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文姬想到的

用诗一样的激情去拥抱诗一样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小时候,看连环画《蔡文姬》,不求理解,只看热闹,长大后才知道蔡文姬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蔡文姬,本名蔡琰,出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77年或178),文学家、音乐家,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是史学家、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琰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六岁时仅凭听觉就能辩出父亲弹琴时哪根弦断了。从此有了“蔡文姬辩琴”的故事。

 

蔡琰一生命运多舛,幼年跟随被流放及流亡的父亲颠沛流离,直到董卓掌权后任命她父亲为左中郎。16岁时,她嫁给第一任丈夫卫仲道,可惜不到一年的新婚燕尔,卫仲道患肺病咯血而死。她回到娘家后,时值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她父亲蔡邕作为董卓之重要幕僚,也被刺杀董卓的王允害死。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失去了父亲的蔡文姬也被“株连”,不幸被南匈奴左贤王豹掳走做了妃子。一去达12年之久,期间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后来曹操统一了北方,征服了南匈奴。曹操念其恩师蔡邕,用金璧将日夜思念故乡的蔡琰赎回来,并将她嫁给他的下属董祀。蔡琰忍巨痛离开了自己亲生的骨肉,在回归故土的途中创造出了古代的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不顾寒冷的天气,披散着头发,光着脚找曹操去求情,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曹操终于被这位才女所感动而赦免了董祀,使得他们夫妻团圆。蔡琰后来凭着惊人的记忆力, 把父亲留下的400多篇古籍内容“失而复得”,准确无误地亲笔写下来献给了曹操。这就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蔡琰回来后,由于连年战乱的悲惨遭遇,她百感交集,伤感悲愤之余创作了史上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古体诗《悲愤诗》 ,全诗108句,共计540字,“字字血,句句泪”,这部诗作是汉末“华丽的黑暗时代”的悲剧的缩影,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在祖国的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今天重温蔡文姬的故事,再次领略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女性风采。同时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沉重思考:

 

    1.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和所处的时代,然而面对逆境,除了积极应对,又能为之奈何?纵观蔡琰一生,表面看起来,她是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强人”,可是她何曾不想和普通人一样,“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平静的环境中快乐地活着?她何曾不想作为人母,相夫教子,在温馨的家庭里幸福地生活?当她离别亲身骨肉之时,作为女人,她那种万般柔情疼爱,那种撕肝裂肺的痛楚有谁能知,有谁能解?正如在《悲愤诗》里所写: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难道她的所做所为就是为了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狼烟四起的战乱年代,有多少人遭遇了和蔡琰同样的命运?令人不寒而栗的战争,灾也!祸也!

 

    2.“男尊女卑”的旧时代,“男人似手足,女人如衣服”,女性的选择更被动,往往身不由己,难逃“自古人生多磨难,有谁相安过百年?”的“宿命”。倘若蔡琰生活在现在男女平等的时代,她是否还会被迫骨肉分离,肝肠寸断地感叹“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令人望而却步的封建礼教,哀哉!悲哉!

 

    3.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佳人。群雄争霸的的三国时代,蔡文姬无疑是才华横溢的红粉佳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无数的杰出女性像卓文君、王昭君、花木兰、武则天、上官婉儿、杨贵妃、黄道婆、穆桂英、李清照、秋瑾等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出了卓尔不群的生命轨迹,人生一世,运也 ?命也?

 

蔡文姬的故事是一曲悲壮的挽歌,它折射出了历史,折射出了人性 ,折射出了战乱带给人类的灾难。

 

(1/15/2022 Oakville)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追忆21' 的评论 : 谢谢鼓励!周末愉快!
追忆21 发表评论于
好文,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