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疫情的管理,西方和中国出现了两个极端。中国还是在严防死守,英国已经不防不守了。中国人,无论大陆的还是海外的,都以鄙视的眼光看待西方,认为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人民不像人民,政府不像政府,没治了!而西方人看中国,特别是奥运会,也是友邦惊诧,据说运动员如果阳性了,不但没得比赛,还必须在北京隔离,等到全阴性了,才能回国。相比之下,那个被澳大利亚驱逐出境的塞尔维亚网球运动员,正是太幸运了!
到底谁对?我认为是西方对,这个原因,只能说和领导人的科学修养有关了。在哲学上,有句话,叫历史地看待问题,在科学上,也有句话,叫统计学地看问题。
除了部分学理工科的,大多数人在大学以后就不再接触数学了,数学知识也仅限于加减乘除。如果还有人能记得三角函数,已经很牛了,如果还能计算概率,那简直是大神了。相反,对迷信,或类似于迷信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信的人倒反而多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随着经历的丰富,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感受,而人许多时候需要预测。但直觉常常不可靠,而知识在很多方面不够深入不够准确,因此只能求助于神灵!
但其实数学的一个分枝,统计学,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作出决策的的,至少比万事依赖迷信占卜,或依赖简单判断,直觉要强。
世上的事件,按发生可能性,可分为确定事件和概率事件。比如有人拿把枪,顶住你头开枪,枪响人亡几乎是100%肯定的,是确定性事件。如果他在100米外朝你开枪,是不可能保证命中的,神枪手概率大点,接近100%,菜鸟可能接近0%,但这只是概率,这样的情况叫概率性事件。影响事件发生的原因,也分两种,即系统性和随机性因素。有人从远处向你开枪时,有偏风,使得子弹固定朝一个方向偏,这就是系统性因素,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没有偏风,弹着点散落在不同的地方,这是随机性因素,是事件固有的,无法调整无法改变的。
确定性事件用不着预测了。但世界上大多数事件是概率性的,而概率是可以计算的,因此是可以预测的。最常用的统计方法, 就是通过计算以往类似事件的数据,从而为未来提供预测。比如计算某种飞机的失事率,你就能大致了解该飞机的安全性。通过抽样信息了解总体,也是常用的方法。比如一个批号的产品有几百万个,一个个检测不可行,就可以拿出少量的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推测总体状况。
概率也是比较某些概率性事件是否有差别的判断参数。大多数药物都不是对所有人有效,A药有效率70%, B药20%, 但据此并不能决定A好于B。只有通过统计学计算,确定这种有效率差别是随机性的概率小于5%(P value), 才能说A药可能好于B药,但还有很小的概率,这个结论不成立。所以对于概率性事物,包括几乎所有的政治,军事,商业事务,和科学里的生物学,高等物理学,如果谁和你保证100%的成功率,别信他!
有统计学知识是很有好处的,这能帮助你理解一些事物,作出决策。而没有统计学知识,看待问题就会很偏颇,作的决策也会很极端!从小的事,买什么保险,投资什么股票和房产。大的地方,二战中盟军根据德国潜艇出现的频率,重点部署了反潜力量,结果成功率大增,而数学家根据概率计算,算出的德国坦克数目,只和实际数目相差个位数。
疫苗和所有的药物一样,都是根据统计学得出了有效的结论后才能上市的。有人对疫苗出现严重副作用,或无效大惊小怪,那就不是统计地看待问题。本来药物和疫苗就不是百分之一百有效的。而奥密克戎出现了已经几个月,得病人数已经上千万了,还认为对其病情不清楚,那就是不相信统计学了!参加统计的标本量越大,得出的结论越可靠。一个疫苗的临床试验只有几万例,结果都已经那么可靠,跟不用说有几千万例。从目前数据看,全面开放的好处极大,坏处极小。这种推论错误的可能性,肯定要小于5%,按标本量来判断,可能都小于0.0001,就是万分之一。
而中国现在的决策,是基于万一的出错率来决定的。中国官员们宣誓时,也是这种腔调,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领导没有统计学知识,其次是当初把自己的荣辱和这种零容忍政策联系得太紧。毛主席把自己和文革绑得太紧,坏了其一世英名,今上任期内,可能就是反腐和抗疫零容忍这两件事算得上成就,去掉其中之一,情何以堪?再次,就是利益集团绑架了,那么多做检测的公司,如果取消了零容忍,那些生产出来堆积如山的试剂盒卖给谁?
但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最后,中国一定会因为不重视科学,统计学,而成为全世界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