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晦日喧除夕夜,
紅白合战春晩热。
电脑罢工作江淹,
旧文重发说春节。
中国的农历过年在日本没有丝毫的节日气氛。就像在日本的公历8月15日是宣布投降的“终战”纪念日一样,日本的节日从媒体报道上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儿,在中国却不知是什么纪念日的紅日子。
农历年的正月对日本人来说已经告别了100多年了。在100多年前的历史上日本的正月还是和中国一样,对春节最关心的估计是在倭寇盛行的年代,因为这个时候有利于倭寇出海抢劫和掠夺,趁沿海中国大多民众沉浸在大年除夕的节日气氛,到处是美食、到处是日用品的交易集市。这时出海抢夺保证得手,那是不花本钱的买卖啊。那时候日本人对农历正月的关心可是深切的。
在中国过年那是有隆重节日气氛的节日,“一年到头”,“新年伊始”,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甚至从精神上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界限和区分点,年幼者觉得又长大了一岁、老人们又觉得增加了一岁。
过年了,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已久的风俗习惯。而且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相同。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人们一提起过年那就会想起“吃好东西”,“穿新衣服”,訪亲朋問好友,“串门闹嗑”,“嬉戏游玩”的热闹景象。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郑重、多么重要,沿袭了千百年的传统风俗习惯。
雖和日本人过年大不一样但在日本也有过年的热闹非凡,气氛喧嚣的时候。日本就来传统的童谣“过年”就充分道除了少年们急切盼望过年的心情。歌词唱道:“再过几天,就要过年,过年时候可以放风筝,高高兴兴好好玩踢毽子,快来吧,快来吧!好好过大年!”(日本最著名正月歌谣:作者,泷廉太郎)在过年时日本人都穿上民族服装,穿上一年中最好的衣服----和服,未婚女子拖地长袖和服,已婚女子穿上齐腰短袖和服,男人们则穿叫做“袴(Hakama)”象裙子一样的和服。过年的日本人也有走家串门的习惯。然而很多时间都是呆在自己家里和家人团聚、喝清酒,嚼鱼干,抓小吃。
如此看来,中日过年的最大区别就是吃年饭和拜年喝喜酒上∶区别在于“吃”上。
在中国“团圆饭”,又叫“年夜饭”、“团年饭”。
在过去就是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里,在自己家里备上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加上一台电视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除夕夜。然而,近几年来这一传统的“团圆饭”的吃法在一般的家庭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到酒店、餐馆过年、吃团圆饭,已经成了大江南北中国人家庭的时尚选择。据互联网的最新信息以及从各大酒店、餐饮企业获得的信息可知,现在虽然离农历乙酉年的春节还有十来天,可各大酒店、餐馆预订团圆饭的火爆程度已经让人吃惊了,有的早已爆满。
再看日本过年是很寂寥的,很多刚到日本的中国人不太习惯这样的清静,
有机会拜访日本人家过年后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他们完全按照中
国式的过年来揣度日本的过年。
日本人过年也有“好吃”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精心准备的“御节(Osechi)料理”。
五颜六色的菜盒子,几层几叠各种干鱼小虾,还有煮的各式素菜和大豆、扁豆。
在日本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丰富了。喝“屠苏酒”、吃“节(Sechi)”菜,这就是日本人的过年气氛。所以中国人最好不要抱着过新年的期待去日本人家过年。
在中国的过年餐桌上各种大菜、冷菜、热炒、点心,抑或是各种各样的吃食,都各具美好的寓意。在南方,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象征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个好彩头;更有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以及各具特色的甜食和美酒。除夕夜,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要多少喝一点。在日本也有,如“嘉吉鱼”在日语里叫“鲷(Tai)”是“吉祥如意(Medetai)的寓意。
“黑豆”(Kuromame)是有“勤劳(Mame)”的寓意象征的。
“莲根”(Renkon=藕片)在日语里和“恋(Ren)”、“婚(Kon)”有牵连,也是好的寓意。但和中国相比这种表示美好象征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了。据说在山东各地,除夕夜的团圆饭更是热闹非凡,各种美馔佳肴的美好寓意可谓丰富多彩。年糕、饺子、团圆饼、鸡、鱼、合菜、南瓜、芋头、炒花生、隔年菜之类,可谓应有尽有,每一种食品都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或祝福阖家团圆,或寄托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祈,或象征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或祝愿家人身体健康、诸事如意等等,家家户户都借助“团圆饭”中的种种食品来表达人们对家运兴旺和美满生活的祈望,表征了华夏民族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中日之间有许多误解或迷惑不解都是觉得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就应该和中国相同的,日本人也觉得文化渊源于中国而中国的节日应该和日本一样。实际上在最根本的“民以食为天”的概念上中日之间就有极大的差别。
许多旅游过日本或接触过日本人的中国人偿过日本的“松阪牛肉”或听说过这种送入口中就滑掉的美味。那是用经常啤酒喂养,听音乐,受按摩长大的肥牛,味道很鲜美。再加上日本海洋的鱼应有尽有,所以许多人便认为日本这样物质丰富的国家人们过年肯定会是极端丰盛的“团年饭”。
如果你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看过我这篇搏客后就会彻底改变你的认识。
在日本人们并不是都能吃上那种叫做“下霜”一样的“松阪牛肉”的,那玩艺儿真的太昂贵。一般的家庭很少吃到,一片牛肉100克(2两),贵的就要花300百~500百块人民币。若一个家庭买1斤(500克)就得花费掉1~2千块人民币!相信中国老百姓会说,瓦塞!简直是龙肉凤肝了吧!
无论日本人有多福也很难入口吧。更重要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其价格高,更
重要的是日本人对牛肉没有中国人那样地嗜好。在几十年前的千百年来日本人都是将牛肉当做药食。所以那些老年人还是不太喜欢吃牛肉的。只不过几十年来日本随着西洋化的程度提高,牛肉消费增加了,主要都是靠外国进口。松阪牛就像朝鲜人在深山老林采集珍贵的人参一样。大量的人参消费还是人工培植,珍贵的人参贵得出奇,普通人消费不起。
有人说中国人除了天上飞的飞机,地下的桌子不吃,什么都吃。而日本人除了规定的东西可以入口外很少吃那些“稀奇珍贵”的东西。
许多人认为日本料理很贵,就应该有很多“好东西”,其实不然,日本料理
始终都是很素(肉类很少),很简单(花色品种少),但是讲究新鲜的一种菜系。
“日本料理”主要使用和日本国土和风土人情接近的材料,可以称为“日本食”
或“和食”重视生鲜,素菜本身的口味,淡薄,细腻。
日本料理的历史线条很清晰的∶
奈良朝代的料理:
主要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将中国的节日供品当做主要菜单配上日本土特
产就是菜系了。
平安朝代和镰仓朝代的料理:
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将中国的油炸食品结合日本的特产就列
为主要菜系了。受到佛教的影响,日本人把“美味”当做忌讳,不可能有各种花
色品种的菜肴出现。而且物产不丰富,当时的日本人几乎都是营养不良,身材短小的人种。当然主要材料是大豆制品,不会缺钙的。
这时中国的茶叶进入了日本。茶料理开始流行。以前的日本人都是使用调羹吃饭,从这个时候才开始使用筷子饭碗吃饭了。
室町朝代的料理:
皇宫的料理才受到武士青睐,吃饭开始讲究礼仪:小笠原流派、
后来贵族之间感到没有做大飨料理的富裕,将饭才放到“膳具”里用了。
日本的佛教反对人们吃美味可口的东西,教导人们“饭菜不能讲究味道”。
到了后期桃山时代,主要就是茶料理,后来一些外国点心开始传入日本。
“南蛮”料理开始流行。
江户时期的料理:
都市文化发达起来,当时的菜谱或料理书也比较丰富多彩了。主要还是
油炸品和大麦羹为主。出现了今天被称为“寿司”或“荞麦面条”的菜肴。
可以喝酒吃怀石料理了。然而还是不准许吃猪肉的,允许人们将少许牛肉当药吃。
就是说日本人在百多年前都是食素的民族。
明治维新后才仿效西洋,什么肉都可以吃了。然而毕竟祖先都没有进口的东西,他们还是很谨慎。
不过现在日本国内可以吃到各国的料理了:
最主要的料理就是铁板烧,锄头烧,涮火锅,烤肉烤面粉饼,法国菜,意大利菜,
印度菜,墨西哥菜,中国菜,韩国菜,德国菜,爱尔兰菜,美国新时代料理等等。
中国人的“鸡鸭鱼肉蛋面”对过去的日本人来说还是陌生的。
如果告诉日本人中国的八大菜系:山东菜,四川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
湖南菜福建菜,广东菜……对普通的日本老百姓来说无异于听“天书”。
你对牛弹琴地向日本人说起“油爆大蛤”,“怪味鸡”,“清炖蟹粉狮子头”,
“西湖醋鱼”,“葫芦鸭子”,“红煨羽翅”,“烤乳猪”,“古老肉”……,
他会认为你在给他讲“天文物理”,那瞪着你的眼睛可能比鱿鱼翻的白眼
还要大!什么山珍海味,什么佳肴美味对日本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等于
“投珠与豕”!
“过年”在日本你就别想有“好果子”(好年饭)可吃了!再就是日本人过年很安静,中国人过年很火爆!
日本人现在流行寝正月(过年就睡几天),中国人趁过年走亲放友!
日本人过年去神社,庙宇祈求一年的平安,中国人过年去集市看热闹!
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刘姥姥进大观园——长了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
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
军事巨人,政治小人;军事巨人,政治小人;军事一流,政治末流
中国历史上真正兼具军事和政治才能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军事天才走上了历史舞台,却又因为政治白痴死于非命的人多得不胜枚举,很难不让人感慨让人唏嘘。纵观古今,多少英雄豪杰一战成名,从此扬名立万,威震四海。在厚重的世界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为首、汉尼拔(提到汉尼拔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人们所熟知的杀人魔角色)、恺撒大帝、拿破仑(最终因滑铁卢战役而惨遭流放)。
在中国史上兼具军事和政治才能难以兼具。在打江山的时候更多地用到军事奇才,而在守江山的时候更多需要用到懂政治的人。
这也就导致了一批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将领的悲惨结局。
能忍“胯下之辱”却不堪“政治谈吐”的战神韩信便是一例。
在楚汉之争中不仅将项羽的出兵和兵力分配摸得一清二楚,更是缔造了仅用万余兵力击退地方十余万军兵的军事神话,堪称一战奠定了蜀汉王朝开拓的基础,也扭转了整个楚汉之间的战局。
到后期军事上的所有操盘基本都不用刘邦操心,因为在韩信这个战神面前过多的干预只会显示出其余人的无能,可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为百战百胜的兵仙,在政治上却显得极为幼稚和懦弱。
刘邦曾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没把刘邦当皇帝,竟然嗤之以鼻的说:大王只能带10万,而我却是多多益善。刘邦作为一国之君他每句话都有自己的用意。可以说韩信口无遮拦逞匹夫之勇,作为臣子居功自傲进退无以自明的政治态度注定了在和平年代他的政治生涯短命,更何况韩信身上还背着一个污点前身。
那便是在楚汉争霸的中后期,韩信占领了齐国,谁人都知道哪一方面拉拢了韩信就会直接扭转战局的走势。
也正是在这一时刻韩信公开提出要刘邦立他为齐王的无理要求,这不知进退不懂取舍的极端要求也证明韩信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极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