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陶醉的“庖丁解牛”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zhuo轮于堂下。齐桓公在庙堂之上,正在孜孜不倦地读着圣贤之书,轮扁在堂下,在专心致志地修着他的车轮,过了一会,轮扁放下工具,走向前来,问齐桓公,敢问大王你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说我读的是圣贤之书,轮扁又问他,轮扁问,这个圣贤还活着么?齐桓公说,已经不在世了,已经不再人世了,轮扁说:那你读的就是糟粕。


齐桓公听了很生气,说:寡人读书,轮人安得妄议?你一个修车轮的人胆敢妄议圣贤之书,胆敢妄议圣贤留下来的语言文字,有说则可无说则死。你今天必须给我说个明白,说出个理由,如果你说不出理由,那我就要处你于死刑。

轮扁不慌不忙地对齐桓公说,就拿我修车轮来说,我今年已经70岁了,我自己做车轮能够得心应手,分寸拿捏的死死的,我想把它传给我的儿子传不了,怎么都教不会他,即便我得心应手,即便我也无所保留的去传给我的儿子,可他就是领会不了,这就说明我们用语言或者文字都无法表达我们内心里真正的想法,即便你用语言把它说明白了,当他自己实操的时侯,全然用不上,忘得的一干二净,所以说语言文字它是糟粕,它是糟糠。

我们读到这里可能很纳闷,这不就是读书无用论么?那哪里还用的去读书呢?庄子为什么会反对读书呢?庄子既然支持读书无用论,何必留下来近十万的文字流传于后世呢?如果这样说来,那我们岂不是无书可读了吗?

轮扁所说这番话的真正的含义,在讲到轮扁议书这一段文字之前,还有一段重要的铺叙,这一段是这么说的: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也,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所以这句话才是画龙点睛之笔。他告诉我们,书本的知识还是很宝贵的,只不过它宝贵的不是在文字上面,而是在文字后面表达的这种语意。

这个语言,语是语,言是言。而这种文字背后的深意,只有靠心神去领会,只有心领神会,不然是无法从文字的表面中获得的。如果我们一旦去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去推敲,那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你不如不读书。

包括轮扁修车轮都无法用语言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就说明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感观认知我们的心领神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如果用我们的语言文字,用我们的逻辑,用我们的头脑思维,是永远达不到那种得心应手的,是永远赶不上心领神会的这种速度的。

即便轮扁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的儿子,但是他的儿子没有心领神会之前,仍然无法达到那种随机应变,无法把握那种火候。随机应变,得心应手,把握火候,都需要用心神去感知的,都需要在瞬间解决问题的。

而这瞬间解决问题的能力,绝不是我们大脑思索的结果,大脑思索一定是有过程的,感观的认知一定是滞后的,这就是我们只相信眼见为实却不知道为时已晚。等你眼见为实的时侯,一切都是过去式了,你再去用那种经验主义来处理问题,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一本是无字的天书。

我们读庄子的文章,如果你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领会他的深意,那庄子33篇文章,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内篇外篇杂篇之说,他是融为一体的,他这种精神是没有散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形散神不散。

如果我们着眼以文字的表面,去推敲庄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那只会茫然异之,你会感觉到很怪异,感觉到很荒诞不经,是无端涯之辞,你越推理越糊涂。

庄子33篇里,孔子连续四十多次出场,就拿孔子八次问道于老子来说,很多儒家的学者接受不了,认为庄子在胡编乱造,他们是从文字表面上来看这个问题的。首先孔子八次问道于老子,不仅仅是庄子这本书里面有记载,在“淮南子“《吕氏春秋》都有详细的记载。

孔子八次问道于老子,有没有这样的史实,这并不重要。关键你要知道庄子在表达什么,他语言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庄子所讲的寓言故事都是编的,那是因为你着于文字表象了,而庄子背后的深意无比的真诚。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如果没有那颗真诚之心,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决不可能深入人心,流传千古。我们都是被庄子的那一份真诚所打动,我们需要去领会的,绝不是庄子文字表面所表达的东西,而是他背后的深意。

庄子三十三篇中,庄子老是拿孔子来说事情,首先庄子文中两次明确地表示,孔子晚年也是个得道之人,一个是孔子第六次问道于老子,借用老子的话说:丘,得也。孔丘,你已经得道了。

第二次承认孔子是得道之人,在寓言篇。孔子晚年谢之也,受才乎大本,复灵以性。孔子到了晚年,已经推翻了他之前的所有认知,已经受才乎大本,返璞归真,归于大本大宗,已经是得道之人,所以可以说庄子表面上是在贬低孔子,实际上是在逐步抬高了孔子,像孔子之前这种仁义之行,一定会到处碰壁的,碰壁碰多了,到最后也一定会幡然醒悟的,也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大觉大悟,才能够彻底的觉醒。

庄子在“庚桑楚”篇也说:我们作为学者,要学其所不能学也,行其所不能行也,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我们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要听到那别人听不到的东西,要知道别人所不能知道的东西。

知止乎其所不知,我们如何去明心见性,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官知止而神欲行,不是用我们的感观去认知,而是用我们的本心,用我们的心神去看待一切,看待万物,如果用我们的感观认知想达到这种心明见性,那只能是以有涯求无涯,殆也。能把人累死,你也不能够领略他的皮毛,一旦我们能驾驭自己的心境,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万物之本也,做到虚静恬淡,我们的心神就出来了,我们就会心主神明,用神明去看待语言文字,你就可以目击而道存,就可以一目十行,看什么书都像翻连环画一样,就是这么的轻松,就是如此的解心释神,才能够领略到文字背后的精粹和神韵,进入这一层再来读庄子,他会令我们陶醉,令我们为之击节。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一生要读两本书,一本有字的书,一本是无字的天书。”)


https://www.ixigua.com/7040687877579244068?logTag=bfd1b8901db0355a27f1

 

蓬荜生辉的友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白钉' 的评论 :

现代社会的物质年复一日的舒适感倍增的生活里,人们需要到你提到的“神秘主义”里去寻找真正的自我觉醒。
我个人理解的是,时下是物质丰富,人心大乱的时侯,人心需要“什么”定下来。

谢白钉来访!
白钉 发表评论于
东方神秘主义。
蓬荜生辉的友人 发表评论于
谢三位来访
天山冰雪 发表评论于
继续
蓬荜生辉的友人 发表评论于
谢两位来访!
SAR 发表评论于
意外发现的好文!谢谢啦!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有意思,受教了(抱拳致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