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苍天者,歼我良人。

彼苍天者,歼我良人。意思是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 

出自《国风·秦风·黄鸟》,为先秦华夏族民歌,作者无名氏。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

说的是秦穆公死后用活人殉葬的事, 表达了对人殉控诉,以及对于三个贤人的惋惜

秦穆公死前就想让群臣和他一道同赴黄泉,一次与群臣饮酒,趁大家喝得晕头糊脑时说:“咱们君臣,生时同乐,死后也要同哀呀。”而奄息、仲行、针虎三个大臣当场表态,愿随他共死。 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赢任好驾崩,殉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 其中子车氏三兄弟,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也按承诺随之殉葬而死,这三兄弟是秦国的贤者,人们哀悼他们,于是创作了这首挽歌,诗中表达了对极度残忍的活人殉葬制的控诉,以及秦人对于三良的惋惜.

秦穆公在世时的仁慈是天下闻名的。秦国有一个御苑马场,建在岐山。 有一天在放牧后回来清点,丢了一匹马。牧马官很惊恐。赶紧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马骨头,宝马被这些农民给偷吃掉了,牧官十分愤怒,于是把这三百人全部都判了死刑。穆公当时一听,初时愤怒,怒气过后沉思,马已经进了他们的肚子,杀掉他们也于事无补。现在秦国目前国力很弱,最缺少的就是人口和人才。三百人也不是个小数字,杀掉他们,导致国力下降,还落一个爱马胜过百姓的口实。于是饶了他们吧。然后还恩威并施,骗他们说宝马肉有毒,光吃肉不喝酒,人不久就会死去, 于是让人给他们抬两桶酒来。

(秦国立国就是靠的养马,秦人先祖恶来是纣王悍将,为纣王战死,秦人是被周朝流放到陇西蛮荒之地的,后来出了叫非子人善于养马,周天子就赦免了秦人的罪过,让非子为周王室养马,并在一个叫秦的地方给了他一块50里的小封地,非子在那里建了一座城,秦非子,嬴姓封于秦地,故而秦非子是秦国开国君主,号为秦嬴。)

有爱惜人才,仁慈名声的秦穆公,死前确判若两人,让秦国三个栋梁为他殉葬。自其后秦国君几乎毫无作为,到了秦献公之前,甚至出现了四代乱政。四代乱政只是秦孝公求贤令中的定义把厉、躁、简、出,当作乱秦的祸首,其实真正秦国乱政远不只这四代。

人殉制度,在秦献公时期被禁止。一般春秋战国的分界时间,是把赵魏韩三家分晋做为战国的开端,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从青铜器到铁器过渡的时刻。毫无疑问商鞅变法的成功是使秦国获得雄踞诸侯称霸天下实力的决定因素。但战国初期本身就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变法层出不穷,在商鞅办法之前已经有吴起在楚国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而秦国的变法始于秦献公, 即商鞅的伯乐--秦孝公的父亲。 秦献公在秦国推出了户籍相伍的制度,方便国家征徭役,邻里之间互相监督,这个户籍制度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有深远影响,给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最值得一提的是秦献公废除了在秦国延续三百年的人殉陋习。秦献公的目的或许是为了避免殉葬造成劳动力人口缺失,但这个举动可以算做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风·秦风·黄鸟》白话译文如下: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

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

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

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国风·秦风·黄鸟》原文如下: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秦孝公《求贤令》原文,敢骂自己祖宗,堪称千古奇文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

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移花接木 发表评论于
姐,新周愉快, 言重了, 我没有按时间顺序码,只是有点狗仔心理,专门挑有点八卦,狗血的题目,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系列讲座好像是你的意识流。老弟新周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