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宝岛台湾自助游》(之五)再回台北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安游记《宝岛台湾自助游》(之五)再回台北

前面讲的是我们在高雄的旅游经历,本篇讲述我们再回台北的旅游行程。

2017年9月21日,我们游完了高雄之后,从高雄乘高铁到达台北,住进预定的“狮城旅馆”。台北的地理位置,见下面图1中的第1点。

图1. 台湾地图

上午11点,我们放下行李就出发,11点半到达忠烈祠,下图是我儿在忠烈祠牌坊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忠烈祠牌坊前面的留影。

图2. 我儿在忠烈祠牌坊前面的留影

图3. 我在忠烈祠牌坊前面的留影

国民革命忠烈祠,简称忠烈祠,民间则称之为圆山忠烈祠,大直忠烈祠,或台北忠烈祠。建筑型式仿照北京的故宫太和殿。忠烈祠的建筑包括牌坊,前殿,正殿,纪念碑,革命先烈资料馆,以及烈士文物陈列室等主体建筑。另外旁边还有凉亭和花园等造景。

国民革命忠烈祠,是目前崇祀国殇的最高场所,也是国际人士来台湾访问时,向殉难英烈致敬的代表场所。入祀烈士经国防部造册报请总统明令行之。该祠奉祀历史上各个时代为国殉职的官兵40万余人。

忠烈祠邻近圆山大饭店,祠内由中华民国三军仪仗队担任礼兵驻守。仪仗队交接仪式,于每日上午9:00至下午5:00的整点执行,操枪动作大约20分钟。仪仗队的交接仪式,使得圆山忠烈祠,成为台北市特别受外国旅客造访的观光景点。

国民革命忠烈祠的前身是“台湾护国神社”,曾经奉祀日本靖国神社内之台湾籍阵亡将士。后来由于建筑简陋有失庄严,不足以祭祀国民革命英烈,因此重建。1969年,忠烈祠落成启用。下图是我儿在忠烈祠正殿前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忠烈祠正殿前的留影。

图4. 我儿在忠烈祠正殿前的留影

图5. 我在忠烈祠正殿前的留影

下图是忠烈祠正殿左边的凉亭,再下图是忠烈祠正殿右边的凉亭。

图6. 忠烈祠正殿左边的凉亭

图7. 忠烈祠正殿右边的凉亭

在左边凉亭的楼梯旁,是陆皓东烈士的半身像(下图左)。在右边凉亭的楼梯旁,是史坚如烈士的半身像(下图右)。

图8. 陆皓东(左)与史坚如(右)

陆皓东(1868-1895),清朝末年的一位革命烈士,广东中山人,出生于上海。与中国国父孙中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也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1868年8月15日出生,陆皓东与孙中山是同乡,在上海接受教育。

1895年2月18日,陆皓东在孙中山的召集下,讨论筹备“香港兴中会”。同年3月16日,首次干部会决定先攻广州,采用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旗。1895年9月9日,孙中山率众准备第一次起义。但因行动泄密而失败,陆皓东被捕,后被关押受审。

审判官提讯时,命其跪下,陆皓东不肯,且慨然写书数千。他即便被严刑拷打,也拒不供出同谋名单。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被押往刑场问斩,同时被处决的还有另外的四人。孙中山称其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

中国国民党以其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党旗。以青天白日旗为基底设计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选用为中华民国的国旗,青天白日旗之后也衍生出中华民国的国徽

史坚如(1879-1900),广东番禺人,清末革命烈士。史坚如出身官僚富家,1899年,加入兴中会。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反清志士郑士良,把握良机发动惠州起义,史坚如在广州响应。开始购买的炸药,被清兵搜去,然后再购买炸药。

他以朋友的名义,租赁一个宅院挖掘地道,宅院靠近广东巡抚德寿后花园。1900年10月26日晚,引爆炸药,但引线失灵。两日后再炸,但因药量不足,德寿未死,只是从床上震落受惊。史坚如10月31日赴香港时,半路被清兵查获,在南海县衙中严刑逼供。

1900年11月9日,他在珠江码头被处死。孙中山赞他:“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民国元年,孙中山倡议为史坚如造像建祠,颁令追赠史坚如烈士为上将军。史坚如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内。

然后我们进入烈士灵堂,下图是烈士灵堂。

图9. 忠烈祠正殿里的烈士灵堂

在忠烈祠革命先烈纪念馆的烈士灵堂里,我们看到了马英九和萧万长的题词。

图10. 忠烈祠正殿里马英九和萧万长的题词

在忠烈祠的革命先烈纪念馆里,有十多个革命先烈的青铜头像,例如下面的秋瑾(左)和邹容(右)的青铜头像。

图11. 秋瑾(左)与邹容(右)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山阴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初名闺瑾,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家,革命志士,最后被清廷抓捕后处决,她的牺牲间接地促成了辛亥革命

秋瑾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她的曾祖父秋家丞,曾经当过县令。1881和1885年,秋瑾的祖父秋嘉禾和她的父亲秋寿南,分别被派发去台湾。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1897年生子王元德,1901年生女王桂芬。1903年,秋瑾和丈夫发生了婚姻危机然后离婚。

1904年5月,秋瑾东渡至日本。先后入日语讲习所和实践女校。1905年,秋瑾回国省亲,5月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7月再次东渡日本,8月经人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孙中山等人刚创立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初,秋瑾回国。

1907年初,任大通学堂督办。为了呼应徐锡麟安庆起义,她准备在金华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省巡抚恩铭,被捕后旋即被杀,安庆起义遂失败。浙江巡抚张曾敭得知,徐锡麟与大通学堂督办秋瑾为同党,大为震怒。

张曾敭急电绍兴知府贵福,派人查封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后进行三堂会审。秋瑾口供仅写“秋风秋雨愁煞人”诗句。因为秋瑾为保护其他志士仁人不受牵连,使得贵福恼羞成怒,必杀秋瑾而后快。7月15日,秋瑾在浙江绍兴古轩亭口被处斩,时年31岁。

1908年12月10日,孙中山亲至秋瑾墓祭悼,撰题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西湖秋瑾墓旁修建风雨亭,以“秋风秋雨愁煞人”为名。

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生于四川省巴县(今属重庆市),在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中国近代革命宣传家,《革命军》一书的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参加革命运动。

1903年,邹容被迫回国到上海,与革命志士章太炎等结为挚友,积极参加爱国学社的革命活动。当年出版《革命军》,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不久上海发,上海租界工部局应清政府要求,通缉邹容章太炎。邹容入狱后,与章太炎关在一起。最后被租界判处2年有期徒刑。监禁期间,罚做苦工,监禁期满,逐出租界。邹容在狱中,受印度狱卒虐待,开始衰弱生病,最后大病四十天。

1905年4月3日深夜,邹容病死于上海租界工部局的警务处监狱,年仅20岁。《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是清末革命书刊中流传最广的,对于散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贡献。蒋介石胡适等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曾阅读过此书,并受其感召而反清。

1912年3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194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将城内的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1946年6月,在重庆市渝中区的公园里建立起邹容烈士纪念碑

在忠烈祠的革命先烈纪念馆里,还有罗福星(左)和林觉民(右)的青铜头像。

图12. 罗福星(左)与林觉民(右)

罗福星(1886-1914),生于荷属东印度爪哇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原籍为广东嘉应州。罗福星是同盟会会员,曾经参与黄花岗之役。1914年,台湾日治时期,曾经发起抗日组织,是苗栗事件的领导者,失败后英勇牺牲。

罗福星之父罗经邦,是客家人,原居住广东,到荷属东印度爪哇经商。罗福星之母是印尼华侨,具有荷兰印尼血统。罗福星在巴达维亚出生。1896年,在巴达维亚就读华文学校。应聘教师多来自中国南方各省,其中不少孙中山的追随者。

罗福星就读此校,接触到革命思想。1903年,祖父来台湾经商,罗福星随之移居苗栗,就读苗栗公校。1906年又随祖父回到广东,回乡途经厦门时,听到革命党人宣传,决定加入革命。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来到新加坡召募华侨加入反清革命。

1911年,罗福星率两千多名民兵回广东,参与黄花岗之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密电罗福星呼求支援。罗福星立即招募民军两千余人,北上支援湖北军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罗福星到台湾成立同盟会支部,进行地下抗日运动。

1913年,罗福星建立的组织被侦破,罗福星逃到淡水,准备搭船暂避大陆,但遭警方发现。从他身上搜到党员名册,警方逮捕相关人士,对参与人士分别进行了审讯,史称苗栗事件。1914年,台北的日本法院宣判,以罗福星为首的20名抗日者,被分批送上绞刑台。

临刑前罗福星在狱中写了一首《祝我民国词》,把“中华民国孙逸仙救”八个字嵌于句首:“中土如斯更富强,华封共祝著边疆,民情四海皆兄弟,国本苞桑气运昌,孙真国手著初唐,逸乐中原久益彰,仙客早贻灵妙药,救人千病一身当”。

林觉民(1887-1911),福建福州闽侯人。1902年考入福州大学堂文科。1905年与陈意映成婚。1907年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攻读哲学,不久参加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接受黄兴安排,回国参加同盟会黄花岗起义。4月27日领先袭击总督辕门,受伤被捕后从容就义,遗体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在参加起义之前,曾经给妻子陈意映留下了一封著名的《与妻诀别书》。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皆将《与妻诀别书》收录为中学课本。李建复的歌曲《意映卿卿》,齐豫的歌曲《遥寄林觉民》,都是怀念他的。

林觉民是民国著名书法家林长民的堂弟,也是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的堂叔,还是美籍华人建筑师林璎的堂祖父。林璎(Maya Lin)是美国首都华盛顿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设计者,她的设计已经成为著名地标,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在忠烈祠的革命先烈纪念馆里,还有张自忠(左)和高志航(右)的青铜头像。

图13. 张自忠(左)与高志航(右)

张自忠(1891-1940),1891年7月7日,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908年进临清高小就读。1910年进天津北洋法政学堂。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赴沈阳入陆军第三师。1916年,投奔冯玉祥麾下,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1927年冯玉祥加入北伐序列,西北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张自忠任第28师师长,1928年任第25师师长,1930年任第6师师长。1931年,改编为东北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张自忠任第38师师长。1933年日军占领承德。第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阻敌。

1934年张自忠至庐山参加军官训练团。1935年根据何梅协定,第29军进驻平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任委员长,张自忠任委员兼察哈尔省主席与第38师师长。1936年改任天津市长移防天津。1936年,日本突然邀请宋哲元访日,宋哲元命张自忠代他率团访日。

1936年4月23日至5月29日,张自忠访问了东京大阪神户奈良名古屋等地。日方宣传:“代表团受各方热烈招待,人人满脸喜气满载而归,亲日气氛有相当效果”。张自忠发表声明仅仅考察日本工业,但国内舆论不相信,张自忠被视为亲日派甚至是汉奸。

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拒绝对日方做进一步让步。7月25日,冀察政务委员会中止对日军协商,则日军发动攻击。第29军军部被日军攻破,佟麟阁赵登禹殉国。宋哲元决定,由张自忠掩护,将第29军撤到保定

于是张自忠成为众矢之的,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文痛斥张自忠,报界凡提必称“张逆自忠”。第29军撤出平津之后,张自忠化装逃出北平,9月3日抵达天津,10月10日,张自忠在南京与蒋介石见面,之后以军政部中将身份留在南京。当年年末,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

1938年日军进攻淮河,第59军奉命迎敌。日军在台儿庄被重创,张自忠升任第27军团长兼第59军军长,后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1939年,张自忠升任命为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1940年5月1日,日军派遣四个师团,对张自忠右翼兵团发动攻击,5月3日,右翼兵团阵地被日军突破。5月7日张自忠率第74师前往增援,但兵力仅2万人。日军两个师团正面攻击张自忠。5月15日,日军将张自忠第74师围困于宜城南瓜店。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率第74师与日军激战,随身官兵仅2,000人。日军的步骑兵4,000,炮20余门,分左右将张部包围于南瓜店。张所部官兵仅剩1,500人。张自忠已身中5弹,未几又中一弹。日军随后攻破指挥部,张自忠最终壮烈殉国,麾下第74师官兵亦全部战死。

张自忠殉国后,国府明令褒扬特予国葬,追晋陆军二级上将。5月28日,灵柩抵达重庆,蒋介石率军事委员会高级将领与国民政府各院长亲临致祭。蒋介石抚棺痛哭,亲题“英烈千秋”石碑,树立于山麓,以示永远悼念。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千余人,举行为张自忠等四将军的追悼大会。朱德萧劲光王若飞王稼祥王明等到会,毛泽东送“尽忠报国”挽词。

高志航(1907-1937),原名高铭久,吉林省通化市人,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上校司令官兼第四大队大队长。1920年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被选派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继而专修驱逐机科,毕业后又前往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其间改名为高志航。

1927年,高志航学成回国,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同学的朋友介绍,前往国民党军政部下的航空队任职。

1934年,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中校大队长。1935年,被派到意大利考察航空一年,在飞行表演中表现出众,墨索里尼看过后,非常钦佩他的能力,将随身携带防身用的钢笔手枪送给他作为纪念。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1937年8月14日,收到空军司令部发来关于日机进袭情报,若干日正向笕桥方向飞来,他立刻命令正在降落的三个中队再次起飞,利用最后余油拦截日机。高志航立刻驾机起飞,击落日机一架,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

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航空兵派出多批共34架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袭向杭州。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后因左臂中弹而返回机场。杭州各界得知后,纷纷前往医院慰问,蒋介石特地汇来一万元大洋,专电褒奖,责令将他送到相对安全的汉口去治疗。

出院后,高志航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专责南京防空,并兼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该大队被命名为“志航大队”。1937年10月,日机入侵南京,高志航击落日机一架。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兰州周家口机场,接收苏联援华战机。11月21日,周家口机场接到报告,11架日机向机场飞来。他立即下令作战,但此时日军战机已经飞到机场上空,在日机的俯冲轰炸下登上座机,刚进机舱就被日机投下的炮弹炸中而殉国,时年30岁。

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在汉口的追悼会上,蒋介石亲自主持,并敬献花圈致哀,上书“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周恩来也参加了追悼会,称赞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在忠烈祠的革命先烈纪念馆里,还有宋教仁(左)和戴安澜(右)的照片。

图14. 宋教仁(左)与戴安澜(右)

宋教仁(1882-1913),钝初,笔名渔父。1882年4月15日,宋教仁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1899年入桃源漳江书院。1901年考中秀才,1902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武昌中学,1903年武昌革命者聚会吸引了他,从此走上了反清革命之路。

1903年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成为挚友。黄兴因激烈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成立革命团体。1903年11月4日,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准备成立华兴会。1904年2月25日,正式成立华兴会,由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

1904年宋教仁赴日本。1905年6月入读法政大学,7月结识孙中山,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宋教仁任司法部检事长。1905年11月创立同盟会机关报《民报》。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发生争执,宋教仁因误会而对孙中山产生恶感,遂辞去东京本部的职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8日,宋教仁与黄兴一同抵达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局局长,起草一部宪法草案,同年4月27日,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辞去农林总长之职,当选为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主持同盟会工作。8月5日,宋教仁与四党谈判合作。协定原案用“民主党”,因反对者居多,遂改用“国民党”。8月11日举行筹备会议,宋教仁被推举担任临时主席。

宋教仁代表中国同盟会。另外四人分别代表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各党一致决议赞成合并。8月25日,代表们在北京的湖广会馆召开国民党成立大会,宋教仁当选为理事,任代理理事长。

宋教仁的政治前途如日初升,所至之处,欢迎会上无不人山人海。宋亦随时随地推广宪政理念,要旨是产生纯粹政党政治,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总理,组成责任内阁,先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在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订期3月20日北上赴京执行。

1913年3月20日,晚22时45分,宋教仁步入上海车站。随即遭预伏杀手狙击,腰部中弹,子弹射入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医院急救。

1913年3月22日,凌晨4时48分,宋教仁不治身亡,终年31岁,噩耗传开,全国鼎沸。孙中山说:宋教仁“乃中国宪法牺牲之第一人”。章太炎说:“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总理莫宜于宋渔父”。蔡元培说:“建设者居少数,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教仁为其最也”。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衍动,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人。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祖国危难之中,为表达誓死保卫中华之决心,改名“安澜”,取“挽巨澜于既倒”之意。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日军全面进攻热河长城抗战爆发。戴安澜当时在国民革命军17军,第25师,第37旅,第153团任团长,参加了长城抗战,之后晋升为旅长。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因战功卓著,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1939年,戴安澜晋升为第5军第200师师长。

1942年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西出云南,入作战。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的前进。

1942年3月25日,以8,000人挡住日军精锐的20,000余众的进攻,取得了同古保卫战胜利,赢得了中外赞赏。但同古战役后期,右翼的英军只顾逃命,放任日军长驱直入,左翼的国军行动迟缓,让日军偷袭成功。第200师处于被围歼之势,因此奉命向北突围。

中国远征军有被围歼之势,指挥官杜聿明按蒋介石命令,下令第5军经过缅北的山区撤回。第38师师长孙立人认为撤退路途遥远,拒绝接受命令。而接受美军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的指挥,率所部第38师撤往印度

戴安澜接受了撤退命令,率第200师,经过缅北的野人山和滇西的纵谷撤往云南,日军沿途追击第5军。因地形不利行军,第5军各部遭受严重打击。5月16日拂晓,第200师的师部在行进途中遭遇敌兵袭击,戴安澜胸腹部受重伤。

1942年5月26日,因伤口感染严重,已糜烂穿孔,缅北地形的复杂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因为缺医少药,伤口化脓溃烂。他自知来日无多,命左右卫士将之扶起,随后向北面高呼“反攻!反攻!中华民国万岁!”,遂牺牲于缅甸茅邦村,终年38岁。

1942年5月29日,因为天气炎热,遗体流脓水发臭,不能再继续行走,又不能留在缅甸,第200师官兵决定火化。火化后拣出遗骨,按部位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其遗骨由其属下背负,随同部队撤回云南。在撤退回国途中损失人员超过2,000人以上。

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的湘山寺为其举行了国葬,并晋升为国军中将。在戴安澜的国葬上,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赠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为其赋诗《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戴安澜将军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的军团功勋章,他是受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军人。

在忠烈祠的革命先烈纪念馆里,还有解放战争中被击毙的国民党将军,如黄伯韬,邱清泉和张灵甫等人。由于海峡两岸对他们的评价反差很大,这里就不叙述了。已经中午12点了,我们去参观忠烈祠的卫兵换岗仪式,下图是上岗的卫兵进入忠烈祠。

图15. 忠烈祠里的卫兵换岗仪式

最后我们终于结束了忠烈祠的参观,午饭后下午1点半,我们来到国立台湾大学,地址是:台北市舟山路73号。

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TU),简称台湾大学或台大。台湾大学是台湾第一所现代综合性大学,始于1928年日治时期所创立的“台北帝国大学”。1945年,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经改制与易名直到现在。下图是国立台湾大学的校门。

图16. 国立台湾大学的校门

台湾大学设有11个学院,3个专业学院,下分56个学系,111个研究所,18个学位学程。另设有50余个各学术领域之国家级,或校级研究中心以及进修推广部,还有台大医院等附属机构。台湾大学是全台唯一的一个学生人数超过三万的高等教育学校,

台湾大学现时亦属于“世界百强大学”,在2022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位居第68名。在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则位居第113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第184名。台湾大学在全台湾排名第一,台湾大学以自由主义学风而著称。

在另一方面,台湾大学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台北市新北市,逾90%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位居台湾前30%的家庭。在2015年,台湾大学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等三校,结盟组合为国立台湾大学联盟

下图是我儿在台湾大学校门前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台湾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图17. 我儿在台湾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图18. 我在台湾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下图是我儿在校门前花坛边留影,再下图是我在校门前花坛边留影,花坛上的字是“台大”。

图19. 我儿在台湾大学校门前花坛边的留影

图20. 我在台湾大学校门前花坛边的留影

下图是台湾大学校园内的主街道,再下图是台湾大学的行政大楼。

图21. 台湾大学校园内的主街道

图22. 台湾大学的行政大楼

下图是台湾大学校园内的一个小花园,中间有个喷水池。

图23. 台湾大学校园内的小花园

下图是台湾大学主街道旁边的特殊标志,一大一小两个挂钟。

图24. 台湾大学校园内的大小挂钟

台湾大学的校友,涵盖了1位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1位图灵奖得主(姚启智),4位总统(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5位副总统(连战,吕秀莲,吴敦义,陈建仁,赖清德),20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与143名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湾大学的校友还包括多位各国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等。例如田长霖(美国伯克利大学校长),白先勇(美国圣芭芭拉大学教授),李安(国际著名的电影导演),陈若曦(美国海外女作家协会主席),余光中(海峡两岸都推崇的著名诗人)等等。

除了学术桂冠得主外,台大师生和校友亦包括五院院长,部会首长,立法委员县市首长,县市议员等数百位的政界人士,对于台湾社会具高度影响力。

我在美国公司工作时,就有几位台湾大学毕业的朋友。每当谈起台湾大学的时候,他们总是眉飞色舞,说当年有个顺口溜:“来来来,来台大”和“去去去,去美国”。这是当年台湾有为青年梦寐以求的理想,鼓舞着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下午2点半,我们到台湾的总统府去参观。总统府是总统副总统的办公地,是台湾重要的政治中枢。总统府于1919年建成,台湾日治时期是“台湾总督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2006年间,名为“介寿馆”,2006年更名为“总统府”。

图25. 台北的总府

总统府虽为国定古迹,但因它是重要官署建筑,所以周围戒备森严,只有在特定时间才会开放给民众入内参观。下图是我儿在总统府大楼外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总统府大楼外面的留影,我们停留的地方是“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

图26. 我儿在台北总统府外面的留影

图27. 我在台北总统府外面的留影

“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原名台北公园,是位于台湾台北市的一座公园,北起襄阳路,南至凯达格兰大道,西为怀宁街,东为公园路。该公园邻近总统府外交部台北宾馆台大医院等机关建筑。下图是“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里的两个建筑物。

图28. 台北“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里的建筑物

第二天,2017年9月23日,是我们离开台北的日子。上午11点,我们退掉了旅馆的房间去台北火车站。乘坐桃园机场的捷运快线。中午12点,到达桃园国际机场的第二航厦站。下图是桃园机场捷运快线的出发点,再下图是桃园国际机场的第二航厦站。

图29.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捷运快线的出发点

图30.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的第二航厦站

下午12点半,我们在机场的美食广场吃午餐。下图是美食广场的餐厅(Food Court)。

图31.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的美食广场

我们乘坐的南方航空航班(CZ 3096),下午7点从台北(TPE)起飞,飞行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8点半到达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PGV)。这次台湾自由行,就安全顺利地结束了。

总结一下,这次旅行为时一周(2017.9.16-22),到过四个城市(台北,高雄,台中,嘉义),游玩两个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物价不算太昂贵,食宿交通很方便,许多景点不收费,全台通用悠游卡,问人问路很热情,两人花费700元(US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