肯定不会搭他这个茬儿,更不会麻烦朋友为他联系了。之后我再打电话过去,是他的室友接的,是中国学生,张口闭口D教授不在,D教授如何如何。心想这是打工去了。那边帮过忙的朋友说,我这同学是向他打听过如何申请SSN,最终是否/怎么弄到的我没再问。以后我没有再联系他。后来我回国时同学提起他,说他去美国进修回来了,怎么他老婆倒去了美国,咋回事?我当然知道是咋回事。同学们聚会时我不再提这回事,直到2017年又一次同学聚会是他出的钱,要谢谢我,说那年进修是我帮他联系的,云云。我再一次强调说是我们那位朋友直接帮的,那时他还拄着双拐呢。
想说的最后一位是访问学者Z,碰巧是我们夫妻的同乡,国内某校博士毕业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他老板(我老公的朋友)想让Z来我先生单位做7、8个月的科研,用的是留学基金会的钱。Z来后先住在我家,说他不会呆7、8个月,因为很快他的单位要评职称,他不想错过。可以理解。坐在一起聊天,觉得小伙子挺聪明,也很上进,因为来之前就麻烦我先生给他找个当地的租住人家,他好跟房东(我老公刻意找了同一单位的)练英文。还觉得他知识面挺广,说我们家乡的方言不同于普通话,有七个声调,同时对其他话题也是侃侃而谈。第一个意外来自一天我们吃饭,桌上有一个菜是前一天做多了的剩菜。Z看到后大惊失色,说:“你们还吃剩菜”!我知道国内的讲究,只好说如果觉得不安全,你就不要吃了。
来后的几个月里,Z 的房东每天载他上下班,房东太太还亲手给他做了一件衬衫,他也为 房东做些中餐一起吃,看来跟房东处得挺好。回国的时间接近了,Z开始了采买回国要带的东西,包括给他3岁的儿子买的多维片,lego等玩具。我们家离当地小机场很近,所以走的前一天他就来到我们家。怕他行李超重,我老公还特意从单位借来手提秤。Z说没问题,他已经研究了航空公司对携带行李的要求。
走的那天因故当地飞往州府机场的小飞机取消,老公临时决定开车(单程一个半小时)直接送Z到州府的机场。老公考虑到Z应该没问题,又担心路上耽误时间过长影响上班,所以把Z放下就往回返,开出约半个小时再给Z打电话,才知道出问题了。为了行李不超重,Z把所有重的东西都放在随身箱/包里,其中包括他的房东和我老公各送给他的一瓶葡萄酒,我老公送他老板的五瓶装(不同口味)一盒的橄榄油,还有送给Z自己同样包装一盒橄榄油。过安检时这些全部被拿出来扔掉了(我倒希望机场工作人员不会真的扔掉,特别是橄榄油)。隔年我老公回国又见到研究所的朋友即Z的老板,说起这件事,Z的老板却一点儿都不知情,Z回去后竟然对此事只字不提,就当没发生的一样。之后碰到Z的美国房东,老头说自从离开Z跟他们没有任何联系。再后来还发现在工作上Z的人品也不怎么样。
-------------------
十多年前,从我那位同学来美做访问学者起,我就想中国有钱了,对公费出国没那么严了。后来这些年世界各地争先恐后开办孔子学院,和蜂拥而至的访问学者,也证明了中国的确不差钱,这的确是好事。不理解的是来的那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学者”们,以及可能会引起外交/政治纠纷的“学术交流”,谁能说是好事还是麻烦。
孔子学院或许会成为历史,至少这个机构/项目应该不会沿用同样的名字继续在西方国家存在发展。其实在欧美国家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Confucius 是何许人,如果从现在起在他们的认知中,Confucius所代表的是另一种理念,那还真有点儿。。。怎么说呢 ,可悲 ----- 至少对于中国文化来说。
就事论事,有感而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