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阴阳两个字立刻想到“陈辞滥调迂腐无用”的同学,实践了题目中的前半句。
保持平常心和探索兴致的,则可能会亲历后半句。
哈哈
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没有两个情境是一样的。
如实地观察分析每一个情境,把它当成一个全新的个体来看,这就是神奇所自。
从不同特征中抽象出相同,再以相同来概括不同的个体,这就是腐朽所生。
一种食物初尝新鲜,顿顿吃就厌了。食物没有变化,感受能力没有变化,但意识把“新鲜性”的门关上了----它拿旧的经验来比照,认为是重复,就不再兴奋了,味道就“腐朽”了。不是味道真的有变化,而是人的接纳变质了腐朽了。
人对事物的接纳有两种:
物如其物,不加任何先验判断,如实接纳如实体验就是神奇;
物如其类,忽略鲜活的情境而以其抽象特征以经验来判断就是腐朽。
人很难不落到经验里,人很难不腐朽。味觉如此,意识也如此,一个词如此,一个理论也如此。当经验成为判断的标准,遮蔽了原初的没有预设的接受力,判断本身就是死的了。
因为真正的生命是不受经验约束的。而依经验的判断则不是把对象交给生命的原初接纳力,而是把对象纳入经验的体系中:如果不是新鲜的东西,它就给对象贴上一个“陈旧”的标签,把它扔到与标签对应的类别里,因此感受不到其中的生命。因为经验根本不看生命,它只是对比对象的形式与经验中的类别的同异。
让经验工作,好处是方便,省事,安全,高效。比如被火烧到了次,以后见到就永远不会再去抓了。从材料到油温都控制好,就可以反复无尽地炸出一样味道的署条或者鸡块之类的。没有危险,但也没有丰富、也没有新鲜。
标准化的零件组装出来的东西叫机器。
标准化的环节组合出来的东西叫程序。
标准化的经验组合出来的东西叫意识。
有什么差别?词不一样。
有什么共性?结果都非生命的,化神奇为腐朽。
腐朽必然反对生命,因为生命本身不可概括不可名状。而腐朽所依,正是概括与分析。所以处于腐朽的形式中的同学,一听到理解不了的东西,立刻就会排斥,而排斥的理由就是“不科学,没有规律,不能把握”。
反过来,生命并不排斥腐朽-----机械抽象概括重复等等形式本身就是生命外化的方式,是生命的功能。体验到生命(是的,同学们,有生命不等于“体验到”生命,或者说体验到生命不等于承认生命的根本地位)的人不会断然否定任何特定的经验与规律,因为它是生命的体现。
这样,腐朽与神奇的差别,就是形式会不会成为绝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