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73)迟来的强力整顿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三道四(73)迟来的强力整顿

近期,教育领域,中央出重拳强力整顿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校外培训行业乱象始于何时呢?

先简短回顾一下我的经历吧。

我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1965年高中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参加当年高考,因“不宜录取”,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为中学语文教师,送到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培训一年,因文革延至1967年结业,分配到武汉市水厂路中学。

该校是武汉市教育局1965年新建的十六所新校之一,建在武汉市自来水厂职工宿舍区里面一个臭水塘之上,只有巴掌大一块地方,两栋各四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行政办公楼,40个大学刚毕业和短训结业的年轻人、七八个中年干部,第一届初中学生是66年附近小学毕业的七八百个学生,三年后,成为了载入史册的“老三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之前,连学校教育都谈不上,遑论校外教育。

1978年我调到区重点中学执教文科重点班,升学率慢慢成了各级重点中学追逐的目标,以期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各级重点中小学校内都有重点班,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执教重点班的各科老师课外辅导每课时补助二三毛钱。

1980年,我调回省重点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我们学校是教育部部属学校,教育经费比一般中学要宽裕一些吧,记得当时超课时补助每课时0.7元。还记得教育部对班额人数定为45人,学校为了“创收”,开始招“借读生”,每班都达到了60人左右。借读费从每学年一万元逐步涨到了二三万元。这在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时,作为一种临时举措,也无可厚非。这个口子一开,下面各种创收方式就层出无穷了。记得我曾经在学校与服装公司联合举办的“服装班”上过课,按超课时每节课0.7元补助。一个月增加了14元收入。

从1984年开始,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赛陆续举行,各省获得省级奥赛一等奖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国家集训队集训,从中选拔四名学生去参加国际奥赛。从此掀起全国奥赛热。所有重点中学都从高一年级开始,数学、物理和化学奥赛培训逐步从课外培训,进入专门训练。当时国家政策鼓励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以保送他们上重点大学。于是,从高中逐步延伸到初中,乃至小学;从校内到校外,遍地都是奥赛培训班。后来国家高考招生政策规定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达到艺术和体育的规定标准,文化考试成绩相应降低分数即可录取上大学。于是,社会上各类艺术培训班、体育班。学龄前后的“兴趣班”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遍及城乡。

当国门打开,学生可以出国留学了,“新东方”一类的英语培训机构大行其时。记得我的小女儿大学四年,每年寒暑假都到北京“新东方”强化英语,后来考托福、JIE都是“一次过”。大学一毕业,就到美国留学了。

我的个人经历,只是管窥蠡测,然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当下,校外培训行业乱象丛生,病入膏肓。沉疴积弊,下猛药、挥重锤,理所当然。

愚以为,校外培训行业乱象丛生,根子还是在校内,必须从校内抓起,才是治本。

首先,教育部要控制办学规模。

现在有些中学已经办成“大”学了,一二万学生的所谓“高考工厂”,必须终止。严格规定省、市级重点高级中学办学规模,最多三个年级不得超过3000人,班级学生人数每班不得超过50人。

其次,各省市一般中小学布局要合理,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

再次,教育部颁布各级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垂直督学制度,负责检查落实教育教学管理条例。

最后,定期评定职称,各省、市统一负责严格评选各科特级教师,明确规定学校的校长和书记不得参加特级教师评选。另外设立国家“杰出校长”和省市“优秀校长”称号,给予重奖。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师。

如果我当教育部长,就坚决照上述“四项基本原则”,彻底根治校外培训顽疾!

现任部长如果不信的话,让贤试试!

开个玩笑而已,千万别当真啊!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非常高兴得到你的支持和赞同!谢谢你!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您这篇俺的感触太深了,支持,赞同!回头我也会认真发博文的!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基本上这些都做不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