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物随心转

有这样一首神曲,叫咸池之乐,演奏者是皇帝,皇帝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演奏给谁听的呢,演奏给他手下的大臣北门成听的,北门成听到这首曲子,那真的是生命的乐章,仿佛一下子体味了生命的那种流动,或谓之生,或谓之死,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北门成听完了皇帝演奏这首咸池之乐,演奏完这首神曲之后,他给皇帝汇报他的心得体会。说: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惑,荡荡默默而不能自得。

一开始听到皇帝演奏咸池之乐的时侯,是什么感觉呢?是内心那种非常触动的感觉,这个“始闻乎惧”这个“惧”不是恐惧,不是害怕,就感觉到内心有那种震撼,“复闻之怠”再去听的时侯,有一种追不上的那种感觉,有一种跟不上那种节奏的感觉。

“卒闻之惑”,最后只有放弃去耳朵去听,采用心去听,才能够跟得上这种音乐的节奏,才能够体味到,这首神曲所表达的那种美感,才能够感受到,这首神曲在内心的幻化和流动,荡荡默默而不自得。我就感觉自己完全处在一个不由自主的状态。

北门成他问皇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皇帝告诉他,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皇帝说,真正的音乐是直击人心的,是惊醒人心的,这叫“始于惧”。“惧故祟”,为什么你会有灵魂被惊醒的感觉,那是因为“惧故祟”,这个“祟”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系传”里面解释“祟”是“神出以惊人“这个意思,这就说到根上去了,说到点子上去了,皇帝说之所以能够惊醒你的灵魂,那是因为神出以惊人。这个乐曲靠的是那种神韵,靠的是那种神韵来打动你的,用这种神韵来引领你的时侯,你用你的感观,用你的眼耳口鼻舌是跟不上的,唯一的选择,只能够放弃。

当你放弃了感观认知,用你的心去听的时侯,这时候就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状态,你已经完全领会到这个音乐所要表达的,神韵所以他不是用你的耳朵去听的,也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这种充满天地包裹六极的音乐,就是一种神韵在流动,而这个神韵从哪里来,这是关键。乐曲能不能表达这种神韵,在于这个演奏者。如果演奏者内心空灵,他弹出的乐曲就是空灵之声。如果这个演奏者,他内心繁花似锦,他弹出的乐曲就是繁花似锦。

真正的玄妙在于这个演奏者在于皇帝。皇帝是得道之人,如果我们理解了皇帝演奏的这首咸池之乐,演奏的这首神曲的所蕴含的深意,我们就能够理解庄子”应帝王“篇讲到的壶子,列子的老师壶子,一个叫季咸的相面先生,给壶子相面,四次都没有说准,最后还吓得落荒而逃。他为什么会逃跑,因为前三次壶子分别给他展示了,阴;阳;以及阴阳和合三个方面,第四次给他展示的,可不是这种阴阳之道了,是高于阴阳之道,是一种把握阴阳的境界,这种把握阴阳的境界就是神出以惊人进入了这种把握阴阳的境界,他只需要一个念头,就可以让境随心转,物随心转。

壶子告诉列子说,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什么呢?吾未始出于吾宗,我回到了万物的本源,回到了万物之根上面去了,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庄子说:形本生于精,精神生于道,所以精神,道才是万物的根本,他已经回到他的精神的世界,不受外在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他任何一个念头都可以感应万物,甚至感应天地,何况一个给他相面的人呢?

壶子说:因以为弟糜,因以为波流。就是我让他动他就动,我不让他动,他动也动不了。弟糜就是静止,波流就是运动,无论如何,他都有一种逃不出我手心的感觉,当我这个念头收回来的时侯,他才觉得有了逃脱的机会,所以他一溜烟地跑了。

像这种得道的高人,庄子“在宥you”篇通过云将去问道于鸿蒙,说了一句,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而得。我一辈子都在求这种精神运化的力量,今天我终于找到了,就是“降朕以德,示朕以默默”。不需要向外表达诉求,只需要你内心的念头就可以了。

庄子在“列御寇”篇是这样说的: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真正得道的至人一定回到了这个源头,回到了精神的源头,回到了道。怎么回归于道,他用水做了一个比喻,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归于这种道,要让你的内心寂寂不动,然而这种“寂寂不动”并不代表没有念头,他是一种静水流深,所以说“水流乎无形”,表面上看这个水是平静的,甚至感觉不到它是在流动的,但是呢“发泄乎太清”,它的深部却是暗流涌动,却是惊涛骇浪,却是摧枯拉朽,神出鬼没。

所以说真正的内心的平静,不是指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念头,只是这个念头在最深处涌动,而不可以扰动这平静的水面,影响它映照万物,影响到它包容万物,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执而不执”,而不是一个念头来了你就唉声叹气,你就肝肠寸断,哪怕给你带来了一丝丝的忧愁,那都是你动了心了,只要你能够保持以第三视角,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待所有的念头,生生灭灭,它就无法影响到你。

庄子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乎!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形本生于精,精神生于道,真正的沉默是静水流深,神出鬼没。)
https://www.ixigua.com/7043705869573292558?logTag=5b1a752a8bdf0745180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