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 华西岁月(华西坝)(上).

真实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属原创和纪实,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抄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78年初春三月的一天,寒气消融,暖风吹拂,一大早父母为我整装衣物和随身用品,二哥专程请张哥帮忙,张哥驾驶他那辆拉橡胶厂轮胎的解放牌大卡车,前一天晚上就回到资中县城他的家里,今天就来我家。张哥与二哥同一天招工进入坐落在简阳县城郊区养马河的四川橡胶厂,该厂是制造汽车轮胎的。他俩双双被分配到厂汽车队,张哥开车,二哥保养和维修车,如果张哥跑长途送货的话,二哥就跟车,确保车辆安全行驶。他们经常在一起,性格合得来,成了好朋友,他们跑车晚了路过我家,经常在我家歇脚:吃顿饭、睡一觉,第二天接着上路跑车。所以,张哥与我们全家人都很熟悉,我家有事需要用车时,他就利用跑车顺道,帮过我们很多次。这次也一样,他听说我考上了医学院,就像他自己的妹妹榜上有名一样,高兴得嘴都合不上,当然要随二哥回来送我了。

二哥和张哥把我的行李装上车,我告别父母,随他俩坐进了驾驶室,汽车行驶在成(成都)渝(重庆)公路上,朝成都方向开去。一路上,二哥与我有说有笑,张哥开着车,听着我们的聊天,不时地也插上一、两句。快中午了,我们都有点饿了,就中途下车,在公路边一家饭馆吃饭:三菜一汤。记得有一盘红辣椒炒的莴笋肉丝,又咸又辣,吃完后回到汽车驾驶室,嘴辣得合不上,还想喝水,我把他俩带在车上水壶里的水都喝光了也不解渴,只能不停的吞口水。

我们终于到了成都,张哥把车停在了四川医学院(川医)的大门口。有几位男生接待了我,后来知道他们是川医子弟,也考上了川医,我们成了同学。张哥把我的行李搬下车,递给了那几位男生;二哥把我叫到一边,啰啰嗦嗦地叮嘱我。他俩看见有同学接我,就放心地开车回橡胶厂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有点儿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好奇、目不暇接。当然,最让我赏心悦目的是川医的校园 —— 华西坝。成都有个华西坝,华西坝上医当家;医者仁心皆赞口,风景一绝人人夸。过去听父母说起,凡是疑难杂症,送到华西坝医生跟前,就手到病除,康复如初。当年老外公(母亲的外公)因胃疾来到华西坝,是他的两个儿子(大舅公和幺舅公)陪他来的,他不愿做手术,错失了治疗时机。当年母亲只有十几岁,没有跟着来华西坝,只听两舅公说起过,他们对华西坝的秀丽风光啧啧称赞。

华西坝的历史,要追溯到1905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在中国西部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华西坝由此而得名。1910年正式招收男生,初步设有文、理、教育三科。1914年开设医科。1917年创办牙科,建立牙学院、口腔病院、医牙研究室、口腔病研究室、《华大牙医学杂志》,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1924年开始招收女生,使学校成为男女合校。1932年开设药学。1936年开设公共卫生学,使华西协合大学初具医科大学的雏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难之时,当时在中国同属教会学校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陆续汇集于华西协合大学称为五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前来避难的大学各系各科纷纷离去或留下,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华西协合大学已是文、理、医、牙四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二十六个系、两个专修科、七所附属医院。

1951年华西协合大学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华西大学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设有医学、口腔、卫生、药学四个系和一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在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停课停止招生;在文革后期复课,招收了几届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面复课,扩大招生,口腔系、卫生系和药学系各招收一、二个小班,我们医学系招收了三个中班共九个小班,后来又扩大招收成都地区考生为走读生,一共近八百新生。1978年除了各系招生本科生外,又恢复招收研究生,有近千名在校生。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院校。

 

华西坝好大啊,位于成都的正南方向,南起就是后来的一环路,北抵锦江河,东起红星路,西止于浆洗街,方圆近五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地有一千二百多亩。各建筑周围和道路两旁,都是银杏树、梧桐树、四季常青树、柳树、榆树、荷花、栀子花、石榴花、芙蓉花,还有不知名的灌木和草坪等,川医校园完全浸沐在郁郁葱葱的华西坝上。华西协合大学成就了华西坝,华西坝装饰了川医。

一条笔直的南北走向的人民南路,从火车北站贯穿成都市中心通向南边的跳伞塔,与川医东西走向的校中路十字交叉,把川医校园分成东、西两区。东校中路是一条几米宽、大约近千米长林荫平坦大道,路旁的银杏树高大遮天、苍翠茂盛、挺拔秀丽、淡香清雅。西校中路大约近五百米长,弯曲延伸,路旁也种植有银杏树,因为不是直行大道,加之杂木混林,银杏树显得有些凌乱无章。东、西大门面对人民南路,东大门上方写着“四川医学院”五个大字,东、西校中路上方都挂着多条红黄色横幅,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新生七七级同学入校!”看着这些横幅,倍感温暖,深受鼓舞,也由此心生荣幸、自豪。

 

印象最深的是华西坝上的老建筑,就是华西协合大学建校后修建和保存下来的八栋教学楼:一楼(解剖)、二楼(化学)、三楼(微生物、生物、生化、组胚、寄生虫)、四楼(数学、物理、英语、政治、体育)、五楼(生理、生理病理、药理、电镜)、六楼(药学)、七楼(公共卫生)和八楼(医学临床、法医、病理)。

这些教学楼古朴雅致,都是中西合璧的设计。外观看起来是神秘古朴的东方建筑:青砖黑瓦,间以大红柱、大红封檐板及清一色的歇山式大屋顶,在屋脊、飞檐上点缀以远古神兽、龙凤、怪鸟,檐下用斗拱为装饰。可内部造型则是纯西式的砖木结构,多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有的楼房带一个房顶下的小阁楼。修长的几根大立柱从底层直达顶层撑起楼顶。各层的房间大小不等,也不对称,形状也多样:四边、三边、五边形都有,每个房间至少有一面墙有几个大玻璃窗户开向外。每栋楼都有一个可容纳一百多学生的阶梯或不带阶梯的大教室或会议室。楼房前有几个至十几个石台阶走向大门,进门后是门厅,在大门对面的中央是楼梯,从地下室通向顶层,有直梯、拐角梯或旋梯,每层楼梯都带有半人高的扶栏杆,有的楼房在两端有狭窄的楼梯作为紧急出口。中国建筑史学家梁思成称这些楼房是中国早期古典复兴式建筑。

除了老建筑,华西坝上还有很多建筑是根据需求使用和地理环境而设计的,与老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

(待续)

(历史资料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创发表在:https://mp.weixin.qq.com/s/GB7JiDr_Q5tLh68ov6WMRw

微博连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744665609142905?_wb_client_=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