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命经》 作者考析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慧命经》 作者考析  (此文初稿发表于:2017年1月 1日) 

引言

柳华阳著《慧命经》一书,自道光年间至今有多种印本和抄本流传。近年来有人提出此书是明末道人谢凝素所作。孔令宏先生曾在[柳華陽及其內丹思想]一文中,对此进行研讨并认为,閔一得似乎有為謝凝素爭搶《金仙證論》、《慧命經》著作權的嫌疑。

另外,周全彬,盛克琦二位先生曾撰写了[《金仙证论》与《慧命经》作者考辨] 一文,深入探讨此一疑问,并在文中提及,当年陈樱宁先生钞【孤山咏谢凝素】一诗时曾作按语“世人皆知二书为柳华阳所作,独此处谓是谢作柳刻,惜余无暇考证,姑存其说而已”。
自此两篇文章发表之后,迄今尚未见到对这一疑问的后续研究,故笔者撰此文做进一步的讨论。
为讨论方便,以下尊称谢凝素为凝素子,閔一得为懒云子,柳华阳为华阳禅师。
 

一,疑问之源头

【孤山咏谢凝素】一诗,出自陈文述的诗集《西泠仙詠》卷二。陈文述(1771~1843)是浙江钱塘人。著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秣陵集》、《西泠怀古集》、《西泠仙咏》、《西泠闺咏》,《碧城诗髓》等。

陈文述年六十始學道,師事閔一得 ,為龍門派弟子。诗集《西泠仙咏》大概完成于道光十四年(1834)。从网上查到电子版《西泠仙詠》,其中的【孤山咏谢凝素】一诗之前还附有88个字的谢凝素传略。
 
现将该诗全文抄录如下:
“《孤山咏谢凝素》
名太易,武进人。尝寓毗陵红梅阁,月夜闻群仙环佩声,得白玉蟾注《道德经》,伍冲虚为之解释。尝居孤山,谒王昆阳于宗阳宫,后返金盖梅花岛。陶靖庵比之白鹤,黄赤阳称为梅仙。尝著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今为僧柳华阳所刻。
红梅阁畔栖元处,金盖山中种树年,放鹤有亭来偶尔,冥鸿无迹去翩然,诀从道德真经得,书任华阳释子传,欲向巢居问和靖,生前生后总神仙。”
 
再将懒云子所编《金盖心灯》卷三中的【谢凝素律师传】后半部分抄录如下:
“师姓谢名太易,......   著作颇多,传世不少。其最元者,金仙正论,慧命篇,金丹火候。癸亥出游不复返。(鲍廷博注:以上本于金盖云笺。)嘉慶四年,有僧稱柳華陽者,寓京師之天壇東側,年約四五十許,有謂安慶人,有謂武進人。餘慕而造訪,出示著書,目同而文小異,今且付梓。柳華陽詎即凝素子歟?抑其元裔歟?總之仙佛一家,今古一時,萬靈一性,何謝何柳?書傳則幸雲。”(注:闽一得年谱中,并未记载嘉庆四年于京师访华阳禅师之事,但嘉庆三年曾因山事进京。)
 
懒云子的《金盖心灯》完成于嘉庆十五年(1810),陈文述的诗集《西泠仙詠》完成于道光十四年(1834)。可见陈文述是“从其师闵一得之说”,而疑问之源头是来自懒云子。
细读之后,发现陈文述写的传略与懒云子写的【谢凝素律师传】意思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懒云子未说明当时见到的是几种书,具体的书名是什么。而且他提出了两个猜想:僧柳华阳可能是凝素子,或是谢之玄裔。其理由有三:
    1.  凝素子是武进人,据说华阳禅师是武进人,故此二人很可能是同乡。
    2.  凝素子所著之书有金仙正论,慧命篇,华阳禅师所著之书为金仙证论,慧命经,书名相近。

    3. (华阳禅师)出示著書,(与凝素子之书)目同而文小異。

在分析懒云子的猜想之前,先看一下凝素子和华阳禅师二人的身份和经历。

二,凝素子的身份和经历

《碧苑坛经》中,有提到凝素子:“是书出于康熙戊辰岁。演成于金盖龙峤山房。寔为陶靖蓭,黄隐真,盛青厓,朱九还,闵雪蓑翁,陶石蓭,谢凝素,诸名宿皆医世之材” 。

另外,还有其他资料提到凝素子。湖南道教源流及历代名道 ,历代全真宗师名单以及中華道教大辭典的词条 :
“謝太易,清初江蘇武進人,自號凝素子。據《金蓋心燈》載,太易性情沉毅。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孤山,得《白注道德經》,始奮志求道,就正於姚太寧。復又師沖虛子,遂為解釋章注,縱談元奧。沖虛子攜游至武陵,授以龍門大戒及諸秘法。清世祖平定江南後,返金蓋山。康熙三年(1664年),晉謁王常月於宗陽宮,又多受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雲遊出山,不知所終。著有《參同契注疏》、《白注道德經疏》、《金仙正論》、《慧命篇》、《金丹火候》、《梅鳴清賞集》、《植梅譜》、《日用編》等傳世。”
就目前所见资料,凝素子的生卒年,师承,道号,及有无弟子均不详,而且上面提到的《參同契注疏》等八部凝素子的著作,目前没有见到一部抄本或印本。迄今都一致认为他是全真派道士,在世的时间为明末至康熙末年。

三,华阳禅师的身份和经历

柳华阳(1736年-?),原籍洪都(南昌)之乡。幼而好佛。因入梵宇有悟,常怀方外想。见僧辄喜。乾隆年间曾中武举(传庐),后在皖水双莲寺出家。为寻师足迹遍荆楚间但无所得,无奈只好每天夜里二鼓盟誓叩拜上苍,约半年后终于遇到合洪、冲虚二真人传其秘旨,豁然通悟。之后在庐山得到壶云老师传授,临行前嘱咐他:延续佛教双修命脉,以度有缘人。他与道侣数人隐迹修炼,因碧蟾等四人苦修后已成舍利,默契师传,故纂集《慧命经》一书,为接引后学之梯筏。他在《慧命经》中提到,他的另一位老师是寂无禅师。

就目前所见资料,华阳禅师的卒年,法号,及佛门传承不详。《慧命经》一书中提到,他弟子门人有:碧蟾、了然、琼玉、真元、朱涂、会然、太邑海会寺方丈龙江,洪都药师院方丈石藏和尚。《金仙证论》一书中提到,他的弟子门人有:道人高双景,僧妙悟,浑然、古皖山合封、太邑海会寺方丈僧龙江、僧豁然、王会然、了然、紫霞,梁靖阳。
关于华阳禅师的身份和经历,可以参看笔者以前发表的两篇文章:[关于华阳禅师(柳华阳)生平的三点考证 ], [关于华阳禅师(柳华阳)师承的三点考证]

四,凝素子与华阳禅师不是同乡,生活年代相差百年,而且宗教信仰不同

凝素子是江苏武进人,他“尝寓毗陵红梅阁,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孤山,清世祖平定江南後,返金蓋山”。

毗陵红梅阁,在现今常州市红梅公园内。常州距离南昌大约700 公里。
孤山,应为现今杭州西湖孤山。杭州距离南昌大约500 公里。
金盖山,即现今湖州金盖山。金盖山距离南昌大约650 公里。
从距离上看,凝素子曾经定居过的地点,与华阳禅师的家乡江西南昌府相距千里以上。说此二人是同乡,并无根据。
 
凝素子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孤山,假设当时他20岁,那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雲遊出山时,是40岁。华阳禅师是1736年出生,此时如果凝素子在世,他应该是113岁。到嘉庆四年(1799)时,凝素子应该是176岁。但懒云子说,他嘉庆四年所见到的僧柳华阳“年约四五十许”。那么可以确定,华阳禅师和凝素子不会是同一人。
 
凝素子生不茹荤,曾就正于姚耕烟,后晋谒王常月于宗阳宫,又多授受。陶靖庵比之为鹤,黄赤阳称为梅仙。据懒云子所撰的【谢凝素律师传】,凝素子是一位全真派道教律师,那就是道教徒中学戒、持戒精深的法师。
 
华阳禅师幼而好佛,自出家后励志江湖三十余年,为寻师足迹遍荆楚间。得到壶云老师传授之后,作为延续佛教双修之人,一直保持僧人身份,是一位佛教徒。道光丙午(1846)年梁靖阳所撰[金仙证论、慧命经合刻序]中提到:“夫华阳师去今未远,恒与及门弟子豁然、琼玉诸人,往来名山间,有缘者尚可旦慕遇之”。

宗上所述,从生活年代,居留地点和宗教信仰上看,凝素子没有可能收华阳禅师为弟子。

 五,《慧命经》是一部关于佛教双修的佛经

笔者在2016年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慧命经》传本小考 。其中就例举了《慧命经》是佛经的一些证据。在此再作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1.《慧命经》一书,全文大约3万字,分为14篇。前8篇是图。在这8篇里,道胎图,出胎图,化身图,和面壁图这四幅,其中画的都是佛家人,因为这四幅图里的人像没有画头发和胡须。道经里的图以及古代医书里的图,如果是完整的人体像就都画有须发。比如道经《性命圭旨》,医书《经脉图考》中的图就是如此。此外,漏尽图第一,法轮六候图第二,其篇名中包含了佛门用语。各图所配的诗句里也有多处是佛门用语。例如:慧命,佛祖,佛相,菩提,莲花,极乐,色相,法界,禅定,金刚体,欢喜地。
 
    2.《慧命经》中,引用世尊,淨光如來等十位佛的说法之语,达40处,约500字。引用《楞严经》,《法华经》等15部佛经,达49处,约1000字。引用云峰禅师,寂无禅师等13位禅师的话语,达30处,约700字。以上总计2200余字。
 
    3.《慧命经》最末一篇“决疑第十四”,是华阳禅师与了然,琼玉,僧真元,龙江和尚,石藏和尚这五位弟子的问答,全文大约2400字。这五位弟子中有四位是佛家人,而且都是与华阳禅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如果对修炼界有所了解,会明白公开刊印的经书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验证师弟之间的传承关系。所以“决疑第十四”这一篇,是明确了此五位弟子都是佛教双修法脉的传人。

    4.《慧命经》中有相当篇幅是对当时佛门修证方法的抨击和否定,总共约1500字。例如:”拜佛不见成道,念经不见成道,受戒不见成道,打七一门,释教今时称为最上,不见成道,看话头参禅,若释教之傍门;楞严华严坛经乃实语也。禅师语录,和尚语录,乃妄语也;自達摩寂無後,無有形神俱妙之高僧矣... “    在同时期的道经中,绝对看不到此类言论。例如刘一明所著的《道书十二种》,其中连“慧命”,“漏尽”这两个词都从未出现过。

以上 2,3,4 项合计,字数约为6000余字,占《慧命经》全文字数的1/5。

六,确定“目同而文小異”的具体方法

“目同而文小異”,是懒云子认为,华阳禅师出示的著书之目录,与凝素子著书的目录完全相同,而二人之著书的正文则有很小部分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懒云子并未说明他所见到的书是一部还是多部,书的名字是什么,以及书中是否有多幅图。但他提到了“今且付梓”,那就是说当时看到的是抄本,之后该书很快会刻板刊印。那么这个“目同而文小異”的结论具体是通过何种方式的比较而得到的呢?

假设懒云子当时见到的只有一部书,《金仙证论》。因为该书有3万余字,要得出“目同而文小異”的结论,大概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华阳禅师的《金仙证论》与凝素子的书逐字逐句做对比。其二是懒云子本人具有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两项天赋,之前早已将凝素子著书的全部内容熟记于心中。在拿到华阳禅师的《金仙证论》之后,随手翻一遍,大概一刻钟之后就得出了结果。

普通人阅读速度为(300~500)字/分钟,读3万字大约需要60~100分钟。假如凝素子的书是抄本,华阳禅师的《金仙证论》也是抄本,那么核对起来肯定要比读印本费时。现在假设懒云子的阅读速度比普通人快,核对完两部抄本共6万字的时间为150分钟。
作为初次造访的客人,不与主人叙话,却花一个多时辰埋头核对主人的著书,这恐怕不合常理吧?如果说把书借回去花上半天时间来做对比还差不多。若果真如此,难道懒云子赴京师随身还带着凝素子的全部著作?这个也是超出常人之想象。
 
那么懒云子读书是否能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呢?百度百科上有词条"闽一得" 和 “懒云子”,但其中并未提到他具有这两种天赋。再看懒云子为“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所作的序言其中提到懒云子(乾隆己酉之后),越四载,过(云南)鸡足山,访鸡足道者于龙树山房,并见到鸡足道者案头上的《三尼医世说述》一书,“乞,勿与,请录之。”这个与情景与6年之后在京师访华阳禅师很相似啊,懒云子都是作为访客,在主人处看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好书。

假如懒云子有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本领,当时只要拿起该书随手翻一翻,一刻钟之后就熟记于心中,何至于要请录之?《三尼医世说述》全文还不到7千字,况且当时要做的是读此一书,而不是核对二书。由此可见,懒云子没有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天赋。

七,懒云子看到的是《慧命经》么?   

笔者认为,假如他在嘉庆四年果真见过华阳禅师,而且当时见到了华阳禅师所著的书,那么无论是见到了哪些书,其中肯定没有《慧命经》。理由如下:
 
    1.《慧命经》在嘉庆四年时仍旧是秘传本。所以当时华阳禅师是不会把该书拿给外人看的。因为公开此书后会给自己和很多人带来麻烦以至于获罪。吴兆波先生在“乾隆皇帝与佛教”一文中,指出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习惯中,成为他每天必修的“功课”。假如华阳禅师的《慧命经》是在乾隆年间公开刊印,很可能因抨击佛门流行的修证方法而获罪,或是被人攻击谴责而累及师友。看看释印光对华阳禅师的评价就知道了。
 
    2.《慧命经》前有华阳禅师所写的自序一篇,开头第一句就是“华阳,洪都之乡人也”。在“漏尽图”和“集说慧命经”的篇首,都有一行字“江右株林桥传庐柳华阳撰并注”。洪都是指南昌府,江右是指江西。如果懒云子看到了这三处与作者籍贯有关的文字,他绝不会把“有謂安慶人,有謂武進人”这句话写进【谢凝素律师传】。

    3.《慧命经》第十四篇是决疑。决疑中的师弟问答,说明此书不仅阐述佛教双修的理法,而且还延续了佛教双修法脉。以禅宗六祖为例,性功可以自性自悟,但命功必须师传。即使有师传,如果没有具备资格并领受任务,也不会轻易将命功再传,更不会去延续佛教双修法脉。嘉庆四年懒云子见华阳禅师时,他已经学道30余年,并已经执掌金盖山教务数年。相信他能看明白“决疑第十四”所表达的意思。

从以上三点可以认定,懒云子并未读过《慧命经》。不仅是懒云子,【孤山咏谢凝素】一诗的作者陈文述,《金盖云笺》的作者陶石菴和陶静菴,订正《金盖云笺》的徐清澄,还有注解《金盖心灯》的鲍廷博,他们应该都未读过《慧命经》。因为这六位古人都是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之前去世。《慧命经》初次公开刻印应该是在道光十年(1830)前后,在福州作为佛经刻印的。之后在道光二十六年《金仙证论》《慧命经》二书的合刻本在福州公开刊印。因为当时闽地交通不便,《慧命经》又是佛经,所以流传不广。懒云子等道教中人未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此书并不奇怪。

八,《慧命经》的作者是华阳禅师

一般来说,道教全真派的律师,不会去写一部3万余字的佛经。看看《碧苑坛经》中提到的,与凝素子齐名的另外六人,陶靖蓭,黄隐真,盛青厓,朱九还,闵雪蓑翁,和陶石蓭,他们就没写过佛经。如果能自悟佛理,或得到过一些传授,那么可以为经文写注或诠释佛经,或编写出关于某一修炼方法的书籍。比如懒云子就写过《雨香天经咒注》和《大梵先天梵音斗法》

因为功法本身的特殊性,即使得到过某一方面的传授,若是没有得过师命,如壶云对华阳禅师嘱咐的“佛教双修今已断灭,子当续其命脉”,也不会去收徒著书。乾隆庚戌年鸡足道者传懒云子西竺斗法之后说,“西竺至宝,汝已易得。善护正宗,戒亏则力薄。”所以后来懒云子只是撰写了《大梵先天梵音斗法》12卷传世

如果一位资深道教徒,未得师命,却去撰写一部3万字的佛经,替佛教延续双修命脉,这个会不会给人越俎代庖的印象?

综上所述,《慧命经》是一部为延续佛教双修命脉而写的佛经,只有华阳禅师具备撰写此书的资格和能力, 他才是该书的唯一作者。

致谢

在此特别感谢网友wd369,提供了关于《金仙证论》和《慧命经》古本的信息,以及对笔者文章的宝贵意见和质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