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全都怪李克强?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9月以来电荒席卷中国【1】,我当时列举了内外五个原因,一是中国的“能耗双控”政策太紧;二是2020年正遇冠疫,中央要求不计成本保经济,这笔“能耗双控”账到了今年就更难还;三,外需太强,中国坚韧的产业链成了全世界的后盾,生产所需能源大增;四,中央的计划经济太严,太僵硬,虽然市场在变,大家缺乏应变的能力;五,计划经济本身的内在矛盾,产煤和供电一旦脱节,煤价电价得不到调整,发电厂要么没法生产,要么没煤生产。这一切,又碰上全球性的能源紧缺,一个用电高峰,整个系统受到冲击而无回应的手段,缺电是中国第三季度发展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
 
遇到问题,全世界都是寻求如何推卸责任,中国政府内部的商议也从小道传了出来,说是大家都把责任推给李克强【2】,中国讲问责,这次问责是不是会问到李克强身上?
 
首先李克强是怎么揽上祸的?
 
原来大家怪李克强限制电价的政策,说中国电价不随市场调节,就是这次电荒的罪魁祸首。电价不能调节,肯定是电荒的原因之一,但我在【1】详细说过,市场调节煤价电价跟电荒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市场调节照样也可能出现电荒,这一现象正在欧洲出现,但限价加剧了电荒的程度,是可以说得过去的。那李克强为什么限电价?
 
其实这一政策不是最近才有的,十三五以来一直有这个精神,但过去几年李克强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2018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到,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3】,2018年和2019年李克强要求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2020年还要求下降5%【4】,为的是全年给“企业减负3100多亿元”,说穿了,这是中国工业政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经济”冲突的例子之一,宏观控制电价,是给企业的一种补助,这就造成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国这种手段是过去计划经济的阴影,其实采用减税的手段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却不会违反世贸的精神。
 
优惠电价还有一个潜在危害性极强的不良影响,如果能源价格这么低,与其市场价格不一致,企业就没有动力节能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就把双高的代价推给了社会,所以李克强这种想法是不愿意短痛而成了长痛,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不明智的政策。
 
如果你这么想,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能是李克强一个人的决定,也许李克强特别强调这种手段,但习近平无事不管的脾气,把责任推给李克强,要么是大家为了讨好习近平找个替罪羊,要么《华尔街日报》或海外媒体瞎猜测。问责的小道说电荒后在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拍板推翻李克强的“决定”,可月头的另一个小道却说是李克强本人拍板允许电价浮动【5】,可见难以把这些小道当成事实真相。
 
这点,《华尔街日报》自己就把它推翻了,8月底,韩正还在痛骂“那些不执行能耗双控政策,盲目发展”的各级政府【6】,仅仅一个多月后,韩正一个回头,要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保电保煤保暖”【7】,可见,这一系列政策是常委统一的决定,习近平点了头,韩正肯定也不愿意一个月之内把自己说的话全给废了,那多丢脸。唯一的问题是,如我所说的,中央每几个月就“宏观调控”经济一次,遇到意外,很难不出事。事实上,年头,中国并没有预料到即将到来的能源紧缺,全国还是一片能耗双控、淘汰落后产业的气氛【8,9,10】,大家的好梦被许多意料不到的事件中,包括天灾,打破了。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磨难,“根据国际能源署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平均居民电价与工业电价之比为1.7∶1,全世界主要国家中,只有印度、俄罗斯与中国的居民电价低于工业电价”【11】,而中国工业用电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电价迟迟不能市场化,反映了中国治理国家的一种思维,能源是一项基本公德,是社会必需品,就像水和粮食,个人、企业和国家不能依靠对这些必需资源的垄断从社会中牟取暴利,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国企为什么“没效率”,国企是有垄断,是有“牟取暴利”的时候,如三桶油一直臭名昭著,但国企也有在不同的场合把利润放在一边,保证民生社稷能正常运行的时候,所以过去一直是中国政府控制经济的手段、工具,而不是寻求利润的组织。
 
但是很多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很难持续下去,即使不完全市场化,适度的接受市场机制,反而会成为宏观控制更有效的机制,这次电荒迫使中国正式使用移动性电价,大概是个开端。
 
西方有些人把中国电荒简单归咎为僵硬的政策(固定电价)和能源结构(对煤的过度依赖)【12】,这忽视了问题的真正所在,中国的能源改革已经是超过了自己订下的目标,再生能源的增加也是世界之首,问题上中国的产业用电增加的速度更快,中国紧抓制造业的愿望太强,而制造业对能源极其依赖,所以能源转型显得落伍了。
 
中国怎么解决电荒呢?还是计划经济,韩正是主管能源的,上面提到他已经给全国下了死令,至少保电保煤保暖,保证老百姓没怨言,如我上次所说的,“坚决不能让美国人看笑话”。除了大举动员煤矿增产,发改委还牵头“打击投机煤”的“不法分子”,今天煤价已从不久前高达¥2000跌破¥1000【13】,但这还是跟能源紧缺前的平均¥500左右的煤价有距离。
 
 
现在正是联合国气候峰会【14】,各国都要表态,但主要大国(区)都在绞尽脑汁如何回避。中国面对的这一难题,恰如《纽时》【15】所言,将会给中国和世界气候攻坚战增加难度,但《纽时》的口气,中国的决定是在给全世界拖后腿,则属于西方那种自己不尽责却对他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因为中国的应对方案既不独特,也不是在有很多选择的时候挑了一条容易的路,而是没有什么办法,几个月前,当世界能源危机不那么严重的时候,油价因为需求增加,而且美国为了自己的战略目的继续打压伊朗的原油出口,更加造成石油市场的紧张,但就那么一点点涨价,美国自己就坐不住了,各级官员公开幕后纷纷要求欧佩克组织增产,使得当时环保气候界很生气。美国是个能源大国,天然的占有优势【16】,那点小小的涨价不会对美国经济有太大的影响,但拜登当局一边自喻为气候变化的领袖,一边要求大家减排的同时却把美国自己的享受能力放在第一位,实在说不过去。所以,也许美国这么做才是正常的,自己推卸责任,对他人则严格要求,这是民主政治的把戏,所以中国这么做,也只能是常情。
 
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好多倍
 
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得太快,使用能源也欠缺长久计划,是先用了再说,所以欠下的债太多,但中国在过去10年以来能耗双控、再生能源的增加,不仅超过了中国自己的许诺【17】,每次都超过了世界对中国的预期,“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过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中国昨天发布的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1】,基本上坚持了习近平在过去两年,包括几个月前在联合国的许诺,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的难题,中国能不能实现这些诺言,现在还难说,但至少中国没缩回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这点对世界来说,还有点希望。中国的“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方式,也与西方较着重于市场的方式不同,“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这也将是两种体制的较量。
 
 
 
【后记】
Natural Gas Prices Fall on Putin Order for More Russian Exports - WSJ(普京下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送气)
Line chart of Pence per therm showing UK natural gas prices slip from recent highs
 
【资料】
【1】中国断电背后的阴谋
【2】全都怪李克强?中国20年来最严重电荒 引爆推责争吵 - 文学城
【3】为什么要连续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 能源界
【4】国务院督战降低工商业电价等举措:已定的降费措施要说到做到,全年为企业减负3100亿元_解读_中国政府网
【5】紓緩缺電荒!李克強拍板「中國電價最高漲20%」,恐加劇全球通膨 - 今周刊
【6】China’s Ambitious Climate Goals Collide With Reality, Hampering Global Efforts - WSJ
【7】能源“国家队”全力以赴保电保煤保暖--经济·科技--人民网
【8】评近期山东部分燃煤机组升级改造 -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
【9】“十三五”关停落后煤电机组全国第一 这个省咋做到的?- 中国能源网(河南)
【10】王志轩:煤电利用小时下降是必然趋势_能源杂志(年初)
【11】涨价左右为难,电价市场化怎么改?(南方周末)
【12】China's Energy Crisis Is the Fault of Cheap Pricing and Too Much Coal【13】动力煤跌破1000元关口,发改委称煤价存在继续回调空间|煤炭_新浪财经
【14】残酷的气候峰会
【15】China Digs More Coal for Power Needs, Despite Climate Change - The New York Times
【16】欧洲天然气价格是美国5倍,亚洲更贵 日经中文网
【17】Analysis: Nine key moments that changed China’s mind about climate change - Carbon Brief
【18】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成效《人民日报》我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突出贡献--人民网
【1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20】全文| 解振华详解制定1+N政策体系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 - 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2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_白皮书_中国政府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