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苏轼妙解兑卦九五:神宗孚于剥,大宋社稷危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易经智慧-苏轼妙解兑卦九五:神宗孚于剥,大宋社稷危


 


上兑下兑,兑卦,易经第五十八卦。从天道而言,兑是无言之悦,是生命之法喜,是生命本有的喜悦自在状态,是生生不息的仁心发用之必然。这种喜悦有不可描述之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更不可能通过甜言蜜语而获得,所以称兑卦而不是“说(yue)卦”。从人道来看,兑是少女,是阴柔,是小人,须用中正之道应之方可得其利而免受其害。初九和兑,远离小人而能持守正道,和而不同,乐而不淫;九二孚兑,旁边就是六三小人,只有孚于中道,笃守中正,才不至于被小人拉下水;六三来兑,小人极谄媚之能事,腐蚀周围的君子,圣人用“凶险”来警告之;九四商兑,身居小人和君王之间,有保护君王不受小人之害的责任。九四能持守中正,摒弃小人,就有喜庆,其犹豫(商)和不安(不宁)是可以理解的。到了九五之尊,爻辞说:

九五,孚于剝,有厲。《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九五,与剥蚀之小人相交很危险。孔子小象辞说,与小人相与,必须守住本位,保持中正之道,才能安然无恙。

苏轼进一步解释道,六三和上六都是兑卦里的小人,其本质阴险,是专门从事谄媚逢迎之徒。六三身不当位,身处阳爻中间,用兑悦从事讨好,所以称作“来兑”。不请自来,其用心很清楚,其危害不深,所以下面二阳爻都是吉利的,只有六三凶险。上六超然于事外,不被牵累。这是以清高寡欲而取悦的小人,所以叫做“引兑”,意思是必须由九五邀请之后他才来。很难看透他的用心,所以危害更大,因此九五“孚于剥”。剥卦是五阴剥蚀一阳。上六会有如此大的危害吗?是的,九五身处中正之位,而与居心叵测之小人交往,如此造成腐蚀败坏不是很正常吗?九五因为不了解上六而重用他,不是真的喜欢小人。如果能看清上六的真面目,就一定会赶他走,所以爻辞说“有厉”而不说“凶”。

苏轼认为六三和上六都是小人。六三由于身份不正,而又急于谄媚逢迎,其奸邪昭然若揭,不易上当受骗,所以危害小;而上六身处退位,像是置身事外清高自许之贤士,其危害更大。苏轼认为王安石就是上六,而宋神宗是受到蛊惑的九五。王安石表面上不贪图名利,两袖清风,颇具兑卦上六清高谦退之表象,很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由于宋神宗听信于王安石,苏轼等正人君子遭受到残酷的迫害,所以“孚于剥”。但是苏轼没有谴责皇帝,说由于这位小人太善于隐藏,导致宋神宗受骗上当。这不是苏轼袒护九五至尊,而是对爻辞“有厉”和“位正当”的合理阐释。潜台词是,如果宋神宗能看清王安石的真面目,他一定会秉持中正(位正当),也就没有熙宁之乱,更不会造成北宋的灭亡了。

当然这只是苏轼对兑卦九五的解释而已,也不一定是历史事实。王安石不一定是小人上六,但是历代皇帝宠信的宦官以及阿谀奉承的佞臣还少吗?他们无疑都是祸国殃民的小人。

苏轼原文:

六三、上六皆兑之小人,以陰為質,以説為事者也。六三履非其位而處二陽之間,以求説為兑,故曰來兑。不招自來,其心易知,其為害淺,故二陽皆吉,而六三凶。上六超然於外,不累於物。此小人之託於無求以為兑者也,故曰引兑,言九五引之而後至也。其心難知,其危害深,故九五孚於剥。剝者,五陰而消一陽也。上六之害何至於此。曰,九五以正當之位而孚於難知之小人,其至於剥豈足怪哉?雖然其心蓋不知而賢之,非説小人之實也。知其實則去之矣,故有厲而不凶。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九至十二,長沙彭申甫编辑,第438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