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及遗漏之元帅级人物

谈医疗、谈养生、谈人文、谈人生 – 听赵大夫怎么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世纪80年代末,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他们是:
 

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

委员长。

邓小平(1904~1997):中央军委主席。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

帅。

刘伯承(1892~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元帅。

贺龙(1896~1969):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陈毅(1901~1972):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罗荣桓(1902~1963):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元帅。

徐向前(1901~1990):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聂荣臻(1899~1992):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科委主任,元帅。

叶剑英(1897~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叶挺(1896~1946):新四军军长。

杨尚昆(1907~1998):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家主席。

李先念(1909~1992):中央军委常委,国家主席。

粟裕(1907~1984):总参谋长,大将。

徐海东(1900~1970):中央军委委员,大将。

黄克诚(1902~1986):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大将。

陈赓(1903~1961):副总参谋长,大将。

谭政(1966~1988):总政治部主任,大将。

萧劲光(1903~1989):海军司令员,大将。

张云逸(1892~1974):中央军委委员,大将。

罗瑞卿(1906~1978):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大将。

王树声(1905~1974):总军械部部长,大将。

许光达(1908~1969):装甲兵司令员,大将。

许继慎(1901~1931):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皖西分会主席,1931年11月在 “肃反”中被错杀。

蔡申熙(1906~1932):红十五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1932年10月9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段德昌(1904~1933):湘鄂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红六军军长,1933年5月1日在“肃反”中被错杀。

曾中生(1900~1935):红四军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于1935年8月被杀害。

左权(1905~1942):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战斗中牺牲。

彭雪枫(1907~1944):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和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指挥作战中牺牲。

罗炳辉(1887~1946):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病逝。

黄公略(1898~1931):平江起义领导人,红三军军长,1931年9月15日作战中伤重牺牲。

方志敏(1899~1935):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

刘志丹(1903~1936):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936年4月14日在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

林彪(1907~1971):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这36位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或“中国当代军事家”。

 

 

1. “中国当代军事家”的分类
 

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人,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两位国家主席杨尚昆、李先念。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共20人。也就是说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军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包括林彪)。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高级将领,有11人。

 

2. “中国当代军事家”的入选标准
 

“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也就是说入选的任何人,不管是国家领导人、军事干部还是政工干部,至少要具备大将资格。如江泽民虽当时任中央军委主席,但不具备大将资格,所以未能入选。

 

作为统帅和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当属元帅级人物。1955年评衔时,毛泽东任党的主席、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创建军队及夺取全国政权中居功至伟,是大元帅衔的唯一人选,这也是众望所归。只是由于他本人的意见,大元帅衔最终没有授。而周恩来、邓小平当时则是元帅候选人;李先念1955年评衔时曾是大将人选;杨尚昆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这样的资格授大将衔是不成问题的。由于周、邓、李、杨,都已在政府工作。毛泽东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所以这几位原高级将领55年就没有参加评衔。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将军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仅此两条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另外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指挥军团和兵团作战功勋卓著,比照1955年的评衔条件均具备“大将资格”。

 

3. “中国当代军事家”的排名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因而位列次席;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邓小平。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后。

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最后了。

 

4. 36人名单以外的“军事家”

 

除了以上中央军委正式确认的36位军事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去世的开国上将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根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悼词中被称之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有董其武、王震、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等11人。

开国中将、1988年上将、国防部长秦基伟(1914~1997)的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悼词中称为军事家的还有几位“无衔将军”:邵式平、何长工、伍修权、耿飚。这4人按战争时期的资历,1955年可评为上将。但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离开军队,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评衔。何长工、伍修权、耿飚后来回到军队,正处于两次军衔制之间,因此被称为“无衔将军”。

军队高级将领的悼词是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定的,是盖棺论定性的权威评价。因此,从这种角度看,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范围不仅限于36人。

 

5.遗漏的元帅级“军事家”

 

1)刘少奇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刘少奇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3年回到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2)项英

 

项英(1898.5—1941)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遇害,年仅43岁。

 

3)关向应

 

关向应(1902年~1946年7月21日)是早期军事领导人。1932年到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1937年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安。  

 

4)陈昌浩

 

陈昌浩(1906年8月-1967年7月30日),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年4月,陈昌浩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下旬,当选为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9月中旬,又被任命为红4军政委。同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时年仅25岁。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将原有的4个师扩编为4个军,确定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陈昌浩、徐向前任副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委、总政治部,徐向前为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兼总政治部主任。1935年7月18日,中央军委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同时,军委决定成立前敌总指挥部,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8月4日,陈昌浩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5)饶漱石

 

皖南事变后,饶漱石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后接替因工作需要调回中央的刘少奇,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其后陈毅、饶漱石指挥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直到黄花塘事件爆发,中央把陈毅同志调回延安去参加整风。后中央任命张云逸为新四军代军长,从此张云逸、饶漱石指挥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在新四军后期,新四军的军事指挥是饶漱石为主。饶漱石领导新四军期间,也是新四军发展的鼎盛期,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新四军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人,并有100多万地方武装,还建立了苏、浙、皖、豫、鄂5省的8个抗日根据地。顺利实现了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饶漱石随新四军主力调往山东,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委,华东局书记,

 

6)张国焘

 

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是八一南昌起义主要发起人之一。

 

1931年初,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会师后1935年6月26日召开两河口会议,张国焘取代周恩来出任红军总政治委员。

 

以上六人都不是职业军人,但是均曾在军中担任要职,对军队的创立及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既然毛、周、邓、杨、罗这些人可以入选军事家行列,这六人也具备资格。另外,按现在国内的标准,刘少奇、关向英属绝对正面人物;项英、陈昌浩属于犯过错误,但基本肯定的政治人物;张国焘、饶漱石属于负面人物。但是既然林彪都能抛开政治因素,依据其军事贡献,评为“当代军事家”,为何张国焘、饶漱石不可以呢?即使把他们三人都放在最后也未尝不可,这样林元帅就不孤单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