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世纪
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中世纪绘画主要画上帝,画严格、严肃、强调戒律的基督教主题,极少表达人的生命、气质,而是强调人对上帝的畏惧,暗示人们要禁欲,要遵守上帝的戒律。
(画7)《众教士》
从上面的绘画可以看出,画面上没有动作和变化的人物,比例被故意地拉长,而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在这列人群的静立中传达出来。中世纪的绘画没有多余的奢华细节,没有古希腊人那样戏剧性的描绘,画面构图单纯,一切都是象征性的图像符号,它体现和张扬了基督的永恒力量,让观画的人在单纯肃穆的图像中感受无边的威力。中世纪绘画的微言大义正体现于此。
(画8)《大卫与歌利亚》 西班牙 约1123年
本画描述的是大卫挑战哥利亚的故事,出自《圣经旧约全书》。故事内容是:非利士人来攻打以色列,国王扫罗率领百姓列阵以待。这时非利士人中站出一个叫阵的,名叫歌利亚,他高大魁梧,身着重甲,手持重铁枪。歌利亚对着以色列人骂阵40天,居然没有人敢与他单挑,一听见他骂阵就惊惶失措。扫罗王发布命令,若有人能杀掉歌利亚就可得厚赐,并能娶公主为妻。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敢出来和他对阵。
大卫是以色列犹大地伯利恒小城的一个牧童,这天他奉父命去探望前线的三个哥哥。他来到战场的时候正好赶上歌利亚骂阵,大卫满心大怒,自告奋勇要和歌利亚见个上下。
歌利亚带着一个给他拿盾牌的士兵向大卫走来,他嘲笑年轻的大卫和他的装备。但大卫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神。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斩你的头,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
说罢两人开始交战。大卫用机弦甩出一颗石子,石子打进了歌利亚头颅。歌利亚仆倒在地,大卫拔出歌利亚的刀,把他的头砍了下来。以色列军队趁机呐喊冲锋,打败了非利士人。从此以后大卫在以色列人中威望大振,后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卫王。
这幅画面中,身材瘦小的大卫左手揪住身材魁伟的歌利亚的头发,右手握着歌利亚的短剑,正准备割下歌利亚的头颅。悬在空中的那个人就是专门为歌利亚拿盾牌的侍卫,他手里握着歌利亚的圆盾牌。空中还有一只鸟在观战,这只鸟可能就是耶和华的化身。
这幅画很古老,作于公元1123年,但从它身上可以看到许多近现代绘画影子。比如野兽派对形体的扭曲变化,表现主义极尽夸张的主观表现,抽象派的符号化,毕加索的天马行空……
这不由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早期绘画与近现代绘画走的这样近?人们常说老小孩,意思是说老人在很多方面越来越像孩子,也就是说具有越来越多简单、幼稚、可爱的特点。难道艺术也和人生一样么?早期的艺术是简单幼稚、可爱的,随着艺术家技艺和思想的丰富,画作的技术表现手法越来越复杂、思想越来越深刻,但这种复杂和深刻却把很多艺术家带入一个找不到出口的迷宫,他们因找不到出路而堕入艺术的深渊,以致于最后有人欲亲手砸碎这座宏伟的艺术迷宫,比如那个拎着小便池走进美术展厅的达达主义者杜尚。到这时人们才发出惊呼:“啊,艺术已死!”
绘画其实与人生非常相似,应该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人之初一团肉,艺术之初也只有一些稚拙的形状;人的成熟以肉体和精神的成熟为标志,绘画的成熟以技法的成熟和精神的成熟为标志;人生到了暮年,肉体逐渐老化枯萎,但精神却日趋深邃,以至于陷于抽象,甚至于虚空,绘画亦然,绘画发展到近现代,先进入主观的表现主义,再进入符号化的抽象主义,最后是虚空的达达主义。人一旦进入虚空,便相当于死亡;艺术进入虚空也意味着艺术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说,人生之美好在于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艺术之美好亦在于高超的艺术手段与思想情感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