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

先说小故事,再讲大故事。

小故事:

避疫在家,终于把冰箱里的各种茶尝了个遍。拜温哥华的优良水质,泡啥啥香,咋喝咋润。约略记得《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同志强调过水质对茶的重要性,如果茶叶是浓缩并满载了故土的回忆,合适的水一泡,就把乡愁释放得淋漓尽致却又绵长细腻。换成不好的水质,就是苦涩浑浊了。美国好几个城市很不错,就是水质不好,彷佛以前上海的自来水,杯子一下子就起垢了,漂白粉的味道就更别提了。

大故事:

如果要拍一部关于茶道的电影,茶道的各种资料都齐全了,就像我冰箱里贮藏的各种茶叶,但是用什么样的水来泡开,就是个讲究事儿了。前两年上映的日本电影《日日是好日》(Nichinichi kore kôjitsu)就是泡得很不错得一壶茶。

该片是大森立嗣编导的剧情电影,由黑木华主演,树木希林、多部未华子共演,于2018年10月13日在日本公映。该片改编自森下典子的作品《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讲述主人公典子跟武田老师学习茶道,感悟艺术之美,参悟人生真谛的故事。

网上很容易找,我也推荐大家看一下。其中的钢琴和大提琴旋律都很优美,类似我喜欢的《入殓师》的配乐。剧情就尽量不剧透了,免得坏了欣赏的趣味。网上也有很多剧评和关于《碧岩录》的解说,这里也尽量少提。

我比较关注的,在剧情方面,一是男的除了爸爸和弟弟外,几乎没有,为什么?二是为什么拍很多和茶道没有关系的海滩、卡拉OK和各种搬家?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日是好日”对于今天的日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前两个问题因为涉嫌剧透,就尽量抽象地回答。一、这是一部很女权的电影,女权到尽量不要有男人出现,爸爸是生典子的,必须有;弟弟和典子年龄差别不大,出现了两次,都很短暂。剧中暗示典子有过一个交往很长的男朋友,以及一个婚姻很短的丈夫,还有武田老师有过婚姻、武田老师的师父是个男的,以及典子表妹有个丈夫在乡下做医生。但是这些暗示或闪现的男子,都没有台词。即使是爸爸和弟弟,也是言语稀少。终于让男人闭嘴乃至消失了。二、这不是茶道纪录片或宣传片,而是探究1993-2018年的日本女性与古老的茶道之间的互动,观看时请注意典子的发型、服饰在茶道内和茶道外的重大区别。其实典子很不情愿进入茶道内的,所以是不是会蹦出来,但时不时又会回去。武田老师在美国的话几乎是心理辅导员,可惜她的榻榻米房间没有舒适的躺椅,有的只是规矩、痛苦的正跪、以及一幅幅字画。

字画中唯一不变的是“日日是好日”的横匾。典子作为新一代日本人,几乎不知道如何用日语发音读这五个汉字。武田老师读了出来:Nichinichi kore kôjitsu(日日コレこうじつ)。也难怪,日语是“主宾动”结构的语言,要说成“日子、日子、好日子、是(也)”。宋僧所撰《碧岩录》用的语法已经是“主动宾“结构了,而且禅宗强调简约,所以引进到日本时,《碧岩录·卷一·第六》里的”日日是好日“就被原封不动抄录下来了。原意不离禅学宗旨:无所执,任何一天都可以讲道、都可以修行。《碧岩录》对于日本茶僧的影响巨大,是为茶禅之经典,所以典子去的武田茶道学校,是日本主流茶道。

日本人取了大唐真经,几乎每样东西都结合本土文化发展成“道“,讲究到极致,比如文的茶道、花道;武的柔道、武士道;德行上的妇道。姑且设一问:日本人如此爱喝酒,为何至今不闻”酒道“?

道,是用来执守和继承的。道也是用来抹去个性的(离经叛道的往往太有个性)。武田老师说:“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这样。” “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随心动。”典子犹犹豫豫地听了老师的话,表妹美智子就受不了,一直问“为什么“,好像我们在加拿大教的”critical thinking“。武田老师几乎忽视所有这样的提问,因为一个传道,是不思考的。

反过来,其实美智子才是入道、守道的,她年轻时去找外贸公司的工作,婚龄到了就辞职相亲,嫁个医生,生两个孩子,什么时候就干什么事情。典子呢,大学毕业了就是不想找工作,谈了朋友就是不想结婚,结婚了就是不想生孩子,种种不入道、守道,除了在武田馆里,恪守茶道。

这样的一种张力保持到影片最后,武田将衣钵传给典子,典子感恩,但是也没有表态如何传承这外来、古代、不近人情的道。唯一与老师相通的,是对岁月的感念,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典子的心如止水,看花开花落,知日日是好日。

最后,原著肯定更美,可惜俺不通日语。电影里蛛丝马迹,透露出原著是按二十四节气来写的,时间在东方人的观念里,不是星期几,而是立春小满大暑冬至,与物候相呼应的“道“,而不是与fiscal(财政年度)KPI(表现业绩)相联系的年月日,后者的日历里,日日都是烦心日。

教渔书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写写岁月' 的评论 : yes.
写写岁月 发表评论于
日日是好日,每一刻都独一无二,经历过,感受过,才是真正活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