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铃交响,漫布低谷高山

美丽的自然世界,小国寡民的生活,惬意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牛铃交响,漫布低谷高山
牛年春节过了十五元宵了。终于有时间写一写牛的事情了。
牛在农村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人们的日常对话可见一斑。某些农村,你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一问,听说你家媳妇生了,生了啥呢?一答,额,生了个赔钱货。于是大家知道,他家生了个女儿。这是过去歧视女性的说法,现在继续用,一是已经习惯了。二是自谦的说法。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女儿是千金之贵。文雅一点的说法,生女儿是弄瓦之喜。这个瓦,不是现在理解的屋顶上的盖房子的瓦,而是过去织布机上的零件,有人说是织布用的纺锤。过去,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男耕田来女织布。所以弄瓦之喜是得女孩之喜。
生了男孩的回答,就改成了,额,生了个放牛娃子。可见放牛,是农村的一个重要任务。几乎每一个男孩子都放过牛,甚至好多女孩子也放过牛。说生了个放牛娃,也是自我谦虚的说法。在过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秀才,进而考上进士,甚至状元。现在,读书的地位也很高,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过去,生男孩,文雅一点的说法是,弄璋之喜(也有说弄玉之喜的)。璋是一种玉器,希望男子有玉一样的品质,象玉一样的美丽。璋是一种很高贵的玉器,只有贵族才会有,是贵族祭祀用的一种礼器,弄璋之喜也是希望男子光宗耀祖,跻身贵族行列。
好啦,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农村,每一个男孩子都是放牛娃。放牛娃可以在高高的山坡上,可以在树木丛生的山腰,放牛可以在两山之间的山谷里。放牛可以在小溪流淌的河滩上。放牛甚至可以在废弃的公路上,在闲置的农田里。放牛可以说,无处不在。放牛有放牛的悠闲,放牛有它自身的辛苦。放牛以及牧童的风景很多中国古代的文人都写过。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就在他七岁时写过一首著名的牧童诗。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曰: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他的诗代表了很多文人墨客对放牛娃的羡慕。诗里的长安是唐朝的首都,后引申为政治中心也就是现在的中央。诗中的名利客指的是中央的政治家,过去读书人的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到中央作政治家是他们的首选。在中央人才济济,人文荟萃,竞争非常激烈,政治观点多种多样,形成了很多党派,斗争激烈,每一个文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谈何容易。用尽心机,使尽机关,有很多人也会一无所获。甚至有好多文人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贬谪到荒山野岭。
所以他们羡慕牧童的生活,看似悠闲自在,不需要与人斗心机,早上赶牛出去,晚上收牛回来,不需要深夜还在绞尽脑汁去斗争。看到牛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壮,可以耕田拉货,这是满满的收获。不象好多政治家一生斗争,不获一物,最后屈死在荒僻的贬谪所在。
其实,这些文人他们高居在庙堂之上,他们没有放过牛,他们哪里知道放牛的快乐与辛苦。
首先,牛分为黄牛和水牛。文人诗里的,画里的牛多是水牛。水牛身形平稳,体格健壮,适合牧童骑行。相反,黄牛身形高大,力气没有水牛大。黄牛放牧多在山里。水牛喜欢在河谷放牧,它喜欢泡水,黄牛不会去泡水。我的老家湖北山里,以黄牛居多,水牛有,但是少。耕田的时候,拉一张犁,黄牛需要两头,而水牛一头就可以很轻松地拉动一张犁。在书上,经常读到牧童骑牛吹笛。可是我的老家,从来没有见过有人骑在牛背上。吹笛的孩子也有,但是不是太多。我老家的人不骑牛,一可能是因为我们黄牛居多,二可能是,难道我们老家的人,更爱惜牛?或者,我们南方人,不善骑射?
其次,放牛是有乐趣的。如我文章题目所言,在我们农村,基本上每一头牛都是有铃铛的。以前在集体的时候,牛归集体,所以所有的牛都用一种铃铛,没有问题。1980年代,农村分田到户,同时,耕牛也分牛到户。这时候,就要区分每家每户的牛。牛在家附近,看它的外形,基本就可以区分牛的归属。我们老家那个村子,并不大,牛并不是很多,看外形来区分每家之间的牛,不存在问题。
美国一些大农场主,就不一样,每家都有几十,甚至几百头牛,看外貌,根本区分不开。所以他们用了比较凶残的方法,就是在每头牛的屁股上,用烙铁烙上自家的名字。这样,当农场之间的牛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混淆,就不会发生械斗来区分牛的所有权。
烙铁这种方法,在美国就产生了一个奇葩的农场主,别人都烙屁股,他不烙。别人就质问他为什么不烙。他说,你们都烙了,那剩下的没烙的牛,就是我的了。看样子,他要么是懒,想省烙牛的钱,要么是想浑水摸鱼,想把别人没烙的牛也占为己有。他这种行为,在美国产生了一个专用名词。这个名词在现代变成了一个NBA篮球队的名字。这个人是我们得州人,这个球队也在我们得州达拉斯,这个球队翻译为小牛队,但是,实际上这个名词是Marverick。
还来继续讲家乡的牛,可以看见牛的时候,好区分,牛进山了,看不见了,怎么区分。自家的牛,经常在一起,进山了,看不见了,大部分时间,他们也在一起,这给找牛带来方便。但是,怎么区分。劳动人民智慧无穷,有办法。我们老家的人只要靠听铃音。作为一个好的农民,你要有一双好的耳朵,你要学会听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你要能听出凶猛的野兽和可以猎取的兽类的区别,否则就危险了,或者打不到野味。
为了区分自家的牛,农民们聪明的用了各种铃铛。都说城里人懂音乐。其实农民一样很懂音乐。音乐这种艺术毕竟来源于生活。农民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牛的铃铛。铁铃铛的声音,一定不同于钢铃铛的声音;铁铃铛的声音,不会同于铜铃铛的声音。有人用木头铃铛,或者竹子铃铛,当然这种声音传播距离有限。锡铃铛,铝铃铛也会有不同的声音。铁铃铛,会有不同成色,老铁和稍加炼制的铁的铃铛,声音不一样。铁的厚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会不同。铁的形状,也会改变声音。方铃铛的声音不会同于圆铃铛的声音。所以牛铃铛的声音千变万化,你一定要有一双好的耳朵,必须听出自家的牛的铃铛的声音。有人说老马识途,马会自己回来。可是牛进到山里,你得去把它们找回来,它们不会在你想要的时间回来。山那么大,那么深,怎么去找,你要仔细听你自家牛的声音,根据声音就可以找到你家的牛。
牛的铃铛的声音有那么多种类,你到了农村,一定会听见各种各样的的牛铃铛声,在漫山遍野响着。有的清脆悦耳,有的浑厚深沉,有的象木头撞击声,有的象石头撞击声,有的象自行车铃声,有的象锣声。有的牛铃铛声在高坡上,有的声音在山谷,有的响在山腰,有的响在菜园边。置身农村,就象置身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美妙的音乐不绝于耳,不会比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差。你要是会欣赏音乐,你也会沉醉其中,而三月不知肉味。
放牛有乐趣,同时也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三九天,寒风呼啸,冷气飕飕,我们却必须去放牛,带牛去喝水,赶牛在枯黄的草地上吃草。这时候,如果在悬崖上发现一种常绿的植物,我们叫它岩柯拉子,我们就会异常高兴,牛很喜欢吃这种植物。羊很容易到这种悬崖,牛却不容易,所以我们人会帮它采下来,牛可以开心的饱餐一顿。在大多数植物在冬天都枯黄的时候,也有其它的绿色植物,这些都是牛的很好的食物。冬天一天天过去,我们放牛娃每天陪着牛,看它们啃着枯草,可是我们也会注意到变化,天气虽然仍然寒冷,枯草却开始变饱满,变青。牛更欢快了,春天有了先兆。大诗人苏东坡曰,"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春天,啃枯草的牛嘴是最先知道的,我们这些认真的细心的负责任的放牛娃也差不多同时感知了春天的踪迹。冬天,只有地上盖满了雪,才没法去放牛,这时候,我们就会给牛吃秋天打下来的干稻草。
放牛并没有文人想象的那么悠闲。当牛在村子附近放牧的时候,牧童要高度警惕。牛不是秀才,牛没有学过四书五经,没有有些文人那么高的品质。村子附近到处都是农田,随处会有菜园。这些都是极大的诱惑,牛随时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偷吃庄稼是牛的家常。牧童要随时制止它们的这种行为,否则被大人打骂,被主人要求赔偿,后果很严重。
哪有那么多的悠闲。在这个世界里行走,每一个人都会身兼很多角色,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放牛进了山,牛去吃它的草,人也许会闲下来。有时候,一帮放牛娃也许会聚在一起玩几圈扑克牌。但是大部分时间,有些放牛娃不是娃,他们是放牛大叔,放牛大妈。放牛大叔有很多家庭责任,进了山,有可能,他需要去砍一捆柴,有可能他需要收拢来一背篓树叶回家种田种菜用,有时候他需要去伐木。也有大叔乘此机会带着猎狗去打猎。放牛大妈,也有她固有的任务,她需要纳一双鞋底,或者打一件毛衣,缝补衣服,她仍然挂记着她在远方上大学的孩子需要鞋子穿。
到了三伏的大夏天,放牛娃很辛苦。有时候他要与牛一起在炎热火爆的大太阳底下暴晒。牛也怕苦,它们也怕热,太热了它们不想吃草了,会想躲起来休息。所以夏天天还不亮,按城里的钟表,大约才5点左右,放牛娃就得克服深深的困乏,起床赶牛上山。
那时候,要让牛吃上好草,我们要走很远的路。天不亮,就在村子里各个牛圈旁产生了一个奇观。在床上你就能听见大声的吆喝,"屙屎"。牛睡了一晚上的觉,跟人每天早上的健康习惯一样,要清空废物,排便。当然人有人的自私考量,种庄稼农家肥上前,牛粪是很好的肥料。相信城里种过菜的人深知这一点。我们赶着牛穿过村子,到了河边,这时吆喝又来了,这次是为了牛,一晚上过去了,该喝水了,进了山,没有水,不会有人给牛好心地带去矿泉水。这次的吆喝是"喝水"。牛是通人性的,人的吆喝它可以听懂,它们会乖乖的屙屎,喝水。当然也有不听话懂事的牛,它们在不该的地方,不该的时候做事。人也没办法,你总不能把它杀了吧。过了河,我们赶着牛要爬好几座山,一直往上攀登,到了我们所谓的山那边。相当于到了山顶,终于可以让牛自由自在的去放牧,人不用辛苦的跟着它们了。这时候可以闲下来了。山很大,不用担心牛会去偷吃庄稼。当然也有个别淘气的牛,它们会走得太远太远,又翻过几道山,到达另外一个乡,偷吃别人的庄稼。牛被人扣下来,又得交涉,又得赔偿。当然大部分同志是好的。放牛娃要有个好的耳朵,随时听到自家牛的铃铛声,不至于跑得太远。
到了山顶,闲下来了。可以干活,也可以真的悠闲悠闲。中国人都爱登高望远,登高抒怀。唐朝的陈子昂,登高,觉得自己很牛,不能实现理想,写下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是涕泪交加。唐朝的杜甫登泰山而雄心勃发,写下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一下就觉得自己伟大了,山都小了。
类似的事情,孔子也有。孔子也登过泰山。孟子评价孔子登泰山的事情,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看到了吗?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太小,装不下他了;而他登上泰山就更厉害了,觉得天下都小了。当然孔子是圣人,他是要治理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
我们这些放牛娃登我们老家的山,我们有自己的胸怀。登高望远,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美丽的山村。一条大河象一条玉带一样蜿蜒飘荡,弯弯曲曲的流过村庄周边。家家户户的房子,远看和从山顶俯瞰,就象一个个鸡舍那么大,家家户户的烟囱缭绕着做早饭的炊烟,一切是那么岁月静好。村庄外围的农田,看起来象一个个棋盘,经天纬地,全国江山一盘棋,煞是一个好风景。村庄更外围,又是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山外青山。我们的家乡,当之无愧为,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鱼米之乡。
放牛娃孕育着大前途。我国的哲学巅峰级大师老子也是骑着青牛的。老子的道德经是治国的的最高指导。老子是中国的哲学王。西方的哲学王是柏拉图,他的著作理想国是西方的指导。老子的治国思想高深无比。西方后来的民主和专制,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争论,并不重要。
好了,牛年伊始,牛代表着繁荣昌盛,今年一定会是一个好的年。现在还是做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文章:
放牛娃治国
放牛远远登云端,训狗遥遥傍高山;
低谷高山共养道,未来骑治非一般。

helen_xu1111 发表评论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