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合家欢活动是一起追看迪斯尼频道的《星战》衍生剧 Obi-wan Kenobi,逻辑牵强,槽点满满,但家里的星战迷听不得批评,我只好三缄其口,敬陪末座。等看完了可以自由活动,我继续追网飞《罗马帝国》(Roman Empire) 纪录片系列,倒像潜底许久终于浮出水面透气:)
平心而论,网飞版的《罗马帝国》纪录片系列没有完全忠于史实,更注重故事性。在呈现历史事件时,或者略过某些细枝末节,或者选择因时间久远而众说纷纭的某一种臆测,有取有舍,串联而成帝王大事记。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叙事流畅,既捋顺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一鳞半爪的典故出处也得以还原到故事背景里,兼顾知识性和娱乐性。我刚看的凯撒 (Julius Caesar) 生平就是如此。
当时的罗马共和国面对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政府派出各路军队镇压,将领克拉苏 (Marcus Crassus) 和庞培 (Pompey Magnus) 都想抢得头功,独领风骚。起义军最终被击溃,数千奴隶沿路钉死在十字架上,斯巴达克斯的尸体却一直没有找到。克拉苏和庞培不得不因此共享平乱荣耀,互不服气。为化解僵局,凯撒劝说两人联手形成了“前三巨头同盟” (the First Triumvirate),三人共同操控罗马政坛。此计一举两得,让人联想起英国首相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的名言,”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 (永远不要浪费一次好危机。)的确,“危机” 者,危险的机会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何况是因利益结合的盟友?三巨头同盟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就土崩瓦解。克拉苏和庞培担心凯撒势力壮大,联手排挤,凯撒被迫离开罗马,前往高卢。在任职高卢总督的八年间,凯撒东征西战,征服高卢全境(今法国)。凯撒是儒将,戎马倥偬之余记录战事和阐述政见,是为《高卢战记》。
凯撒捷报频传,罗马城内的克拉苏开始为自己的政治声望担忧,决定攻打安息帝国 (古波斯,今伊朗)以树立战功增加政绩。可惜进攻失败,克拉苏被俘身亡。纪录片里他被处死的细节令人发指,熔成液体的金子倒进克拉苏咽喉,活活烫死!这与我查到的资料有异,一说是其死后首级被割下,嘴里灌满了熔化的黄金,另一说是头颅被浇铸黄金做成王冠。不论哪一种做法,明显都是为了讽刺克拉苏,用黄金向这个罗马历史上最富有的人 “致敬”。记得美剧《权力的游戏》里也有同类酷刑,神经质的 “龙舅” 韦赛里斯吵闹不休要王冠,震怒的马王下令熔化了金子从他头顶浇下,“冠成” 命丧。
克拉苏之死标志了前三巨头同盟的完全终结,凯撒与庞培从盟友转成了对手。凯撒决心回到罗马政权中心再次角逐权力。当高卢军团行至卢比孔河边,凯撒犹豫了,因为罗马共和国规定将领不得率军过卢比孔河,违者为叛变。卢比孔河边徘徊不前的凯撒,倒像易水边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又如一千多年后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哀叹,“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当凯撒终于下定决心跨过河,他只说了三个字:“骰子已被掷下。” (Alea iacta est.)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何妨再赌一把?!英谚 cross the Rubicon 由此而来,跟中文的 “破釜沉舟” 相对,退路已断,唯有前行。
跨过卢比孔河的凯撒向罗马逼近,正式揭开了罗马历史上为期四年的 “凯撒内战” 序幕。凯撒大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庞培军队节节败退,一路南下逃到了埃及。“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凯撒紧追不舍到了埃及。为了讨好凯撒,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三世 (Ptolemy XV) 砍下了庞培的头献上,希图与之结盟以平息埃及朝廷的权势之争。凯撒看到托盘呈上来的庞培首级,不喜反怒。史料上说是因为凯撒曾希望宽恕庞培以收买人心,换取政治资本,但我想,他的震怒里未尝没有有英雄敬英雄的惺惺相惜?!凯撒不满托勒密所为,转而联手其长姊克里奥佩特拉七世 (Cleopatra VII) 将其击败。克里奥佩特拉被拥立为国王,即史上著名的埃及艳后。凯撒和克里奥佩特拉生有一子,昵称 “凯撒里昂”,意为 “小凯撒”,是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国王,后被罗马开国皇帝屋大维杀死。
纪录片结尾,再现了历史名场面凯撒遇刺身亡一幕,年仅五十五岁。
纪录片拍得很有水准,不论史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可以有所获益。不过,缺憾还是有的,比如说,凯撒的另一句名言即 “我来,我见,我征服” 没有包括进去。公元前48年,凯撒击败了本都 (Kingdom of Pontus) 国王法尔纳克二世,传到罗马长老院的捷报只三字,“VENI, VIDI, VICI.” (我来,我见,我征服。)联系罗马当时仍处于内战,凯撒这三字捷报不仅宣告了胜利,显示了力量,更是一种示威,对罗马长老院和庞培支持者的轻蔑都在不言中。(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