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八篇:狮城新加坡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八篇:狮城新加坡

1995年初,我得到了一则消息:第六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将于5月22-26日在新加坡召开。我把博士后研究的部分结果整理一下,写成论文摘要,投稿到大会秘书处,准备参加这次学术会议。不久收到邀请函,我立即着手撰写论文,交付会费并预订机票准备出发。

1995年5月20日(Saturday),我搭乘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机(JAL),从芝加哥机场(ORD)起飞,横跨太平洋,第二天到达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Tokyo-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NRT),在那里转机去新加坡,仍然是日本航空的班机。

1995年5月21日(Sunday),晚上11点半,到达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Singapore Changi International Airport,SIN)。新加坡在亚洲的地理位置,见图1中的红色小圆圈,红色大圆圈里的红色区域是新加坡略图。

图1. 新加坡在亚洲的地理位置

下图是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

图2. 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

下图是新加坡地图,樟宜国际机场在新加坡的位置,见下面图中的第1点。

图3. 新加坡地图

我从樟宜国际机场乘坐出租汽车到达南洋理工大学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接待处的工作人员把我安排在学生宿舍7号楼住下。这次会议会址就在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在新加坡的位置,见前面新加坡地图中的第2点。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Singapore),别称狮城,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城邦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南面与印度尼西亚之间隔着新加坡峡,北面与马来西亚之间,隔着柔佛海峡,有两座桥梁连接新马两国。

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若干岛屿,最大的外岛是德光岛。新加坡地形平缓,最高点为新加坡岛上的一个丘陵,但海拔高度只有160多米。由于地形所限,新加坡的河流都很短,最长的流不超过10公里。

新加坡没有天然湖泊,所以水资源严重匮乏,只能建造人工湖储存淡水。新加坡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存储雨水,以及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淡水。

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潮湿,年平均温度在23~31摄氏度之间。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从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

这两个季风期间,是季候风交替月,即4到5月和10到11月。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有雷阵雨。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增加了1/4的面积,著名旅游胜地“圣淘沙”,就是填海造田的结果。

1819年,任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斯坦福-莱佛士当地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过莱佛士的努力,新加坡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转口港。由于新加坡地处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即马六甲海峡的南端出口,所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新加坡一直是大英帝国东南亚最重要的战略据点。1942-1945年间,曾经被日本占领三年半之久。二战后回归英国管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以独立城邦的形式加入马来西亚,称新加坡州。1965年正式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从穷困潦倒中,依靠国际贸易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凭借教育素质良好的国民,成为亚洲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纽带。

大多数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社会,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虽然人口组成以华人为多数,但并不是单一民族的国家,而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共同组成的移民国家,华人福建移民为大宗。

1978年,由中国的周培源教授,日本的Sato教授和印度的Narasimha教授,共同创建学术组织“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其宗旨是为加强亚洲各国流体力学同行的联系和友谊,提供学术交流的论坛,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和应用。

该组织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每2-3年召开一次“亚洲流体力学会议”,规模大约300人,出版物有会议论文集。今年是“第六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Sixth Asian Congress of Fluid Mechanics),时间是1995年5月22-26日,地点是新加坡。

下图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封面(左)和我的论文首页(右)。

图4. 会议论文集的封面(左)和我的论文首页(右)

1995年5月22日(Monday)是会议的第一天,上午9点是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周永祥教授(Y.T. Chew)致辞,接着是主题报告,然后按专题分组会议。这是我出国后第一次直接接触国内学者的机会,见到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秉纲教授。

童秉纲教授是我在中国科技科大学时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我做硕士论文,我毕业留校之后,他又是我们研究组的组长。从1978年入学,到1986年出国,前后共事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的言传身教,令我终生难忘。这次见面,已经时隔九年,倍感亲切。

下面的左图是他主持编写的高校教材《气体动力学》,下面的右图是他牵头出版的学术专著《非定常流与涡运动》。《气体动力学》被许多工科院校所采用,《非定常流与涡运动》书中的内容,是我后来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5. 童秉纲教授编写的高校教材(左)和出版的学术专著(右)

在一个分组会议里,我听了何志明教授的报告。何志明教授(Dr. Chih-Ming Ho),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的教授,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在许多学术领域中都有所贡献,特别是我所感兴趣的: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中的漩涡流动(Vortex Flows)。

1984年夏,何志明教授曾经到南京航空学院讲学,内容就是关于漩涡流动。我特地出差到南京去听他的课。他在黑板上用粉笔随手那么一画,就是个“活龙活现”的漩涡。他的课令我印象深刻,使得我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多次使用漩涡的概念,描述所承担到的项目。

下图是流体力学实验中一个漩涡流动的实例:圆柱后面的漩涡结构。

图6. 实验观察圆柱后面的漩涡结构

1995年5月23日(Tuesday)是会议的第二天,在上午中间休息时,我偶遇到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倪浩清。我们谈得很投机,他表示任何时候我回国时,都欢迎到他们单位去访问。第二年(1996),当我到北京参加另一个会议的时候,还真的到他们院里去访问了一次,以后又有机会合作过一次。

在同一天下午的中间休息时,我还遇到伊夫斯-卡格农(Yves Gagnon)。他是个帅气的白人小伙子,看起来像个大学生。但实际上是个教授,工作在加拿大东部埃德蒙斯顿的蒙克顿大学(University of Moncton,Edmunston,NB,Canada)。

第二年(1996),当我到北京参加另一个会议的时候,碰巧又遇到了他。这个年轻人,活泼热情爱交际,勾肩搭背自来熟。在游览明十三陵和八达岭长城的时候,他不断地向我问这问那,后来我们还真的有过一次合作。

在同一天下午,有一个讲演者叫孟晖,内容是全息测速技术。看起来像个小女孩,实际是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估计是77或78级毕业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幸运地得到终身教授的职位。这在1995年可是件大事,瞬时成了在中国人中大受欢迎的 “明星”。

1995年5月24日(Wednesday)是会议的第三天,上午安排参观南洋理工大学(NTU)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由于会议代表太多,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由导游带领,按照同样路线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结交新朋老友,大家都感到非常满意。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顶级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其校址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全球第12位。

南洋理工大学的主校园被称为“云南园”,位于新加坡的西南部。“云南园”经常被列入全球十大最美丽大学校园之列。下图是南洋理工大学的主校园,南洋理工大学在新加坡的位置,见前面新加坡地图(图3)中的第2点。

图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主校园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是新加坡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顶尖学府,现在是一所具有16个学院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202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为第25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为第11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排名中列为第32名。下图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新加坡的位置,见前面新加坡地图(图3)中的第3点。

图8.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

在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流体力学实验室的时候,我遇到了北京化工大学的教授张政。和倪浩清一样,他也表示任何时候我回国时,都欢迎到他们学校去访问。第二年(1996),当我到北京参加另一个会议的时候,还真的到他们学校访问过一次。

张政教授思想开朗,性格活跃,教学科研,卓有成就,我们很快就交上了朋友。1999年,“第八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中国深圳召开的时候,我们都参加了。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曾经合作过多次,一直到两人都退休。

圣淘沙(Sentosa),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该岛的南岸有个长长的海滩,岛上有七间大酒店,还包括世界级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圣淘沙的马来语意思为“和平安宁”。圣淘沙的位置,见前面新加坡地图(图3)中的第4点。下图是空中俯瞰圣淘沙。

图9. 新加坡著名的风景区圣淘沙

1995年5月24日(Wednesday),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Free & Easy)。听人说:“没到过圣淘沙就等于没到过新加坡”,我自然也要去看看。所以早就与童秉纲教授约好,一起去游览新加坡的圣淘沙。同行的还有航天部701所所长崔尔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欧阳水吾。

圣淘沙岛与新加坡本岛,不到半公里的海面,就有三种去圣淘沙的方式:“海陆空”。“海”是指跨海渡轮,“陆”是指陆上拱桥,“空”是指空中缆车。我们没有选择时髦的“海”与“空”,而是选择了最普通的“陆”:旅游大巴。

我们在岛上游玩了两三个小时,还在岛上吃了午餐。可惜那天我忘了带相机,没有照上一张合影,留下终生的遗憾。我那诲人不倦的恩师,中国科学院院院士童秉刚教授,2020年7月9日,以93岁的高龄与世长辞了。下图是他以前在校园里的留影。

图10. 童秉刚教授在校园里的留影

1995年5月25日(Thursday)是会议的第四天,下午2点,轮到我演讲了。内容见前面图4中的论文首页。由于我出国已经九年,攻读博士学位与博士后研究七八年,学术会议也参加过五六次,所以没有太大压力,讲演过程顺利流畅,回答问题简单明了。

接下来讲演的是一个日本人,叫做佐野修(Osamu Sano),内容是关于多孔介质的流化方法。他讲完回来后,我们交谈了一会儿,他给我一份会议通告:流体力学输运现象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Transport Phenomena,1997.11.30-12.3,Kyoto,Japan)。

下午中间休息时,倪浩清过来看我,向我介绍一个人,是北大教授周力行。他说周教授是第一次出国,英语口语有点压力。还说我的英语好,可否请我来代讲。我说代讲倒没问题,只是我不懂你们的内容。周教授把随身携带的胶片拿出来,我看了一下觉得不难就答应了。

晚上回来后,我拿出胶片来阅读,是关于水力旋流器(Hydro-Cyclone)的CFD计算方法,不算生疏,于是就像自己的论文一样,认真地做了准备。

当天晚上,是会议的晚宴,在新加坡的一个中国饭店里举行。除了必要的大会主席致辞祝酒之外,还有中国特色的狮子舞。狮子舞既有中华文化的习俗,又有新加坡是“狮城”的暗示。酒席之间,杯酒交融,气氛热烈,新朋老友,欢聚一堂。

图11. 会议晚宴上的狮子舞

晚宴上与我同桌的是陈乃兴夫妇和儿子一家人。陈乃兴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儿子陈小冬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相当于北美的教授)。父子两人都是流体力学领域中的精英人才,我们同行又同业,聊得非常投机和舒畅。

陈乃兴还告诉我,明年的第三次国际内流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欢迎我去参加。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会议通知给我,(Aerothermodynamics of Internal Flows III,1996.9.1-6,Beijing,China)。第二年,我还真的去参加了那个会议。

1995年5月26日(Friday)是会议的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上午11点,会议程序是倪浩清和周力行的论文,但是由我来代讲,当然与会代表并不知道。讲演结束后,他们都非常高兴,纷纷表示要邀请我回国访问。

当天下午4点,是会议的闭幕式,由会议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永祥教授致闭幕词。他对与会代表表示感谢,欢迎大家参加下一届的亚洲流体力学会议。散会后,代表们纷纷互相告别说再见。就这样,这次会议圆满地结束了。

1995年5月27日(Saturday),是我在新加坡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在新加坡市区游览唯一的一天。明天我将动身去日本,参加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清晨一大早,中国留学生刘昊和于旭东,就来到我的宿舍,准备全天陪同我游览新加坡。

刘昊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与我儿在科大是同班同学。其实,在我来到开会地点的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由于我头天晚上睡得迟,那天早上起得晚,赶到会场时开幕式正在进行,我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椅子上。

一个年轻人悄悄走过来说:“安叔叔您好,我是刘昊,安杨的同学”。我问,我们见过面吗?他说没有,但是安杨的脸和您一模一样。我凝视着眼前的小伙子,心想:“凭着一张脸,就能确认身份,何等聪明?不怕认错人会尴尬,就来打招呼,何等积极?后生可畏前途无量啊”。

刘昊和于旭东首先带我去参观“鱼尾狮”。鱼尾狮(Merlion),是一种虚构的鱼身狮头动物。1966年,新加坡旅游当局选中鱼尾狮,作为新加坡的地标,如同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或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鱼尾狮在新加坡的位置,见前面新加坡地图(图3)中的第5点。

图12. 新加坡的地标“鱼尾狮”

狮子的设计灵感来自关于新加坡历史的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位来自远方的王子,在前往马六甲的途中来到了现在的新加坡。他刚登陆就看到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于是他为此地取名为“新加坡拉”(Singapura),梵文中意为“狮子城”。

鱼尾的意义是因为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它的一切都与大海密切相关。所以鱼尾代表着该国与海相关的过去。狮子则有双重含义,既代表着新加坡原本的名字,意味着“狮子城”。也象征着新加坡在当今世界经济上的力量,如同一只“雄狮”。

鱼尾狮(Merlion),这个英文单词,令人想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地标美人鱼,即“鱼尾美女”。既然鱼尾(Mer-)加上美女(-maid),就是美人鱼(Mermaid)。那么鱼尾(Mer-)再加上狮子(-lion),自然就是鱼尾狮(Merlion)了。下图是丹麦哥本哈根的地标“美人鱼”。

图13. 丹麦哥本哈根的地标“美人鱼”

下图是我在鱼尾狮前方的留影,再下图是我与于旭东在鱼尾狮前方的合影。

图14. 我在新加坡鱼尾狮前方的留影

图15. 我与于旭东在鱼尾狮前方的合影

下图是我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海边的留影,再下图是我与刘昊在同一位置上的合影。

图16. 我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里的留影

图17. 我与刘昊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里的合影

下图是我在新加坡河上一个大桥前面留影。

图18. 我在新加坡河上一个大桥前面的留影

刘昊和于旭东又带我游览了新加坡市中心,议会大厦,市政厅,最高法院,大教堂,音乐厅等等。下图是我在新加坡市中心的留影。

图19. 我在新加坡市中心的留影

1995年5月28日(Sunday)上午,我乘坐日本航空(JAL)的班机,从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SIN)起飞。当天下午,到达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NRT)。东道主高桥教授带着中国留学生于可深到机场接我,安排我到旅馆住下。我在新加坡的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