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二)

生活是美的,只是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里有爱,只是需要一颗能够感受和孕育爱的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入学交大 毕业留校

 

在沪东造船厂实习的五年,是过得快乐而充实的五年。我被分配做精密量具的修理和测试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工作轻松,有空时我就躲进恒温室,慢慢翻译英文的仪器操作说明书,乐在其中。

 

我家住在长宁区,那是在上海市的最西面,而沪东造船厂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工厂离家里很远,上下班单程就要二个多小时。

 

我有一个发小,住得离我家很近,她是我市三女中和上海交大的校友,只比我大三岁,我们很谈得来。她交大毕业后分到沪东造船厂当技术员,我们上班正好同路,所以约好早上同行。

 

每天一早,4:45,她来我家,然后我们一起去起点站坐20路公交车,到达南京东路四川路终点站,我们会先去大壶春生煎点心店,一人二两生煎,洒上一点辣酱油,加一杯大麦茶,就是一顿美美的早餐。

 

大壶春生煎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生煎,外皮发得松松的,上面稀稀地洒着芝蔴。皮底煎成金黄色,很香。肉馅汁多鲜美,咬开时得小吮几口,以免汁水喷出来洒得到处都是。吃完那样的早餐时的心满意足,至今还常回味。后来回沪休假,再去找寻大壶春生煎,原来的那家早已不在,能够找到的分店,再也做不出一样味道的生煎了。

 

吃完早餐,我们在27路公交车的起点站上车,一直乘到终点站。下车后,紧赶慢赶,争取乘上巳停靠在岸边马上就要开船的轮渡。到了对岸下船以后,再走到上班的车间,起码要15分钟,还得是疾走。

 

上下班路远,上班时间又要保证,那就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了,有时候会突然觉得很累。偶然有一次,竟然耍个赖,不想上班了。

 

那天,一大早,老时间,发小来家约我上班,我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只在窗口探出头,告诉发小,我今天不上班了,没有理由,就是不想上了,请她自己去。

 

她不肯,还坚持要等,而我就是不起来,她没法子,只得自己走了。

 

这么一折腾,再也睡不看了,只得起来,梳洗完毕,胡乱吃了一点点心,便去上班,到达车间,迟到了一个小时。

 

我们小组的班长是个矮老头,看到我总是是笑嘻嘻的,很慈祥。

 

"小姑娘,今天怎么迟到了?",班长关切地问。

"馮师傅,我请一个小时事假。"

"是什么事情呢?"他问。事假单上须填写事假的原因。

"我身体不舒服。"我回答。

"那该请病假呀。"他说,那时请病假好象不扣工资。

"我没去看病,所有没有病假条。"我说。

 

班长右手背往前挥一挥,"好了,今天就算了,以后不要再迟到了"。

 

这一次的任性就算过去了,没有受到惩罚。这也是我在沪东厂工作5年中唯一的一次。

 

由于上下班在路上非常浪费时间,有时候我会请在船体车间工作的小伙伴申请一张高温宿舍的住宿票,下班后就不回家里,去参加业余的英文班。或者去车间向工人师傅学做车床,磨床,和铣床,折腾一个傍晚,到高温宿舍倒头便睡。

 

那时候二十出头,学任何东西都是兴致勃勃。业余时间,还搞点小小的技术革新,为车间的师傅上技术课。工人师傅们纯朴而热心,和他们在一起处处受到呵护,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在这个造万吨轮的万人大厂,每天除了上班之外,还会有些新的花样,比如去看万吨轮下水啦,去参观未造好的船舱啦,生活内容丰富,内心充实。

 

开始的二年好象也没有什么别的念想,但到了第三年,我这个演员还未准备好,命运的剧本却翻开了新的篇章,而这一章竟然是整个剧本中最精彩的部分。  

 

一九七二年开始,全国各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择优录取。说是考试其实题目极其简单,主要还是要单位推荐。消息一出来,我兴奋不已,谁说我不想上大学呢,只有在有可能上的时候去想才有用啊,若在初中毕业时考了高中,现在一定是在远离大学校园的农村插队落户。而我命运的剧本上写的是,现在上大学的机会来了,努力去争取吧。

 

很多事情,时机不到,努力也会是徒劳,瓜只有熟了才会蒂落。

 

一九七二年厂里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只有一个名额,给了工厂軍代表的女儿。工厂在四川,我们这里消息不灵通,过了一阵子才听说。由于本来就未抱什么希望,所以并未感到失望。

 

一九七三年,到了推荐的时间,被告知名额不多,优先满足已在四川的职工及他们的子女,理由说得过去,所以也未再去争取,再次与上大学无缘。

 

到了一九七四年,可推荐的名额是四名(指定包括一各女生和三名男生),且可在我们这些培训人员中间挑选。任各方面的条件(文化考核和群众关系)我完全可以胜出,但四川工厂人事处负责我们在沪东造船厂培训人员这一摊的头头G,为了让他女朋友能够上大学,耍了很多花招,要把我压下去。

 

最绝的一招是他直接找到我实习的那个車间负责推荐的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说,这次推荐,厂里给我们車间的是一个男生名额,要他们推荐一名男生。另一方面他又去联系我们车间非常想上大学的一位男同学,要他快去车间领导处争取。这样一来,我们车间就推荐了那位男同学。最后选中的名单里包括了G的女朋友,再加其它三位男生。我们车间推荐上去的男同学未在其中,他只是一颗暂时被借用一下的棋子。

 

当我打听到了上述的舞幣过程,又难过又生气,下班后去黄浦江边上痛哭了一场。哭够了,让自己冷静下来,决定把这件事揭露出来,不为别的,只想出出这口气。

 

那年我25岁,已到当时大学录取年龄的极限,明年就超龄,这辈子上大学是上不了了,但就是不想忍气吞声,后果如何就不管了。

 

我躲进发小的更衣室,挥笔疾书,八页报告纸把事情描述的详尽而清晰,最后希望厂领导调查,如果情况属实,请求厂领导作出相应的处理。其实我没指望组织上真的会去调查处理,只是我不去揭发,这件事在我的心里始终没有划上句号。

 

厂里的组织部长是个非常正直的老干部,二天后他给我回应说组织上正在调查,有结果会告诉我。又过了一周,他说处理结果是取消了G的女朋友的上学资格,但若让我上去,厂里也感到为难,最后他们在另外的车间选了一位女生递补了这个名额。对于这样的处理,我能够理解,也表示满意。

 

那段时间,为了争取上大学,寝食难安,一下子瘦了十几斤。姐姐出差一周回家看到我吓了一大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听我说了事情的经过,劝我说,命中注定你不需要去插队落户,但是也注定了你上不了大学。至此,对读大学,我只好死心。

 

当时的我不知道的是,命运正在给我作更好的安排。

 

一九七五年,国家把上大学的录取年龄放宽到了28岁,我又成了适龄青年。更绝的是,那年厂里上大学的名额增加到了9名,而且竞争并不激烈,G和女友也巳结婚,不再想上大学了。

 

我所在的车间因为知道了前一年发生的事,这次当人事干部去我们车间要求推荐候选人时,车间领导再三强调今年只推荐我一个,说是实在没有理由再不让我上大学了。人事干部告诉他们今年名额多,我们车间可推荐二名,他们才把前一年的那颗棋子也作为第二名推荐了上去,而且再三强调,如果最后只取一个,就指定是我。

 

后来在上班的交通车上碰到了G,直接了当的问他,今年我能上大学吗?

 

"我想能的,今年名额多,你应该可以轮到。"他笑着说,竟然看不出对一年前我揭发他舞弊的事有任何埋怨。

 

他的这个姿态,一下子令我刮目相看,心中残存的一丝对他的不满顿然全消。

 

再后来,三年以后,我才意识到,G其实是我生命中的一大贵人,当然他本人并不知道。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后面的那些故事。后面的那一系列幸运的经历,都是因为我是在75年才上的大学,而不是74年入学。

 

到了该我上大学的时候,一路就全是绿灯,连上哪个大学也由我选,我不想离开上海,所以选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系,正式开始了工农兵学员的生活。

 

 

进了大学,真是如鱼得水,这水不是池塘小溪,而是大江大海,鱼儿可在其中任意畅游,跳跃。

 

工农兵学员年龄差距很大,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有小学也未读完的,也有高中毕业的。我的起点算是高的,课堂上的内容根本就吃不饱,于是自己给自巳开小灶。

 

英语课和数学课我永远是坐在最后一排,自学老大学生用的教材。数学课用的是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不管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自已按照自学的进度,看完一章便做后面的习题,书后都有答案可以核对,所以不用交给老师批改。

 

英文课老师从ABC教起,我觉得乏味,便找了一套凌渭明的大学英语教材,用英语课的上课时间,从第一课学起,化了一年时间学完了四册教材。

 

一年级的英语老师原来是学俄语出生,简单的英语教学能够对付,到了批改我交给他的作业的时候颇感费劲。到我们升二年级时,他交班给新的英语老师时如释重負,关照他的接任者,这个班有一位难搞的学生,要准备花几倍的时间来批改她自已自願多做的课外作业。二年级的英语老师后来对我说,如果每-个学生都象你一样,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就不是八小时了。

 

专业课我是认真听的,不但听,而且下课时不断提问,若下课没去讲台旁发问,老师会过来问我,今天上的内容有问题吗?

 

专业课的老师个个经验丰富,且喜欢回答有难度的问题。有的问题一时回答不出,他们一定回去查找答案,下一堂上课时再来给你解答。到了三年级,上的科目以专业课程为主,上着上着培养出了兴趣,便开始找一些专业英文文献翻译,再请专业老师修改。老师们不但没有嫌麻烦,反而赞赏有加。我后来自巳当了老师,在如何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能感觉到自己是受了这些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那时的大学是三年制,一九七八年临近毕业,我正准备开始做毕业设计,一个大好消息在大学校园里炸开了锅:文化大革命后首届研究生开始招生,好象没有年龄限制,文革前的老大学生都能报考。

 

这批老大学生,毕业后很多都分到边远地区,条件艰苦,精神生活枯燥,如果能考研究生回到上海,人生会从此改观。所以那时报名踊跃,竞争激烈,学习的气氛很浓,有些老大学生干脆每天到图书馆找个位置复习备考。

 

我是应届生,也在准考的范围内,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不去试一试是不会甘心的,虽然心中并无把握,还是很快报了名。毕竟工农兵学员的帽子戴着,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分别在5月和7月。5月份正要开始毕业设计,向老师提交了延缓做毕业设计的请求,立即获得了批准,老师和同学们都全力支持。

 

5月份初试考完,感觉非常不好,想到好几个题都未答完整,心里十分沮丧,整天灰头土脸,一边等待考试结果,一边忙着去赶已经落后的毕业设计的进度。

 

初试发榜的那一天,我象往常一样去教研室准备要做的实验。刚走到大楼门口,正好碰到我们专业的老师,满脸笑容迎了上来,拍着我的肩膀说祝贺你考研成绩那么优秀,旁边有几位老师路过也参加进来兴奋地谈论了一番。

 

我有点懵,自己还在自责考试没有考好,他们却告诉我考得很好,英文86分,全校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后来也才知道这种考试是不能期望90分以上的,七,八十分已经是很好了。 

 

应届的工农兵学员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学校,那几天不管去图书馆还是去食堂吃饭,都会遇到赞赏的眼光。  

 

系里立即上报要求学校批准我毕业留校任教,学校教师科也很快就批准了留校任教的名额。负责应届毕业生分配工作的系领导通知我说,学校正与我四川的工厂联络,因为我的户口和所有的关系都属于四川涪陵的那家船厂,需要他们放人,交大这边才能接收。

 

大学可以在毕业生中挑选优秀者留校任教,是七八年邓小平上台主持工作推出的新政策,在这之前,所有的工农兵学员毕业后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没有例外。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非得让我等到75年才上大学,因为只有75年入学,才有可能78年毕业时参加考研,进而留校。早知道是这样,74年没能上大学就不会流那么多的眼泪了。

 

初试通过之后,我自己没有时间自我陶醉,也没有时间松一口气。一边要准备七月份的复试,一边要抓紧写毕业论文。虽然整天在忙,但留校任教的好消息还是搅得我思绪不宁,毕竟那将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七月份的复试考得并不理想,特别是专业课,落在了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又有十几年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大学生们的后头,但并不是差太多,在可上可下的边缘。

 

教研室负责招生的老师说,要争取一下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我有很多有利条件,又是应届生,只要有教授愿意录取我就可以。但他劝我说老大学生考回来不容易,你就不要去占那个名额了,系里巳经在办理你的留校任教的手续,留校工作以后你还怕没机会读在职研究生吗?

 

我很快便被说服,不再去作任何那方面的努力。那时各专业的考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我们系其它有二个专业未能招满,想把我匀过去,我拒绝了。其它高校相同专业也有来交大调配考的不错的考生去他们学校读研,找到我,都一概谢绝。

 

留校的手续开始时遇到一些障碍,交大发公函到四川工厂要求放人,那边回应说,我们厂也正需要人才,所以不能放。

 

交大没有办法,只能专门派出二人,带了公函去到重庆的省教育局要他们批复。那一年,赵紫阳任四川省委书记,他对四川省教育局指示说若高校要留师资,一概放行,因为他们就象老母鸡,可以孵出优质的小鸡,以后请他们多给我们分配一些好的毕业生来就可以了。

 

有了这个总体精神,二位老师到四川省教育局当天就得到回函,同意放人。四川省高教局说,厂里的工作由他们去做。

 

真正感谢上天对我的仁慈,把命运的剧本写得这样精彩,环环紧扣,一点点的偏差都没有过。

 

要是初中毕业不去读中专而是上高中,那不可能避开上山下乡,也不一定能上大学。

 

要是中专毕业争着去芜湖造船厂,也就不会有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即使有名额,分去那个厂的同学们既然可以在分配工作时拔得头筹,当然也可以在争上大学时捷足先登的,我的机会不多。

 

要是74年上了大学,那毕业后不可能留校,只能按照当时的政策回到四川的船厂,在山沟沟里工作一辈子,除非化多得多的努力再去考研。

 

要是78年考研时初试成绩不那么优秀,那就不一定有机会留校。

 

要是考研复试时考出前三名的好成绩,或许我会舍不得放弃读研,研究生毕业又会面临一次分配,分到哪里都说不准。

 

所以回顾一下从初中毕业到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的每一步,若是没有上天的参与,都不会走得如此奇特而巧妙。

 

 

 

步可妮 发表评论于
被眷顾的幸运女孩。读您这篇一直忍不住在微笑:)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命运的安排确实奇巧。行文非常流畅,感觉一气呵成。
nas2004 发表评论于
喜欢您的这个系列,赞!
此岸_彼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务实小民' 的评论 : 谢谢关注!
务实小民 发表评论于
题目是最好最恰当的评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