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花开了(下)

马莲花开了(下)
           

       我和马莲是有缘分的,这个缘分起源于我小时候的顽皮。年少时喜欢掏鸟窝,每逢夏季麻雀孵出了小鸟,把那还没有长出羽毛的浑麻不溜溜(故乡俗语,就是书本里说的雏鸟)的小鸟儿捉回来,放到一个用茭简简(故乡俗语,就是高粱穗的杆)做成的笼子里。小鸟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蚂蚱,我们每天都要去河滩上拍蚂蚱。那是一种故乡特有的蚂蚱,其他地方我没有看见过,样子很小,大小和臭板虫(故乡俗语,宁夏叫潮虫。)差不多,喂小鸟正合适。这种蚂蚱不会飞只是蹦跳,一次可以蹦跳一尺来高,一二尺远。我们用手掬成个巴巴去拍蚂蚱,拍到了就串到一根毛友友草上。这是新鲜的野味,雏鸟吃了这些蚂蚱长得又快又健康。我保存蚂蚱的方法与其他小伙伴不同,用的是马莲笼笼。用马莲笼笼保存的蚂蚱不会死,可以保存几天不腐。有时也用马莲笼笼装逮来的叫喳喳(故乡俗语,也叫秋铃儿,就是知了。),那叫喳喳在里面知留知留的叫,小伙伴们很羡慕。
       编蚂蚱笼笼是家居岢岚南至党的大表哥教我的。大表哥名叫党进才,是我大舅舅的长子,他可是个能人。人长得周正,个头又高,白里透红的面皮,有些女儿相。他什么都会做,大到起房盖屋,小到缝衣纳底;地里扶犁割麦,家里蒸煮煎炸;编箩头,栽扫著,劈扁担,割锅盖,编笊篱,搓麻花;宰猪杀羊,逮兔子捉葛灵(故乡俗语,就是花栗鼠,松鼠的一种。),本事多的很,能耐大得很。我很喜欢大表哥,也很崇拜大表哥,总是盼望着他来。他来了总是帮着做事,不失闲。也逗我玩,教会了我不少本领,编马莲垛垛和马莲笼笼是其中之一。
       大表哥教的很细致,手把手的教我。用四根马莲叶,就可以编成一个正方形的马莲垛垛,这个马莲垛垛有四支双叶指向四方。在这个基础上再编一层,就可以变成正八边形的马莲垛垛了,这时的马莲垛垛周边有八支单叶,像个发出光芒的太阳。两个八边形的马莲垛垛就可以交织成一个马莲笼笼了。马莲垛垛比较容易学,马莲笼笼就比较复杂,要细心耐心。大表哥教了我好几次我才学会,但还是没有大表哥编的好看。
       故乡的马莲叶不仅是可以编蚂蚱笼笼,也是捆粽子的首选。五月端午乡亲们包粽子,把在苇地里打来的新鲜苇叶,河滩上割来的新鲜马莲叶在锅里煮熟,放到凉水里浸泡着,把煮熟的马莲叶撕成条,用来绑扎包着黄软米的粽子。这样的粽子煮出来散发着大自然的清香,是地地道道的故乡味儿。
       故乡青春梦,步量四海程。一叶马莲草,牵出他乡情。
       2019年春假,我们去欧洲旅行。在英国伦敦的一个公园里看到两位女士说说笑笑的在做编织。她们在用马莲叶做十字架,我猜想她们是教会的。在她们面前的圆桌上放着一些马莲叶,是淡黄色的,叶子侧边有淡淡的绿,恬淡文静,让人喜爱。这马莲叶立刻把我吸引住了。我凑上去向她们打招呼,示意用她们的马莲叶,她们高兴的请我参与。我选了四根一样宽窄的马莲叶,使每一根两头对折。取一根夹住另一根,两根成九十度;第三根夹住第二根,和第二根成九十度,和第一根成平角;第四根有所不同,先夹住第三根,和第一根第三根都成九十度,和第二根成平角,第四根的对折叶头从第一根的中间穿过去;这时四根马莲叶形成相互夹与被夹的样子,分别指向四方,呈十字形。慢慢分别把四根拉紧,一个正四边形的马莲垛垛就成了。接下来我把四根单叶四十五度角分别反折,还是相互夹与被夹,再慢慢拉紧,就成正八边形的马莲垛垛了。形状像一个太阳。两位女士一直认真的盯着看我编着,兴趣盎然。看我编好了,连连夸赞,喜不自禁,拿在手中仔细观赏,并且留影一帧,作为留念。真应了那句老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大表哥,你的手艺留在英国伦敦了。
       马莲的故事是很多的,她的足迹遍布世界,人们都喜欢她。因为她美丽而又略显神秘的外表,马莲花的花语被定为:神秘。以她为题材的故事在民间广泛传扬,被谱成歌,被写成诗,也被拍成电影。
       记得故乡时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就叫《马兰花》,是一部神话黑白故事片。里边有一句台词至今记得: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于是说这句话的人,愿望实现了。
       马莲花开了,我的心飞了。飞回了故乡,飞向了世界。飞进了梦里,看到了亲人,好亲好幸福!
       请朋友们记住,马兰花就是我故乡的马莲花,蓝幽幽的马莲花,蓝格荧荧地彩。

                                             
2019年4月18日拍摄于英国伦敦,正面女士右手拿的像太阳的就是我编的马莲垛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