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耳洞疑云-三星堆黄金面具后面的那个人
耳洞疑云-三星堆黄金面具后面的那个人

这股洞不惊人誓不休的审美之风,一直刮呀刮,沿着人类迁徙的路线,刮到中东,越过南亚,穿过中国,一路到了美洲,而且还从古至今。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佛祖两耳垂肩。你可知,他的耳垂也是穿洞拉伸过的。拉长耳垂正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清朝的《瀛寰志略》中说:南洋土著“男女皆穿耳,而大其孔,瑱以杙。” 清朝的中国人似乎已经不能理解这种大耳洞之美了。事实上,中国的大耳洞之风,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都有,不但在“蛮夷”之地,也在华夏之土。在出土的文物里,湖南常德南坪乡有金耳珰,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墓有白玉耳珰,扬州邗江胡场汉墓中也发现了红玛瑙耳珰。戴耳珰,必然需要大耳洞。不过,两汉以后,中原的大耳洞似乎渐行渐弱。只有部分古老的少数民族还残留着大耳洞的习俗。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镇上,居住着一群“大耳洞”族。他们是一群民族身份未得到正式认可的僜人。老一辈的僜人妇女依然以佩戴硕大的银耳鼓为荣,耳洞越大越自豪。1925年,英国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埃及帝王谷中发掘了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墓。与三星堆一样,这个法老墓不但是考古史上的奇迹,也是一样的充满了谜团。
墓中,躺着年仅19岁的埃及法老图特卡门。他的脸上,正是那张举世著名的黄金面具。重达11公斤。面具的制作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327年。与商朝中期大约对等。图特卡门的黄金面具上,也打出了一对硕大的耳洞,简直就是撞耳中国商朝后期的黄金面具。
穿耳洞是古埃及的一个风俗。女孩子们13岁就穿耳拉洞。大耳洞代表了财富与美德。没有大耳洞的女子通常会被认为是妓.女。图特卡门就是史上最早有图有真相的大耳洞法老,他的耳洞,就被拉长了约10-12毫米。随着图特卡门法老墓葬的发掘,图特耳洞也成为了20世纪初年轻人的时尚流行风。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真的是一股自古至今,从上到下的时尚风。不但潮流,而且实用。古代的海盗和水手们也有戴厚重耳环的习惯。原因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就是他们相信金耳环能够防止他们溺水。三星堆的主人,是否也是来自一个以大耳洞为美为高贵的族群?黄金面具上的大耳洞,是否也是对某种超自然保护力的祈求?
华说历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在云南边境上,傣族也有“大耳洞”的习俗。“大耳洞”人似乎分布在人类迁徙的道路上。云南是古人类进入中国的一个可能性的入口。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僜人”知道一点儿,但从你的展开,很是学习。感谢分享,期待续集。
满池娇 发表评论于
华说历史 发表评论于 2021-04-30 00:13:51
回复 '满池娇' 的评论 : 能得你的阅读,也是我的荣幸。谢谢
---------------------------------------
能有幸拜读您的跨域多国历史文化的不凡见解, 是我的好运气!
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等您的下一篇啦!
华说历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满池娇' 的评论 : 能得你的阅读,也是我的荣幸。谢谢
华说历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下集些打造面具的黄金究竟从何而来?请继续关注。谢谢。
满池娇 发表评论于
wow~ ⊙o⊙
大开眼界! 谢谢博主的独特见解 和分析!
学习了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三星堆的谜太多了,实在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