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作品:高三少年追风记(连载三十二)

在东方和西方生活中游走、历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十二、

与三巴同时发展的还有一件事情。9月上中旬日本东京都知事主导的“钓鱼岛国有化”开始运作,激起了中国政府的不满和抗议,中国人民响应了中国政府的号召。他们抵制日货,举行反日示威游行。我认为,人们都太重视东海问题,对南海问题关注太少。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本是强国而东南亚国家是小国。虽然南海岛屿一片连着一片,海域有着东海的数倍,资源风光更吸引人,但那事关民族尊严,钓鱼岛不能不收回。而且钓鱼岛本来是我们的领土,画在别人的地图上,看起来实在别扭。全中国民众积极响应,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擦枪走火。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各种海监船、渔政船在台湾东北海域与频繁出没的日舰接触或对峙,让那片海域成为焦点。气象界也开始了宣誓主权的行动。先是每天发布钓鱼岛的天气预报,在中国天气网上可以查询,我想在NMC网站上当然也可以,因为天气网的数据来源于NMC,但那时我不看NMC的天气预报。在每晚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后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天气预报”也新增了“钓鱼岛”。我觉得这个很小的无人岛,也不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对它专门发布天气预报我觉得很怪,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这种手段海南省气象台也用过。记得还是5月份的一天,也或者记错了,海南省气象台宣布将发布西沙永兴岛、中沙黄岩岛和南沙永暑礁天气预报。这也有那么一点不自然,一是中沙无人居住,二是永暑礁不是岛屿,更不是南沙主岛,但它是共和国在南沙的总指挥部,并建有海洋观测站。我不知道台湾省中央气象局有没有专门针对钓鱼台的天气预报。选取南海三个岛礁,是为了体现三个群岛,而不是两个或四个。后来三沙市成立了,这三条天气预报的名称没改,但三沙作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天气预报在海口三亚以后便增加了它。海南的三个地级市中居然有两个叫“三×”,这是巧合还是什么?“三沙”并不是传统上对这一地区的称呼。钓鱼岛天气预报开始发布不久,就有人看出破绽。一是没有实况数据;二是中国天气网把它放在“福建省”之下,原因是“台湾省”不存在天气资料,没有这个目次。以至于台风吧有吧友发帖质疑,“钓鱼岛属于福建省?”我说:“如果共和国政府拿回来了就由福建省代管吧。”不偏向任何一方。三是还是会有人每天关注,有人说:“怎么每天的温度都一样?”我觉得中国变了,什么事情都有人能做到一个极致。抵制日货和反日游行示威变成了某些人宣泄不满的契机,他们打砸日货商店、日系汽车甚至打伤车主。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为国人感到汗颜。这些事情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被提起,这是什么大家都懂得评判。“三巴”台风的到来,将要影响台湾东北的那片海域,有人说:“台风要来打击小日本了。”我想,不也有中国船只在那里吗?它们怎么办?“三巴”北上途经台湾以东。为宣誓主权,中央气象台在报文中采用钓鱼岛做位置参考,写道,“……位于我国钓鱼岛东北方大约……公里的海面上。”并且写“东海大部、台湾以东洋面”后,又特别提及“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这是政治需要,但也不自然。

西太又有新生命在活动。关岛附近出现热带扰动92W。它貌似不能算是菲东,但是它一直在向西走。然后它被升格为18W。它的形态像是有人用毛笔点了一点,然后拖出去。9月21日2时,它成为第17号热带风暴杰拉华。杰拉华就算一个真正的菲东台风了。除了紧急情况,没有一次JMA会在2点命名。杰拉华注定不平常。它虽然在菲东,由于从远洋走来,离菲东不算特别近。从18W到杰拉华,他发展很迅速,向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突然变得不客气了,成为菲东颱,也算喧宾夺主了。命名之初,它的路径便扑朔迷离。就算所有机构画五天的路径,也不足以画到巴士海峡。因为未来一两天由于陷入鞍场,它的速度非常慢。这更增添了后期的变数。CMA的120小时预报才到巴士海峡东南方。对于未来它往哪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它也许进入南海,也许直扑台湾,也许在台湾以东转向。EC数值给出的答案是,它一路增强,穿过巴士进南海,然后路径偏西,向南海西北部冲过去,最终有一张图显示一片带着黄色边缘的浓浓的墨绿色,涂抹在海南岛和旁边的海域。已看不清陆地,陆地已经在它之下牺牲了。好像一颗重磅炸弹被抛射出来,飞到这里。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大饼”吧。那一圈圈年轮的中心,恰是海南岛东海岸。19960605030525发的一张PDF放大版的图上,图中墨绿色最深的部分赫然写着55m/s。我看到了说:“不要啊,好可怕。”其他一些吧友看到这阵势,也被吓得不轻。难道继去年之后,海南需要连续两年遭受强的台风的打击吗?我立刻想到了台风“达维”,它也是坐巴士,跟预报中的图景好相似。不过,19960605030525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我忘记他怎么说的了,好像意思是长期预报看看就好。EC数值也调得很厉害,上一报还是进南海,下一报变成台湾以东转向。然后又变回海南,后来又调成台湾以东转向。所以,每次到EC发报时间或是早上刚起,总有新的期待。就有一次我打开,出乎意料看到了上面的结果。总之,西太沿岸的每个地方都是杰拉华想去的,它还没有想好。

十月快要到直的生日了,矗吧里面的大楼还不知道怎样。七八月间吧友不多,大家的热情也不高,楼就这样一砖一瓦地盖着,很是惨淡。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每天要盖多少楼。在7月15号的时候,一天只要盖十几楼就可以了。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大到可怕。我暗下决心,一个宏伟的目标不能就这样荒废。我每到周日回家,在阳光明媚的下午,窗外的云在飞,建筑工地上的大楼在一点点盖起来,我就坐在不直面阳光的书房里,蓝色的玻璃使屋内显得有些昏暗,我打开我母亲手机上的UC浏览器,坐在桌前和沙发上,编辑好文字,点击复制和粘贴,一层又一层地垒砖砌瓦,往往一分钟盖好多层。贴吧最上端不断出现“回帖成功”的红色字样,页面不断跳动着刷新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我记得在电脑上进行这样的刷贴操作,电脑会提示:“您说话太快了,停下来喝杯水吧。”我每次给自己设定目标,今天要盖到四百楼,或者多少多少楼,然后就去完成它。每周日下午,吧友们回校前就会看到,大楼又变高了,每次以数十楼,甚至上百楼的进度推进。这历程,在九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之前,从未间断。一个周日的傍晚,母亲的车送我回学校。车子堵塞在大路街,天空变成深蓝,路旁商店的灯光都点着了,车灯排列成行一点点移动。偶尔一辆10路公共汽车逆着我们驶过,发出轰鸣。车上的广播里播放着美食娱乐节目。在这时我到车座位上从母亲的包里拿出手机,打开数据流量,继续盖楼。灯光最容易引起人的感觉。上晚自习半小时之内,十九点十几分,我又盖了几层楼。

台风方面,云团与数值预报讨论帖,现在已更名为“讨论热带云团及数值预报”,每月都要更新,有抢到的吧友不注意贴图,格式不统一,二是没有我想要的东西,有我不想要的东西很多。我想有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贴子,使我不要开很多个网页看实况。我想自己发一个贴。台风吧显然不行了,林矗吧也被我的同学所占领。我搜索记忆,看见了盼风吧。这不是我创立的贴吧,但在8月初,我曾发表过一个毫无根据盼风的贴子,说“海葵快来海南”。现在它的人也不多。我想,数值预报正好提供吧友们盼风的原材料。我首先将原先风吧云团帖里面的EC数值预报复制过来。我发现无论是8月贴还是9月贴都错了,有两张是一样的。我翻回到前一年9月的帖子,这是权威人士发的,应该不会错,我检查了一遍,没有错,它成了我的源本。我又添加云图,想到之前较好的一种模板,选了几张,以及它们的标题,我费了一番心思。有些是从云团贴中别人发的来,有些是从11年修订的网络资源帖搬来,还有一张是我自己取自数字台风。它们都能自动更新。等到11月,我又对这个帖子进行了一些补充。这个贴发于9月9日。今天,我比较后悔把这个贴发在了这个吧,因为这个吧如今被人嗤之以鼻,遭人唾弃。

刚才说到建筑工地。我忘了是哪一天,但就是九十月间,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台里邀请业主去参观新的职工住宅楼。楼几乎已经盖好。天上的白云在飘,高耸的大楼背后是蓝天。我们穿过电视台食堂后面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来到一条马路上。阳光洒在一片空地上,暖风吹过,送向空地旁一座蓝白相间的板房。板房坐东朝西,在马路的北侧。板房的门口站着一群人,都是应邀来参观的。我们首先被请到板房里面进行一个会议。会上,建筑施工方的负责人对我们说:“我们抓紧时间施工,在几次台风影响下,尤其是在降雨间歇的时间,加紧施工。前段时间启德、‘伟’森特弄得满城都是水……”我想到了一年前市政府的五路四桥工程。我是那天去的唯一小孩子,坐在那些大人中间听他们讲话。正好是星期天,我才可以跟着一起去。母亲也带着刚买的新相机。然后我们走进楼房之间的空隙,再从西北侧那栋楼进去。里面十分昏暗,电梯处只有空空的两口井,我们从旁边的楼梯上二楼看住房。里面全部都是未经粉饰的灰色的墙壁,可以看到阳台和房间的飘窗,灰色的地板有一处有一个孔,还可以看到楼下,大家全部拿出相机拍啊拍,我也拍了几张,也有用闪光灯的。很多人说这里面光线不好,但那是因为外面有脚手架的缘故。母亲也担心这点。下楼后,站在这个新的住宅区中央的大道上,上面还搭着保护安全的顶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