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姥姥的故事

母亲能上学念书,姥姥可是个关键人物。 

说起姥姥来故事可就长了,虽然长些,可是那些故事真的很特别也很有趣。这些故事都是听母亲讲的,好多年过去了它们仍然鲜活,所以还是选一些写下来吧。

姥姥出嫁的时候已经26岁了。26岁现在看来不早不晚正是最佳的结婚年龄,但是在1920年的中国东北农村,12,13岁的女孩子就开始找婆家出嫁了,26岁还没有出嫁就是个老剩女了,照母亲当时的说法 - 只有给人家填房的份儿。听听这词儿,填房,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啊。可是母亲讲起这些陈年旧事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词儿,听得我一激灵一激灵的。填房就是如果有的人家妻子过世了,再娶一位,这一位就是去填房去了。就好像房子里的一件家具坏了丢掉,然后换一件新的家具填到房子里去。城里人家比较好听一点儿的说法叫续弦,续弦倒还可以接受:人生如戏,戏唱到一半弦断了,怎么办呢?续上另一根弦接着唱啊,还能怎么办呢。

姥姥是家里的老大,那是个人丁不大兴旺的人家,生了姥姥之后又过了好几年才有了个弟弟,我的舅姥爷,之后没过几年,姥姥的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他们三个人孤儿寡母的相依为命过日子。听母亲说姥姥的娘家是个大的家族而且相当有钱,姥姥的父亲共有兄弟五个,五个兄弟中虽然有几个已经娶妻生子,但是大家还在一起过日子,因为姥姥的爷爷奶奶还都在,所以一般是不能分家的。

本来姥姥的父亲过世了,五个兄弟剩下四个,分家的时候家业就分成四份。好在姥姥有个弟弟,所以照规矩他们这一枝香火并没有断,因为后继有人,姥姥的母亲就还有个指望,或者说把这个儿子养活养大是姥姥母亲的唯一盼望,不然的话以后分家产的时候就没有她们的份了,可想而知她们是怎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男孩子,我的舅姥爷。

到了舅姥爷该念书识字的时候了,村里只有私塾,舅姥爷还小,由佣人陪着去念书。姥姥的母亲不放心,总是让姥姥也跟着一起去。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了,反正姥姥的母亲总觉得家族里有人要害死舅姥爷,这样到了分家产的日子,本来需要分成五份的财产就可以分成四份了。比如有时候舅姥爷在院子里玩耍,有人故意朝他倒开水但是没有浇到他,或者舅姥爷沿着院墙走路有人把墙上的石头往下推试图砸到他。或者真有这样的事情,因为人心贪财诡诈;或者是寡妇的担心和惧怕,把一些偶发的事件当成故意的伤害;甚至佣人也可能被人用钱收买去害舅姥爷的。

这样姥姥就对舅姥爷寸步不离了。姥姥本来都是裹着脚的,她的妈妈把她的裹脚布放了些,让她的脚可以多走些路。姥姥和她之前的年代脚的大小比脸还重要,媒婆来说媒的时候进到屋子里来是先看脚后看脸的。脸是越漂亮越好,脚却是越小越好。姥姥的父亲因为过世早,姥姥的妈妈和姥姥都顾不上这些了,最要紧的事情是保护好舅姥爷。

按说要是真有人想害舅姥爷,姥姥其实也救不了他,这两个还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亦或许那四个叔伯和他们的家眷们有一些贪心想多分些财产,但是应该还没有严重到要贪财害命的程度,不过是寄期望这个小孩子养不大,遭遇些伤害夭折了而已吧。

这样的生长环境让姥姥过早地体验了人世间的炎凉,也比她的同龄人成熟很多,遇事更有主见,这对后来姥姥自己出嫁,生儿育女,操持家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她对儿女们也更加疼爱,尽力的帮助他们,不是她的公公和丈夫要她怎样就怎样的。其实姥姥的儿子们并不太需要她的特别关注,因为他们本来在家里就很受重视了;母亲这个‘丫头片子赔钱货’却是多亏了姥姥的明里暗里的特别保护,没有姥姥,就没有后来的母亲。

gaobeibei 发表评论于
真的要好好感谢这姥姥。
园中的紫丁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淮二学子' 的评论 : 谢谢学子的鼓励,只是想把一些陈年旧事用文字记录下来。
h1h2 发表评论于
那里去看前面的七篇呀?
淮二学子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我一口气把前面七篇都读完了。谢谢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