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说现代汉语中有很多从日本传回来的双音节多音节词是日本的贡献,不是日文的贡献。
因为这些词多是基于汉语的单音节词编创的,里边极少或没有纯日文因素。
因此,这些新词回传中国在语言上不是日文贡献。
舞狼网友:
“如果说日本人借的米是单音节的汉字,那饭团不是双音节的日语词汇又是什么?
日文的汉语词在词义与构成上没有超出汉语之外的贡献?
阶级、干部,化学,哲学,会计,细胞……
都远远超出了原先汉语的词义,结构与内涵”
俺又解释:阶级这个词,能分出“阶”与“级”。
这两个单音节词的汉语意思很清楚,与双音节词的意思的关联也很清楚。
这个双音节词的日文因素是啥?
除了日文发音(俺甚至怀疑日文发音也是基于唐宋音)以外,日文的作用在哪儿?
严格地看,如果说一个词是某种语言的词,就有几个层面:音、形、义。
那么“阶级”的日文因素在哪里?
音,如果是基于汉唐宋音,日语有影响没有?
没有。
如果不是基于汉唐宋音,另有日语音,汉语用了没有?
没有。
所以语音不是日语影响。
形,写成汉字,显然是汉语。有日语影响没有?
没有。
义,是不是基于汉语?是。
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有没有基于汉语词法之外的日文词法?
没有。
这个新词的意思是不是日文原创?不是。
那么日文在词义上的影响是什么?
找不到。
舞狼网友显然希望这个词有日本因素,上来就说“如果说日本人借的米是单音节的汉字,那饭团不是双音节的日语词汇又是什么?”。
这反映了舞狼网友的结论根本不是基于语言知识(基于音形义的分析)和逻辑(进行有意义的推理和论证)。
在逻辑上,舞狼网友相当于说“因为我把它叫日语词汇,所以它就是日语词汇。”
分析呢?这个词的日语因素在哪儿?音、形、义中,体现在什么地方?
没有。
没有,但是硬要说有。有人还要扯上什么中国好日本坏,根本没有讨论事实的能力。
俺看,这些词中如果真有日文因素,这些因素就应该是在他们的感情里。