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7)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7)

跟班学习教材教法,夯实课堂教学基本功

1979年9月1日秋季开学,在安大庭校长倾情全力支持下,没有拿到“调令”的我,先行回到母校工作。一边教学一边“跑”调动手续。

那一年,湖北省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谭爱旭老师负责组织全省几所重点中学试教中央教科所编的语文改革教材。华中师大一附中执教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的是刘友三老师。刘老师是年近花甲的资深老教师,教初一(4)班的语文实验教材。该班的班主任游丽昭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已先我一年调回母校,负责试教台湾项武义的数学实验教材,该项目是中国数学科学研究所与湖北省数学教研室合作进行的教改实验。

袁校长决定,让我跟着刘老师边教边学。袁校长说:“刘老师学养功底深厚,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说会写。希望你好好跟班学习。我已经跟你们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说好了,他会安排的。”

吴老师非常热情地说:“非常高兴!欢迎你回来!你从初一开始教吧!给你一个班的课,还要跟着刘友三老师学习,我已经跟教导处协商好了,你的课与刘老师的课错开排。你必需听刘老师的每一节课,并认真写好听课笔记。刘老师有时间就去听你的课,你要虚心请刘老师评课,记录每一次评课的内容。刘老师教的是实验教材,经常要外出参加湖北省实验教材的工作会议,刘老师外出开会时,你要代刘老师去实验班上课,所以,你还要与实验班的班主任游老师加强联系,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先说这些吧!我带你去刘老师的办公室去与他们见面吧。”

走进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办公室,吴老师对年长的刘老师说:“刘老,袁校长让我带李培永来拜师啦!他从今天开始就跟着你学习。”刘老师笑着说:“谢谢校长和组长给我派一个助教来了!欢迎小李!他指着紧挨着他的一张办公桌说,对面就是你的位子,你旁边的是小甘老师,她对面的是詹老师。”

吴老师告诉我教二班的语文。刘老师当时教四班,该班使用中央教科所编的语文实验教材,是湖北省和武汉市教研室的语文教改实验班之一。领导还让我与刘老师一起参加实验,一起备课、跟班听课。刘老师年过花甲,和颜悦色,满脸微笑地说:“听了你来试教的几节课,感觉你蛮会上课,现在调回来了,非常好啊!”

“刘老师,还没有办好调动手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好。”

“你不必担心,袁校长既然安排了你的工作,调动手续只是个时间问题了,你不用担心。你现在住哪里呀?”

“我还住在硚口区水厂路中学。”

“哦!不要紧,离学校是远了一点,但是我们学校不坐班,我去跟教导处打个招呼,让他们早上一二节不排你的课。但是一三五早自习时间,你必需按时到教室辅导学生。你还年轻,起早床没有问题吧?”

“刘老师,没有问题,天天起早床都没有问题。先按教导处排的课表上课吧。”

“没有关系,这是学校的规矩。老师不坐班,但是上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还有我们每周一上午的备课时间,和每周四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是不能迟到缺席的。其他时间老师们可以自由支配。”

“谢谢刘老师!还有许多规矩和要求,请您随时指教。”

“好吧!下午我带你去班上与学生见面。这里有两个班学生的名单,你先熟悉一下。”

刘老师热情开朗,说话幽默风趣。我们正说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走了进来。他笑着说:“小心肝来了!好,给你介绍一下,他是我的助教李培永。她叫甘晓星,是我们语文组的‘小心肝’!”她和詹老师都非常关照我这个老头子。小甘立即说:“刘老师是我们的‘刘姥姥’啊!”

刘老师老当益壮,花甲老人不仅积极参加语文教改实验,还经常参加省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的活动,在会上给全省、全市的教师代表上示范课。后来,他经常带我一起去武汉中学、武汉市实验学校等学校去听课。他说,我们学校经常有外校的老师来听课,有时还要搞公开课。不管是去外面上示范课,还是别人来听我们的课,我们都要来真的,不要搞假的。他说:“一节课不见得能表现出一个老师的水平来,不求一日之功,不搞虚假之课。”他不仅教我怎么教学,更是在教我如何做人。我牢记恩师的教导,一直坚持来真的,永远给学生最真实的,把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传承下去。

跟着刘老师听课学习如何上好语文课,不仅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许多,诸如一节课如何讲清要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等等基本要求,跟着他外出听课,随时都可以学到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东西。还记得,有一次听完课,回校途中,刘老师就那节课大发感慨。他说:“一个语文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那些什么参考书之类的东西,只能作‘参考’,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的实际水平,恰当的处理教材。讲一篇课文要抓主要线索,好像杀猪一样,要杀到腔里去,东一刀,西一刀,猪乱叫,人累死,猪还杀不死。”

刘老师由此谈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时时事事处处,注意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天长日久,必有长进。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把这些心得体会随时记下了,日积月累,就能在上课时信手拈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刘老师更是一位“热心人”。

1982年2月17日,刘老师转达了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决定,本学期让我代表文科在全校举行一次大型公开课,全校老师和所有领导都要去听课。袁校长亲自找我谈上公开课的事,他强调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大型公开课,一定要认真准备。并通知我,学校已经决定公开课于3月11日举行。

为了保证这次大型公开课万无一失,而又真实。刘老师让我先在四班试教。在刘老师的精心组织之下,试教效果很好。当天晚上,刘老师对我试教的这节课提出了详细而周密的意见,并告诉我,这几天要常常在脑子里“过电影”。

他说,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紧凑完整,“无懈可击”,小毛病有两个:第一,讲第一部分太啰嗦,还要简单,点明即可。要我记住该讲的一句也不能少,不该讲的半句也嫌多;第二,多让学生活动,多读。一定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他听课的老师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1982年3月11日 下午的大型公开课结束了,基本上完成了任务。老师们充分肯定了成绩,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使我受益非浅。原华中师大一附中管教学的副校长、时任华中师大教育系教授肖宗六老师的总结发言更是令人深思。他勉励我要虚心听取老教师的意见,不断争取进步。

袁校长最后让我发言。我非常感谢母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分析这节课基本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指导与老教师们的具体帮助,特别是刘友三老师,他从始至终热情鼓励,精心指导。我现在在一附中领导和老师们面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骄傲,我深知这次讲公开课是“班门弄斧”,但是,为了提高自己,我不得不“弄斧”到“班门”。我一定记住前辈的谆谆教导,虚心苦学,争取做一个完全符合省重点中学要求的语文老师。

刘老师不仅教我怎么上好课,还教我学习写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我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工作期间,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和陈治平老师精心指导、反复修改,并推荐到《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等刊物公开发表。比如,大型公开课后,陈老师给我写的《课堂教学实录》作过修改。刘老师对我写的随笔《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也作过修改。刘老师还让我跟他一起为华中师大出版社编写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一书。

每次参加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陈老师是会长,在大会上要作年会工作报告;刘老师是资深会员、著名教师,他要给大会上示范课。尽管非常忙,但是,他们两位前辈一定要帮我确定大会发言提纲,提示发言内容要点。鼓励我一定要讲好。

每次与两位老前辈一起去参加年会,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两位是老同事、老同乡,都是学识渊博的语文教育家。与他们两位一起聊天就是一种享受。刘老师风趣横生,笑声不断;陈老师严肃认真,不苟言笑。

1982年6月21日,上午,刘老师告诉我,下学期我们两个可能要分别了。他说得很有风趣也充满感情。近两年来,我与刘老朝夕相处,我从心里是舍不得离开他的。他待人热情、教学有方、勤于创作。我在他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东西,能与这样的老教师共事确实是人生之大幸!

临别之际,他再三强调,一定要多读书,多动笔写文章。他引用闻一多与吴晗的一段谈话:“我们不停的吐出去,哪里有那么多的东西,因而要多读一点书。”

我庆幸,回母校第一位恩师刘友三老师,两年时间指导我学语文教语文,让我受益终生。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你!新年安康幸福!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真好啊,新年快乐吉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