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江遇上岳飞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少年怒马

*2011版《水浒传》

 

话说,在《水浒传》成书之前的南宋,宋江、杨志、鲁达们的故事已经成为“街谈巷语”,至今算来已有千年。

 

人们之所以喜欢水浒传,是由于它够爽文,反贪官,杀污吏,除恶霸。

 

一代又一代小老百姓,在勾栏瓦舍听说书人讲英雄们的传奇,很多人阿Q附体,暂时忘记蝇营狗苟,似乎明天的太阳会更圆。能不能分到赵家的东西不重要,至少可以做个美梦。

 

在这个立场下,打家劫舍,挖人心肝都可以忽略,大丈夫嘛,成大事嘛,不拘小节。

 

水浒后半部,宋江背叛革命兄弟,征辽平方腊,好汉们终于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战场上也不再是大宋世界,变成了西游世界,封神世界,神妖斗法,呼风唤雨。

 

直至结尾,好汉们死的死,残的残,出家的出家,白茫茫水泊也很干净。

 

在小说叙事里,这显然不是个够爽的结尾,以至于我读到后面了无趣味。

 

再次回味水浒,是在读宋史以后。

 

宣和六年,宋江被蔡京、童贯们设计毒死,葬于楚州蓼儿洼,好兄弟李逵吴用花荣一同赴死。“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梁山好汉烟消云散。

 

可在历史叙事里,梁山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第二年,金兵南下,很快攻破汴梁,宋徽宗和他的蔡爱卿、童爱卿走向末路。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风雨飘摇中的南宋,也崛起过许多英雄,其中一个,叫做岳飞。

 

若按时间推算,宋江人生最后两年,岳飞正在崭露头角。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20多岁的岳飞很能打,一路抗金,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少年,向着王者之路进发。

 

1133年,宋高宗逃亡绍兴。宝座未稳,山河破碎,金兵已经渡过长江,占领江西的九江和南昌。

 

南宋政府军在金兵面前是弱鸡,但在百姓面前,战斗力突然就满格了。装备需要钱,军饷需要钱,帝王家的奢侈也需要钱。

 

于是当官的,当兵的,磨刀霍霍向百姓。江西一带税收猛增,百姓除了正常的税赋,还要交纳军粮、衣物丝绢和军械。

 

军队收税,比政府官员效率高很多,简单粗暴,不交就抢。更夸张的是,这个军队抢一遍走了,下一个军队来,还要继续抢。一开始抢钱抢粮,后来就抢女人了。

 

又一轮梁山故事,正在上演。

 

江西、湖南境内,到处都是起义军。其中,在赣州有两个人,一个叫彭友,一个叫李满,二人效仿着宋江与晁盖的英雄聚义,揭竿而起。

 

在彭友、李满手下,分封了十个将领,号称“十大王”。他们一开始活跃在江西南部,很快也在湖南开了分舵,人数从几万增加到十万。用朝廷的话说,那一带“阖境之内,鲜有良民。”

 

有匪就得剿。

 

朝廷先后派出地方军剿匪,但前面说了,这帮地方官军,只能欺负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一旦百姓拿了武器,他们只能歇菜。

 

最后,宋高宗和他的爱卿们,派出了岳飞。

 

岳飞是战神,是正规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打这帮农民,就像林丹假扮路人走进业余球场。

 

朝廷最初的计划,是先打他几个小目标,打怕了再招安,然后把起义军拉到抗金战场上——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不一样的是,彭友、李满对朝廷完全失去信任,誓死抵抗,不走招安路。岳飞也不像水浒中的童贯高俅只会瞎咋呼。

 

这次剿匪没有悬念。两万多岳家军,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很快就把起义军剿灭,彭友、李满被俘,义军尸体“漫山遍谷”。

 

打完江西,再打湖南,这年的岳飞,相当于剿匪专业户,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江湖之间……儿童识其姓字,草木闻其威声。”

 

这样的“威声”,当然也传到宋高宗赵构耳朵里,于是召岳飞入朝。

 

这是这一对君臣的第一次见面,高宗非常高兴,对岳飞父子大加赞赏,加官升职。在众多赏赐品里,有一面华丽的战旗,上面绣着四个字:

“精忠岳飞”

 

小说里,宋江刺配江州,曾在浔阳楼立下Flag: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岳飞剿匪完毕,班师回营,在途中的赣江畔也题诗一首: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是官军对土匪的打脸,是现实对小说的打脸。

啪啪,还“报冤仇”不?

啪啪啪,说清楚,你到底是“丈夫”还是“顽恶”?

 

九年以后,当岳飞走进风波亭,不知道是否会想起蓼儿洼的宋公明。

 

或许会有人要问,我这是把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还真不是,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是草寇,彭友、李满的队伍中,说不定就有梁山好汉们的子弟。

 

南宋初期的政治,比北宋末年更腐败。这样的事情,在两宋之交是大概率事件,遍地都是。

 

也包括我们喜欢的辛弃疾。

 

辛弃疾的政治素养比岳飞高,他在著名的《论盗贼札子》里,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说的很清楚:

 

“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

 

“一岁所取反数倍于前。”

 

而“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大致是说,这些老百姓,州府聚敛,县里搜刮,官吏巧取,土豪掠夺,一年赋税比以往高了好几倍,而又申诉无门,不去做匪盗还能去哪里?

 

上梁山的人,都是被逼的。

 

痛心归痛心。作为朝廷官员,一旦让你剿匪,也必须“马作的卢飞快”。岳飞剿灭彭友、李满20年后,辛弃疾也被派往江西。

 

那里有一支湖北茶商组成的“贼寇”,为了对抗朝廷的重赋税,从湖北一路辗转到湖南,广东,江西,为首的人叫赖文政。

 

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讨捕茶寇”。

 

赖文政和他们的兄弟们,杀青很在行,杀人就业余了。辛弃疾发扬大宋朝廷对贼寇的优良传统,招安。

 

赖头领信了,带着兄弟们向辛弃疾投降,准备重新做人。辛弃疾宽恕了他的部下,却没宽恕赖头领,茶都没给喝一杯,就押到江州砍头了。

 

宋头领在江州,只说要“血染浔阳江口”,没说用谁的血,果然不是个称职的大哥。

 

真的,不要轻易用立场论是非,虽然它够简单,够快速,但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无数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立场是个磁场,一掉进去,就很难逃出来了。不但看不清是非,有时候,连个啦啦队都做不好。

 

想想看,岳飞大战豹子头,武松血拼辛弃疾,这出戏用立场怎么看?

 

是不是要这样喊:

“岳少保加油,大刀劈他丫的,林教头当心,快躲啊!”

 

“辛大人上马追啊,武二郎快跑,他有的卢马!”

 

华君武的《杜甫检讨》

款识:

一九六一年夏,北京某大学忽批杜老诗人《兵车行》,我作此画讽之,刊《光明日报》。未几,文革风起,此画亦被批判,定性为大毒草,亦刊于《光明日报》,是为记。俞成同志粲正。壬申初夏,华君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