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击疫情到了重要转折关头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无论是与时俱进、 追踪决策, 还是任其自然、躺平共存, 任何政府的最好的决策, 就是在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事情。毎个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的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世界抗击疫情今年上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重大转折,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意无意的已经基本上全部放开一段时间了,虽然变异的病毒依旧在发展和传播,但总体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已经很低了。并且,广大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都不再受到大的影响了。中国在这一个时刻采取逐渐放松以大规模检测、高风险区静默封管为特点的动态清零政策, 逐步放松社会面疫情管控,有着至少以下几个它国的经验引导和外部疫情大大减缓的有利条件。

第一,弱毒性+ 群体免疫。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较多的国家如美国, 在去年感恩节,圣诞节到今年二月份,欧米克戎新变种病毒杀入之后,借着圣诞节和新年的人口大流动大聚会的机会,一下子就蔓延扩散到了一月中旬的每天最高1,400,000多例, 创下单日感染人数历史最高。美国官方CDC数据是一亿多人感染,实际上大部分人因为自己检测没有报告,至少有两亿以上的人群感染。

多个抗体抽样调查数据, 包括流行病学的建模显示,四个美国人之中有三个人感染过。因为疫苗并不能阻止和防止传染 (CDC数据截至11月15日,有68.8%的人口注射了两次疫苗), 美国疫情感染今年初的高峰期在中近期内造成了上亿人至少感染过一次病毒, 加上三年累计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一百万人失去生命的代价。用难听但真实的话来说,就是"该死的都死了,该传染的也都传染过了"。终于, 美国疫情达到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群体免疫的最低标准80%被达到和超过了。于是,每日感染人数开始急剧下降, 赢得了与病毒共存的初步胜利。

下图就是BBC报道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美国每日病毒感染和死亡数字七天平均曲线。今年二月以后,病毒感染和死亡数字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到至今只呈现出小幅度的回升。尽管美国数据和研究报告指出,至少仍有8千万的老弱病残群体还是处于危险状态, 但就整个社会面总体来看,每个人走在外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已经降低到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了。并且,目前的大数据表明,从流行病学的实际意义上看,病毒的致命性和严重性对于对于接种疫苗的人群和青壮年人群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

应该指出,就是这些打过疫苗又不重视个人防护的人,加上那些不打疫苗又掉以轻心, 放飞自我的人的勇敢尝试和献身,群体免疫的最低的标准80%被达到了。于是,美国每日感染人数开始急剧下降。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无论是无可奈何,还是有意的以病毒共存,众多美国人的努力实践,终于促成了感染人数的在短期内的急剧增加,这才有了二月中旬以后到现在的量变达到了质变,坏事变成了好事。当然,也存在着偶然的不可控的正面因素,这就是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增加至少1.5倍的同时,毒性有所减低。人算不如天算,各种主观、客观的,可控、不可控因素的分力叠加和相互作用,最终的合力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第二,中国的流行病学意义上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加优越, 逐渐开放将面临输入型传染的概率和危险降低。正是因为不少国家有意或无奈的采取了全面放开、与病毒共存的政策,已经使得他们的主要人口到达了群体免疫的的门槛。这也使得中国当前采取逐步开放的流行病学意义上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加优越了, 中国的逐渐开放将面临的输入型传染的概率和危险也大大的降低。当然,中国也可以在继续等下去到全世界的病毒感染数字进一步的下降。但不仅是严加防控的清零政策代价太高, 继续闭关锁国、严防死守下去,物质生产、经济贸易和人民的正常生活活动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 量变到质变,中国的以时间换空间的动态清零政策终于来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逐渐的开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第三, 美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要经验和做法就是:把老弱病残群体尽可能地保护起来,让他们打好疫苗减轻重症和降低死亡率。但因为疫苗并不能阻止和防止传染,世界各国的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有意或无意的全面放开以病毒共存,让年轻群体和比较健康的中年群体出去感染和传播病毒,也就是有人鼓吹的"反向清零"的理论设想。并且越快越好,尽量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让免疫群体人数达到最大化,至少要跨越80%以上群体免疫门槛。当然,重症和死亡人数会有所增加,但只要不挤兑和压垮医院系统的医疗资源就行。

总之,中国的抗击疫情已经到了关键的转折关头,必须与时俱进作出新的决策和管理。逐渐的全面地放开,对经济和生产以及社会商业活动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红利。但同时,达到80%的群体免疫的门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弯道超车,由于中国感染人口的基数大,重症和死亡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将会不断发生、并且必须要承担的代价。

但也应该看到,每个国家的具体防控疫情的国力国情、健康意识和文化非常不同,最终的疫情管控的数据结果也将会有所不同。中国必须继续依靠政府强大的决策力、执行力、依靠数据和精准的流行病管理系统和能力,加上中西结合的防疫和治疗方法,减少重症率和死亡数字,同时防止医疗系统和资源被挤兑和压垮。避免一刀切、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走一步看一步,采取追踪决策的方法,让中国能够顺利地度过抗击疫情的最后难关。

世界范围各国的疫情还没有结束,谁优谁劣、谁好谁坏,到最后才能算历史的总账。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谁笑到最后, 才笑的最好!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您的意思,我们在美国被感染的机会已经很小了?听起来有点太好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达到80%的群体免疫的门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弯道超车,由于中国感染人口的基数大,重症和死亡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将会不断发生、并且必须要承担的代价。”,确实如此, 下面就是看中国疫苗和防疫策略的时候了。 相信中国不会太差。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测核酸不要资源,都是临时工, 随便搭个棚子。 改进医疗系统, 对于COvid 来说, 除非就是增加医护人员和盖病房, 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 然后就是呼吸机, 氧气。 这些我想中国不缺。 Covid 没有特效药,一般就是在家, 吃点莲花清瘟; 重了悼医院就是吸氧, 也没什么别的办法。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前期把资源都放到测核算上了,现在没有资源放到改进医疗系统、为老弱人群提供有效疫苗啦!有那心无那力,况且也没有有效抗Omicron 的疫苗,问题多多。
modems 发表评论于
还是叫夹边沟_原乡人比较准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