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露天电影

当夜幕降临,黑色将世间的一切喧嚣与悲欢隐去。打开电视,看一场电影。陪一个人,走一段旅程,看一段风景。那是一个人的自在与温暖。当晨曦微露,黑幕渐渐褪去,心,不再畏惧人群中的孤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Jane Eyre (1971) - Rotten Tomatoes

(图片来自网络)

        在妹妹再三央求下,时隔一年半终于走进电影院。州里已经取消了口罩强制令,影院里大多数人都没有戴口罩,一场电影看得人忐忑不安,不由得又想起小时候的露天电影,要是现在还有汽车影院,或许大家会安心很多。

        孩子们是继承了我爱看电影的基因的,而我爱电影的基因应该是来自爷爷。

        小的时候,县城里有一座人民电影院,也是全县唯一的电影院。看电影是要花钱买票的,不过小孩子不用。在姨妈家住的时候,我没有朋友,电影院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每次都是一个人坐在第一排,一部《洪湖赤卫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我还总是纳闷,为什么那么好的座位从来都没有人坐。当有人谈到电影里的“马团长”时,我会暗暗地想,我看过这电影,可是那个团长好像姓冯。现在想来,好像那时候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白天去哪里了?安不安全?

       那时候的乡下是没有电影院的,各个公社各个大队轮流放映,我们大队就在小学的土操场放,不用买票。不记得是多久会放一次,有电影的日子,大队会在各家各户装的喇叭里通知,奶奶家的喇叭就装在堂屋门框内侧的上面。学校在放学的时候也会通知各班晚上看电影。每当这个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总会感觉我的心跳得要飞出去了,脚也跟着跳,一路飞回家,催着奶奶赶紧做晚饭。有心的同学还会注意看电影队什么时候会到,他们会用箩筐挑着胶片盒和放映机过来,还有一个好像不太大的发电机。等放映队的人把大幕布挂起来、放映机摆好,马上就有人提着凳子开始占座位了,不大的操场很快就会热闹起来,呼儿唤女的,邀朋引友的。看电影最好的座位是在放映机前面一些,不能太近,太近会听到放映机转的声音。没有小板凳,准备坐在地上的人会坐在靠银幕近一些的地方。要是来晚了,那就只能坐到放映机的后方了,太靠后就会离发电机很近,会很吵。最差的时候,那就只能坐在银幕的背面去看,画面很清楚,就是人和字幕是反的。电影队一般是一晚一个地方在临近的几个公社放映。但有时也会一晚上赶两个地方,第一场在天还大亮的时候就开始了,银幕上的人影影绰绰、模模糊糊的,终于等到天黑能看清了,电影也放完了。下一个大队的几个壮小伙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拆幕布了。要是轮到第二场放映,全村男女老少就会一直在土操场等,小孩子经常是电影还没开始就睡着了,爹妈们常常会为了谁带孩子回家睡觉而争吵,最后谁也不想错过电影,孩子就在爹妈的腿上、怀里睡。当妈会向周围的人埋怨,平时在家半夜都不睡,操场这么吵,他到睡得香。爷爷经常会提着板凳跟着放映队走,一部电影看很多遍,有时候看完电影回到家已经半夜过了。

       长大以后到北方的大城市生活。那是一个并不大文科学院,教学区和家属区在一个院子,院子里每个月都会放电影,基本都在礼堂外面的篮球场,偶尔下雨会在大礼堂里面。整个大院算上学生、老师和家属,也没有多少人,不需要早早地占座位,更不会有人呼儿唤女大声吆喝。放映室在礼堂的二楼,也不需要室外发电机,看电影的人都是安安静静地,偶尔有小孩子叫,家长也会很快安抚下来。但也总有几个在院子里干活的民工在最前面席地而坐,大声地用方言聊天。夏天的时候他们还会脱掉上衣光膀子坐着看电影。我在院子里并没有朋友,吃过晚饭有时和父母一起提上凳子去看,有时候一个人去,也有时候既觉得无趣又有些不甘,便站在阳台上听着声音看着半个银幕打发时间。三年高中平平淡淡地度过,父母从不曾为我的学习焦虑,而我则是规规矩矩地度过每一天。最终因为数学成绩偏低,没能去北京而继续留在院子里上学。四年里除了一个人看露天电影,也会一个人看系里每学期都放映的《简爱》。偶尔会希望有一个罗切斯特先生出现在自己面前,成熟稳重,而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告诉他我爱他且与他平等。几十年过去,看过很多版本的电影和电视剧,可我至今仍认为70版的《简爱》才是最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期待的。或许正是因为那个版本的简爱不美,而罗切斯特年纪大。

         四年大学依旧在平平淡淡、规规矩矩中度过,然后如父母所愿,去了另一所理科学院做老师。终于离开家庭住进集体宿舍,宿舍楼的旁边便是附属小学,小学的操场也是每个月放电影的地方。住进单身楼的第一周还没正式开学便碰上放电影,于是很兴奋地提上凳子去体验一下作为老师看电影地感觉。操场人很多,比自己生活的院子里的电影场要嘈杂得多,最让人吃惊地是前面有很多排席地而坐、甚至光膀子地民工大声说笑。直到电影结束,那些人站起来,我才发现他们竟是学校的学生,很多人还带着眼镜。而这些人高马大、光膀子看露天电影的读书人在我工作的前两年没少给我难堪。

       上大学的时候,有时候周末会拿着父亲的门卡去出国人员培训部看录像,看到美国人在汽车里看电影,觉得好浪漫。只是等自己真的到了美国,汽车影院已经没有了。和妹妹聊起这些话题,妹妹也是充满好奇和向往。

       不过在小镇生活的我们也有另一种浪漫,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从未错过任何一部上映的动画片,而且经常是我带着哥哥和妹妹三个人的包场电影,只花了三个人的票价。所以孩子们爱看电影除了遗传基因,应该还有我的长期培养。

 

 

 

 

山乡不仕老了 发表评论于
汽车影院我们这里不少。疫情期,生意忒好。
走在撒哈拉的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zyfarmer' 的评论 : 谢谢告知。
走在撒哈拉的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岸-影' 的评论 : 谢谢!是我孤陋寡闻了。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我们这里还有汽车影院,有三个银幕,在高速上就能看见上面演电影。
据说美国还有四家。
lazyfarmer 发表评论于
汽车影院还有啊,只是比较少而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