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人创业访谈实录

富裕自己,造福他人。 让自己开心,让身边的每个人开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北美华人创业访谈实录

By bayfamily

在美国创业到底是怎样一种经历?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创业到底难不难?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到底如何选择时机?过去20年哪些行业更容易创业?哪些行业更加艰难?创业者具备的品质是先天而来的吗?还是他们后天培养的?到底中国适合创业还是美国适合创业?对财富的理解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吗?他们是不是胆子更大更喜欢冒险?

带着这些问题,我写完了《北美华人创业实录》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记录美国华人创业者实际经历的采访录。采访的行业包括服务业、房地产、国际贸易、软件公司、能源企业。采访对象的企业规模从百万美元到上亿美元不等。访谈内容的时间从创业者到美国开始,到采访日结束。

通过采访的实录,读者可以看到华人在美国创业真实的体验。也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经历,弄清如何选择行业、定义产品、如何寻找客户、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如何生产、如何面对创业早期的困难、如何在事业辗转反侧中寻找创业的时间点。

大部分投资者也不是大富大贵,十年下来生存的公司的净值资产往往都是在数百万美元到1亿美元这个级别。有一个自己中小型的生意,得到的好处是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不用人到中年看领导脸色行事。但是创业需要拥有的技能却基本都类似,比如需要有良好的眼光,需要有锐意进取的心态,需要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时,需要说服自己和周围的人勇往直前。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采访到创业大体也可以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找到一个商机,看到某一种服务模式,这个初步尝试的阶段往往非常的孤独,没有人相信你,你对要做的业务也一无所知,到处磕磕碰碰,而你的钱却分分钟钟在流逝。此外对于我们在北美的中国华人而言,很大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因为如果你去打工,可能每个月的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

第二个阶段,你进入快速成长期,但是就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突来横祸,或者市场的变化或者是政府的管制,或者是碰上了骗子,打的你满地找牙。这个时候你小心谨慎,渐渐把公司的业务又扶上正轨。

第三个阶段,就是你要想未来怎么发展,可能你有远大的志向,宏大的理想。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进入中老年,也可能你渐渐心生倦意,不想做了,想激流勇退。也可能这个时候你还非常年轻,万丈雄心,希望自己做大做强,能够做到公司上市。

为了想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创业者和他们的创业经历,我的问题也大体分为这四类问题。让大家理清整个创业经历的来龙去脉。

第一个部分就是早期的教育背景。怎么来到美国?到美国的时候学的什么专业?是怎么解决自己的身份问题的?

第二个部分就是创业初期的一些经历。如何找到资金?如何进到某些行业的圈子?如何找到第一批客户?如何选定自己的产品?

第三类问题就是对自己的一些反思。感觉自己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能够做对?为什么能够做错?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我采访的所有对象都有家庭,都会面临着家庭和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所以第四类问题,我也会问一些关于家庭对自己创业的影响,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自己现在的家庭。财富自由之后,为什么有持续的动力去挣钱?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如何提高他们的财商教育。

在这本书的最后,写完采访,我对前面的问题渐渐有了答案。

华人创业到底难不难?特别是在美国创业。

也许是幸存者偏差,从我采访的人中,我感觉在美国创业既难也不难。总体而言比在中国创业更加容易一些。尤其是一开始野心不是很大,自然成长起来的中小型企业的创业难度不高。美国其实对中小企业是非常友好的,无论税收制度还是管理政策。此外美国的商业环境也非常好,和你打交道的企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整体诚信体系比中国要好一些,商业环境更好一些。

上一代中国人因为语言的问题,往往集中在餐饮创业,但是现在的创业大可不必局限在餐馆,可以向更多的专业领域拓展。

所有的受访者都反映,创业可能是在最初期是最难的,获得第一批客户,能够让企业生存下来,这是最难的。一旦稳定下来了,进入成长轨道,相对容易。当然此时可能会碰到各种天灾人祸,但总体而言只要你小心,风险控制的好,发展起来并不是特别难。如果公司业绩每年做不到50%的成长,做到20%的成长。常年累月下来,复利的效应也会非常明显。

什么人适合创业?

采访完所有对象之后,我感觉任何人都适合创业,也都可以创业。无论你的背景是什么,无论你是不是在某个行业拥有专业知识。无论你的性格是天真烂漫的、还是能吃苦执着的,你都可以创业。创业者需要的核心品质其实是敢想敢干。有面对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似乎不重要,人脉和圈子都可以培养,也不需要八面玲珑的交际能力。

可不可以进入一个从来没有涉猎的行业去创业,做零基础创业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在我采访的10个案例里,你可以看到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涉足到完全崭新的领域、零基础的领域,但依旧可以创业成功。当然如果不是零基础的领域,可能你会少走一些弯路,毕竟有现成的一些人脉和专业知识可以使用。

那么在美国的中国人到底适不适合创业?

我的采访对象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我们华人特别是有技术背景的华人,其实是非常适合创业的。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华人整体的形象,我们做技术工作的整体形象和口碑非常好,在财务金融方面的信用也非常好;另外一方面我们到美国的大部分华人都是中国顶尖学校选拔出来的,经过系统的培训,做事情一般都很严谨、靠谱、守时。对公司财务的风险控制也一般偏保守。

创业者具备的品质是天生而来的吗?还是后天培养的?

采访了这么多人之后,我感觉主要是受家庭和周围人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影响占大部分,如果父母或者亲戚朋友是做生意的,从小耳濡目染,那么长大了自己也会倾向做生意。

创业者到底是不是比我们常人胆子更大?

答案显然不是的。创业者和我们大致没有什么区别。你可以看到大部分创业者在后期是非常谨慎的,很少承担没有原则的冒险,有的人甚至从来不做任何贷款。

我可不可以兼职创业?

答案似乎是不可以的。从我采访的十个人中来看,没有一个人是兼职创业的。兼职很难让你离开舒适区,也容易让你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创业到底是选择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从采访中来看,似乎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赛道,一切都会相对顺利,也不用吃很多苦。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节点上,一个是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是在中期碰到大的挫折的时候。

业的最佳方向是从某个小众市场的蓝海市场起步,也就是被大公司忽视的某个市场分支。如果一开始就和大公司或者重大竞争者打红海大战,那么可能会艰苦异常。判断红海还是蓝海的标准在于是否在销售上感受到同行的竞争压力。

创业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我感觉创业最重要的原则还是一个字。那就是“做”。Just do it。说再多的道理,思前想后再多,你也不会成功,知道的越多反而让你心生恐惧。对创业者而言,其实就一个原则,你去做就好了。你只有去做才会想方设法克服一路上的千难万险。不做一切都是空谈。

创业比起打工所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在早期的时候往往看不起创业者,感觉创业者每年挣的钱还不如自己的工资高,却要付出更多的风险和压力。但是你从这10个例子里能明显的看到创建的企业,一旦站稳了脚跟,带来的是未来的复利增长。每年业务成长20%,经过10年之后,一个很小的企业就可以成长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那个时候业主的收益远远超过打工挣钱。

同时一个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复利增长,还会有一些其他的边际效益的好处,你从棉花行业和稀土行业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因为有仓库的存储,你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去获得额外的收益。

既然创业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选择创业呢?

我感觉主要的是人们生活在某一种惯性中。比如在美国很多家庭Motel都是印度人开的。你认为印度人基因里面更适合经营Motel吗?显然这毫无道理。或者洗衣店都是韩国人开的,难道韩国人就更适合开洗衣店吗?

人们往往受周围人的影响,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准备刷题进大厂,那么大家也都会刷题进大厂,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忙着思考一些创业的问题,或者采取行动去创业,那你也就会跟着去创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和相处的人群。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有的家庭家规是“我的孩子不种地”。有的家长鼓励孩子GAP(空闲一阵子)几年,探索人生。这些都是原生家庭环境促成孩子创业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差不多有一半的创业者并不是主动选择创业,而是被逼的。比如失业了,或者没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

打工挣工资是一种鸦片。他让你昏昏然呆在舒适区里,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打工挣工资的本质就是有人帮你承担所有的风险,让你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当然你付出的代价就是那些风险背后带来的所有的潜在收益。可是我总体的感觉就是人们为了规避风险牺牲的收益太高了。风险是好的,如果你愿意承担一点风险,可能的回报要远远比承担的风险更高,这就像买股票和买债券,买债券固然是没有风险,但是最终债券的收益都给通货膨胀吃掉了;买股票虽然有风险,但是如果你买足够多种类的股票,持有时间足够长,股票组合的收益会远远超过购买债券。

创业者本质上就是自己生产股票,而那些决定打工领工资的人本质上就是持有债券。短期一两年看不出他们的区别,但是10年20年之后,两者就有天壤之别了。

 

我采访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庭和睦。夫妻双方往往是一方打工,一方去创业。这个组合方式有点像债卷和股票的投资组合,打工挣工资相当于债卷,创业有风险,现金流不稳定,相当于股票投资,这样的投资组合可能长期来看是收益最好的。

当然创业有风险,我采访的10位受访者也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因为那些失败的创业者,他们就会默默无声。我没有机会采访到创业的失败者,也许看不到真实的全貌。

我们每个人能够看到的世界都非常小,我写这本书是帮助大家能够看到更加广阔一点的世界。因为建立了贝版投资俱乐部,我比普通人看到的略微大一点,但是限于我自己的人脉关系以及我的时间,我也只能记录这10个人的经历。

图书在亚马逊可以阅读。https://www.amazon.com/dp/B0BGYBFXJV

也可以直接下载PDF https://bayfamily.dpdcart.com/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Just do it! Excellent!
绿色健康 发表评论于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