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尘》的诗意和哲理
南伊,2022年9月4日,周日
老实说,看电影《隐入尘烟》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名字很不感冒,觉得这名字起得不伦不类,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是“尘烟”?为什么要“隐入”? 难道是描写江湖隐士的故事?直到我看完了这部影片,又看到它的英文翻译“Retrun to Dust”,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既富有诗意,又隐含哲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叫《归尘》更好。
《归尘》这部电影有三大突出特点:真实、诗意、和哲理。
先说它的真实性。看完电影,你不得不承认导演的别具匠心,起用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村民们演出,除了饰演女主角曹贵英的海清外,没有一个专业演员。特别是饰演男主角马有铁的武仁林,完全是一位货真价实、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毫无演戏的矫揉造作。演员的本色出演给人质朴的真实感和亲近感,犹如看到一部未经雕琢和剪辑的纪录片。除了甘肃方言比较难懂之外,《归尘》中的情节和场景会把观众带到一个极为真实的西部农村,感受那些农村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再说《归尘》的诗意,整部电影中充满了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和画面,给观众带来原汁原味、源于生活现实的“真”,刻画了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善”,以及展示了自然朴素的“美”。《归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次印花。把成熟后的麦籽按压在皮肤上片刻,就能够在皮肤上形成一片花瓣状的图形,这是我小时候在农村玩过的游戏。《归尘》中马有铁就用几粒麦籽围城一圈,在曹贵英的手背上按印出像花朵般的花纹,他说“做个记号,就不怕跑丢了。”第二次是在他们夫妇搬进新房后,曹贵英在马有铁的手背上如法炮制,印花一朵,体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憧憬。第三次是曹贵英死后,马有铁再一次在她手背上按印出花纹。第一次印花时新婚燕尔,第三次印花时却阴阳两隔,生命无常,人情冷暖,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三次印花的场景层层递进,逐步升华,催人泪下。
曹贵英身患疾病,无法生子,但是天生的母爱无法掩饰。她爱惜小燕子,珍惜小麦苗,甚至对家里喂养的驴也悉心爱护。当她试图对别人家的小孩子表示亲近时,立即遭到孩子家人的厌恶和斥责,这对她的心灵会是巨大的打击和摧残。马有铁就为她买来小鸡,装在纸箱中。面对那些可爱的鸡雏,曹贵英的脸上泛出了母爱的光辉。
在暴风骤雨的夜晚,夫妇俩为了保护土坯所体现出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一起在泥水中奋斗挣扎,又哭又笑,雨水和着泪水和汗水,甘苦与共,苦中有乐。其它有诗意的镜头还包括:贵英失禁,有铁为她买外套遮盖;贵英起了麦疹,有铁带她到河里搓背;贵英晚上害怕,有铁用绳子把她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有铁外出,贵英总是怀揣着热水瓶到村头苦等着丈夫的归来。她最后的悲剧,掉入河沟,也是她为了给丈夫送饭,不慎失足。可恨那些冷漠无情的村民们竟然没有一人出手相救!
最后,说说《归尘》所蕴含的哲理。马有铁和曹贵英夫妇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他们有寄人篱下的困顿,有被人嘲笑的难堪,有被人抽了血还被人嫌脏的遭遇。但是,他们始终守护者自己的人格底线,明明是因为自己献血后别人才送给他的大衣,他竟还说“算我借你的”,最后还要从他应得的粮食中扣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马有铁变卖了所有的粮食,偿还旧债,放驴归野,一手拿着贵英编的草驴,一手印着和贵英一样的麦籽花纹,清清白白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驴舍不得走,他也眷恋着这片土地,可是他还是心平气和地离去,无怨无悔地归于沙丘,归于原野,归于尘土。
电影中说到,马有铁和曹贵英都知道有一位疯子总爱嘀咕几句疯话:“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麻雀,麦子能说个啥?对磨,麦子能说个啥?被当成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这句疯话,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自然哲理和人生智慧。
基督教圣经说,上帝用尘土创造了亚当,将生命的气息吹入他的鼻孔,就有了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犯罪后,上帝说,亚当将终生辛勤劳作,最后以死亡告终,回归到创造他的尘土。简而言之,就是“你本为尘土,必归于尘土”(“For dust you are, and to dust you shall return。”)这也许就是电影《归尘》所要阐述的哲理。
我们都来自于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正如其它生物一样,人类产生于土地,必将重归于土地。人类受益于包括水、阳光、和空气的外在环境,必将重归于环境之中,变成环境的一部分。离开了土地和环境,生命将枯萎,人类将毁灭。与大自然相比,我们的名利得失微不足道;与浩瀚宇宙相比,我们的喜怒哀乐如过眼云烟;与时间历史的长河相比,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本从尘土生,重归尘土中。
南伊,2022年9月4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